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第一個打破西方“默契”的,居然是法國?
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突然宣布,將在9月聯(lián)合國大會上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消息一出,全球嘩然——巴勒斯坦人歡呼“歷史性勝利”,以色列暴跳如雷,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直接表態(tài)堅決反對,而特朗普卻輕飄飄甩出一句:“關我啥事?”
這場外交地震,遠不止是一紙聲明那么簡單。它撕開了美歐在中東問題上的裂痕,也把加沙的血腥現(xiàn)實再次推到世界面前——大量普通人活活餓死,3.8萬人喪生,95%的醫(yī)院癱瘓……當聯(lián)合國警告“加沙正在經(jīng)歷教科書式的人道災難”時,法國這一步,到底是政治算計,還是良心發(fā)現(xiàn)?
馬克龍(資料圖)
馬克龍這一招,看似突然,實則步步算計。
首先,加沙的慘狀讓歐洲坐不住了。根據(jù)加沙衛(wèi)生部門數(shù)據(jù),過去24小時就有14人死于饑荒,總死亡人數(shù)升至147人,其中60%是兒童。聯(lián)合國報告顯示,加沙96%的人口面臨糧食危機,日均食品供應量僅為沖突前的20%。馬克龍再不表態(tài),國內(nèi)穆斯林選民和左翼勢力的怒火遲早燒到他頭上。
其次,法國受夠了美國的“中東雙標”。自沖突爆發(fā)以來,美國在安理會6次動用否決權,硬生生攔下所有?;饹Q議。這次承認巴勒斯坦國,就是馬克龍向世界宣告:歐洲的外交,不需要華盛頓點頭。
更關鍵的是,巴勒斯坦總統(tǒng)阿巴斯給了法國一個臺階。6月,阿巴斯罕見致信馬克龍,承諾“解除哈馬斯武裝”并推動政府改革。盡管以色列嗤之以鼻,但馬克龍借機把承認包裝成“對和平進程的推動”,而非對恐怖主義的妥協(xié)。
以色列的反應,堪稱“外交核爆級別”??偫韮?nèi)塔尼亞胡:“這是對恐怖主義的獎勵!下一個伊朗代理人就要誕生了!”
狠話之外,實際行動已經(jīng)展開:領土擴張加速。
馬克龍(資料圖)
最諷刺的是,以色列反對派也加入罵戰(zhàn)。前總理貝內(nèi)特稱馬克龍的決定“該被扔進歷史垃圾桶”——可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以色列國內(nèi)根本沒有“溫和派”。
美國的反應,完美詮釋了什么叫“精神分裂”。
國務卿魯比奧發(fā)文怒斥法國,堅決反對法國的行為,但特朗普被記者堵在蘇格蘭機場時,卻一臉無所謂:“馬克龍愛咋咋地,跟美國沒關系。”
這種分裂背后,是美國政府的尷尬處境:
? 戰(zhàn)略上,美國需要以色列這個中東鐵桿盟友,但加沙的慘狀讓“人權燈塔”人設徹底崩塌。
? 戰(zhàn)術上,美國剛和以色列聯(lián)手攪黃了?;鹫勁小苑酵蝗粡目ㄋ柍纷哒勁写?,美國特使立刻甩鍋哈馬斯:“他們根本不想?;?!”
更打臉的是,就在魯比奧譴責法國的同一天,以軍還在加沙攔截聯(lián)合國運糧車隊。美國嘴上喊著“人道主義”,行動卻和以色列綁死,難怪馬克龍懶得搭理。
法國的決定,很可能引發(fā)連鎖反應。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40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馬克龍開了G7的先例后,英國工黨領袖斯塔默立刻表態(tài):“承認巴勒斯坦國是和平進程的一環(huán)?!睈蹱柼m、挪威等歐洲國家也可能跟進。
馬克龍(資料圖)
阿拉伯世界更是一片歡呼。最讓以色列不安的是,聯(lián)合國大會可能重啟巴勒斯坦“正式會員國”申請——雖然美國必定否決,但投票結果會讓美以的孤立無所遁形。
結語:加沙的哭聲,能否撼動霸權?
這場風波,表面看是外交博弈,實則是道義與強權的對決。
當加沙的兒童在饑荒中死去,當聯(lián)合國報告寫明“這里正在發(fā)生人為饑荒”,法國至少做了一件正確的事——它告訴世界:美國的否決權不是上帝旨意,以色列的炸彈也炸不碎國際法。
當然,馬克龍也有私心。美歐貿(mào)易談崩、烏克蘭軍援扯皮、極右翼在歐盟崛起……他需要一場外交豪賭來證明“法國還是大國”。但無論如何,這次承認讓巴勒斯坦人看到一線曙光:強權政治的高墻,終于裂開了一道縫。
至于美國和以色列?歷史早已給出答案——逆流而行者,終將被浪潮吞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