前言
1955年的授銜儀式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十大元帥、十大大將等軍銜授予誰的身上,人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猜測,也可以說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榱耍娴搅诉@天,還是發(fā)生了不少震撼的事情。
在十大大將之列,是我們廣為熟知的粟裕等將軍,但最開始的名單上也有最后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領(lǐng)。在資歷上,他可以說是老紅軍戰(zhàn)士,由此,人們對張宗遜上將的經(jīng)歷展開了分析。
作為毛主席身邊的老部下,張宗遜為何未被授予大將軍銜?他又是何種想法呢?
一、張宗遜的革命經(jīng)歷
張宗遜從秋收起義開始,便跟著毛主席開始展開革命了。是革命早期的老紅軍戰(zhàn)士,在革命的各個階段,張宗遜都有參與,更是彭老總、賀老總等人重視的對象。
張宗遜是黃埔軍校出身,在彭老總麾下時,張宗遜相當受倚重。在一野,彭老總手下出色的將領(lǐng)無數(shù),并且在授銜時皆得到了很高的榮譽。
一野的組建經(jīng)歷了多次演變,就如其在抗戰(zhàn)時期是八路軍部隊120師。在戰(zhàn)將上,一野較其他隊伍來說,是缺乏的。部分能力出眾的將領(lǐng)還是之前由紅一方面軍調(diào)來的。
張宗遜也便是能力之人,如此彭老總對張宗遜等人抱著很大的期望。
在八路軍部隊時,其跟隨賀老總擔任縱隊司令等重任,在經(jīng)驗等方面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如此,到了彭老總的身邊,張宗遜作為副手,參與到了更重要的工作職位上。與他經(jīng)歷相近的王震此時也還只是縱隊司令。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只要彭老總出現(xiàn),身旁必定有個張宗遜。
張宗遜在18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共產(chǎn)黨黨員,愛國運動隨著他的愛國熱情不斷提高。秋收起義時,張宗遜擔任連長。井岡山時期,張宗遜是毛主席身邊親近之人。
22歲張宗遜進入紅一方面軍,師長、軍長等職務,張宗遜都能做得很好。
在革命的斗爭中,張宗遜與很多將領(lǐng)都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彭老總不必多說,賀老總、羅榮桓等人,張宗遜皆與之相熟。
與賀老總共同抗戰(zhàn)時,張宗遜魁梧的身材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其驍勇善戰(zhàn)不管是上前線打仗,還是展開政治方面的工作,張宗遜都能做的很完美。
當時日軍要對根據(jù)地進行圍堵時,張宗遜帶領(lǐng)八路軍部隊進行設伏。日軍部隊進入到他們的伏擊圈后,張宗遜一聲“開火”。日軍被驚的沒有了方向,到處亂撞。
最后,我軍殲滅了上百人。眾所周知,賀老總的脾氣強,面對質(zhì)疑,他們憑本事讓質(zhì)疑的人閉嘴。如此,他們繳獲的日本軍刀以及日軍軍裝等便是最好的證明。
賀老總當時會和張宗遜一塊商議:“這些東西咱們得給他們送去才是,張旅長覺得呢?”
張宗遜笑了起來,回答說:“賀老總妙啊,我這就去?!?/strong>
在朝夕作戰(zhàn)相處間,張宗遜與和賀老總的想法有時候能很快的走到一塊,做出的決定也大差不差。整整九年,他們?yōu)榭箲?zhàn)行動著,也在這一時期更加的相熟。
可以說張宗遜的工作范圍涉及的非常廣,更在毛主席、賀老總等人的影響下,思想的進步也越發(fā)的快。
二、大同的失利
1946年,大同作為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地理位置,只要大同在手,我軍在華北地區(qū)的工作展開將更加的容易。
當時大同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其處境非常的艱難。我軍想要通過大同的解放,來更好的應對國民黨的夾擊,以此來應對國民黨的兵力部署。
因為大同位于張家口的西南方向,而張家口又是晉察冀解放區(qū)的主要駐扎地,一旦這項工作完成,解放軍在華北的局勢將一片明朗。
但最后的結(jié)果卻不盡如人意,大同戰(zhàn)役戰(zhàn)敗。不僅好處沒撈著,還損失了重要的承德、張家口兩地。
國民黨軍隊士氣大增,并且對于他們的作戰(zhàn)防線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甚至為他們后期的放手作戰(zhàn),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同時我軍的解放任務也將難上加難。不僅如此,這次在兵力上我軍占據(jù)著主要優(yōu)勢,很明顯這場慘痛的教訓將意義重大。也正是因為大同的戰(zhàn)役,張宗遜面臨了巨大的考驗。
張宗遜作為主要指揮者,自然承擔著主要的責任。不過有勝有敗,是戰(zhàn)場上時常發(fā)生的事情,這只能代表一時,卻不能代表一世。
張宗遜也可以說是毛主席帶起來的將領(lǐng),給毛主席做警衛(wèi)排長時,張宗遜學習到了不少,雖然毛主席因為這次戰(zhàn)役有些失望,但對于張宗遜的認可是不會少的。
三、張宗遜的生活狀態(tài)
張宗遜征戰(zhàn)一生,革命的進程他是重要的參與者,更是主要的貢獻者,不管軍銜是何,他的功勞不會被磨滅,他的功績也將會被記錄在冊。
新中國成立后,張宗遜繼續(xù)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之中,堅持著革命精神,始終向黨。
建設時期,國家資源有限,張宗遜深刻的認識到了這點。在張宗遜家的餐桌上,菜色非常普通,吃多少做多少,做多了就下次繼續(xù)吃。并且張宗遜每次掉到了桌子上的糧食,也會撿起來吃掉。
特別是孩子們掉的比較多,他就會跟孩子們說:“糧食是老百姓辛苦一年的成果,有一口熱乎的飯不容易,不能浪費一粒米?!?/strong>
這是張宗遜的家風,更是他堅持了一生的事情。
到了冬天,別人守在爐子旁邊是為了取暖,他守在旁邊是為了看一看煤渣有沒有燒完。張宗遜一個接一個的,仔仔細細檢查完后,挑選出沒有燒完的,再重新燒一遍。
張宗遜說:“國家建設能省就省,我們現(xiàn)在過的日子不苦,而且還能省出來不少呢。”
張宗遜的革命思想在讀書時迸發(fā),他的兒子也在潛移默化中被他感染。晚年,張宗遜勞累一生的工作終于放下,但對于國家的建設和國防事業(yè)他始終沒有放下。時常戴著老花鏡,手中握著報紙,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得仔仔細細。
張宗遜的兒子看在眼里,更落實在了行動上。大兒子為專業(yè)科技人才,為航天事業(yè)貢獻。小兒子則進入部隊,成為了和父親一樣保家衛(wèi)國的好兒郎。
英雄的一家,更將有限的資源運用到了需要的地方。張宗遜是英雄的一生,作為開國上將,他也同樣榮耀。
結(jié)語
不管是大將還是上將,在張宗遜的心中都是一樣的。只要是做過的事情他就不會去后悔,只要做過的事情在他認為都是應該的。更是他作為軍人的職責所在。
張宗遜上將的經(jīng)歷是閃耀的,他的功績將被永遠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