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清規(guī)世界里,本應(yīng)是六根清凈、遠離物欲的修行之所。然而,曾經(jīng)身為少林寺方丈的釋永信,卻以一系列令人咋舌的行為,打破了大眾對佛門的傳統(tǒng)認知,將自己推向了輿論的風(fēng)口浪尖。
據(jù)傳,釋永信有兩件心頭寶,盡顯其奢華做派。其一為云錦袈裟,這件袈裟可謂造價驚人。繡工單純耗時就長達三個月,其面料選用 “真金八寶吉祥寶蓮紋妝花緞”,以純正大紅色為底,用真金捻線構(gòu)成菱形格紋,其間布滿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等八吉祥圖案。
所用金線分圓金線和扁金線兩種,僅金線價值就達5萬元,還不算面料與人工費用。袈裟上配的金鉤為18K金純手工打造,玉環(huán)則是上等翡翠,碧綠通靈。南京云錦研究所所長王寶林稱,加上做工和其他材料等費用,整件袈裟估計價值16萬元。
釋永信曾表示不會穿這件袈裟,稱其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體現(xiàn)與傳承,只能收藏,可這一解釋難以掩蓋其奢華本質(zhì)。每次有貴賓來訪,釋永信必穿此袈裟,傳言即便不穿,其價值也在十幾萬,這顯然不符合一個宣稱月工資只有700塊的出家人的身份。
而釋永信的另一件心頭寶 —— 凈水金珀佛珠,更是價值連城。據(jù)常年伺候他的少林和尚透露,釋永信身上佩戴的水金珀佛珠,外觀看似普通,實則極為罕見。其材質(zhì)通體透明無雜質(zhì),在陽光下或燈光照射下呈現(xiàn)流光溢彩之態(tài)。
這串佛珠冬暖夏涼,溫潤剔透,釋永信稱之為 “佛光”,寶貝得不得了。一顆凈水金珀珠的價格比一件16萬元的袈裟還要貴,釋永信平常出門或在寺廟里,都會佩戴這串佛珠,只有在非常重要的場合才會拿下來。
在佛教文化里,佛珠顆數(shù)有不同象征意義。少林寺僧人常見佩戴的佛珠顆數(shù)有108顆,代表斷除108種煩惱,是修行者常用計數(shù)工具,高僧大德在日常修行、法事活動中多會使用;21顆象征菩薩修行的二十一個階位,代表高層次修行境界,一些資深高僧可能佩戴;18顆俗稱 “十八子”,代表 “十八界”,也較為常見。
但釋永信脖子上凈水金珀珠的顆數(shù)暫不得而知。若按保守價16萬一顆計算,若佩戴108顆,價值高達1728萬元;佩戴21顆,價值336萬元;佩戴18顆,價值288萬元。而據(jù)有心人統(tǒng)計,釋永信常佩戴的8串佛珠,總價值至少數(shù)億,這8串佛珠不過是其所有佛珠中的冰山一角。
在佛門中,僧人應(yīng)秉持簡樸、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專注于修行與弘揚佛法。然而,釋永信的種種行為,從身著昂貴袈裟到佩戴價值不菲的佛珠,無不彰顯出他對物質(zhì)的過度追求。他聲稱自己月工資僅700塊,卻擁有如此多昂貴物件,這種巨大的反差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