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看了這么多新聞,對很多奇葩事已經(jīng)免疫了,但今天還是被震撼住了。
起因是不久前的一個新聞事件:
從2013年到2023年,北京執(zhí)業(yè)律師張曉玲連續(xù)10年在愛康國賓進行體檢,從未檢查出患癌風險,卻在2024年被確診為癌癥晚期,引發(fā)關注。
針對此事,7月30日,涉事公司愛康國賓開了一場媒體說明會。
愛康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可能也沒想到,自己精心組織的一場媒體說明會會讓自己和公司再度深陷輿論漩渦。
這一切都源于他自己在會上說的一段話:
大家去醫(yī)院看個病,你要診斷某個病,你們問問自己大約要花多少錢?當你指望說幾百塊錢的一個體檢,能幫你什么病都查出來,而要查單一疾病要花幾千幾萬塊錢的時候,你認為這樣的情況存在嗎?
CEO繞來繞去但意思很明顯:去醫(yī)院查個病都得幾千幾萬、指望一個幾百塊的體檢能幫你什么病都查出來,這種情況不存在的。
然后騷操作來了,昨天晚上愛康國賓就宣布“保留對相關媒體斷章取義行為進行追訴的權利”,向一眾媒體,包括中國日報、澎湃新聞、瀟湘晨報、九派新聞等宣戰(zhàn)。
媒體們萬萬沒想到,被愛康國賓邀請過去原來是吃官司的。
CEO的發(fā)言引起眾怒,公司常用的補救策略就是切割:宣布發(fā)言者的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
但張黎剛不一樣,他是“愛康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他又是愛康集團大股東,所以除非董事會或者股東大會有決議,他是無法出局的。一句話,他就是愛康集團的大老板、大boss。
大老板的言論引發(fā)輿情,愛康所有部門都得硬著頭皮頂上,打一場“不能輸?shù)膽?zhàn)爭”。
所以,網(wǎng)民們就看到了一個公司公關史上的盛況:標有“愛康美小護咨詢”、“愛康國賓美小護”名稱、頭像為愛康logo的賬號在幾乎所有涉及大老板言論的文章下面留言,試圖“糾正”媒體報道的“片面與曲解”。
這些賬號有的還是加V的賬號,之前一直發(fā)布的都是愛康相關文宣產(chǎn)品,這次倉促上陣為大老板“辯護”。
明明是一個翻身仗的機會,來了十幾二十家媒體,還都是權重挺高的媒體,原本是向公眾表態(tài)的最好時機。
作為一個ceo不想著怎么平息事態(tài),反而挖空心思甩鍋。我看就是頤氣指使慣了,不管在什么場合、不管順風局還是逆風局,下意識的就要教育媒體、用戶和消費者。
還說媒體斷章取義,反正我看了幾遍張總原話,覺得媒體起的“別指望幾百元體檢什么病都查出來”提煉的挺好也挺精準。有毛病也是張總自己表述的問題。
那么大個公司,你要實在水平不行或者不擅長說話,交給公關、品牌、市場的下屬也行啊。
事情越鬧越大,當事人張女士回應愛康國賓的起訴,將征集1萬名愛康體檢受害人,對其發(fā)起公益訴訟!
在愛康方面看來,“媒體說明會”目的在于向媒體并通過媒體向公眾“披露”張曉玲律師投訴愛康國賓的“真相”,但沒想到因為大老板的一段即興發(fā)言,整個輿論焦點已經(jīng)發(fā)生了“嚴重偏離”。
所以,目前擺在愛康面前的選擇已經(jīng)不多了。
第一條路,繼續(xù)打輿論戰(zhàn)和法律戰(zhàn),起訴張曉玲律師,起訴“斷章取義、歪曲原意”的媒體、自媒體。
第二條路,立即停止打輿論戰(zhàn)和法律戰(zhàn),就大老板7·30言論造成的困擾向社會各界誠懇致歉。
要我說事往大的鬧、料往深處扒,看看愛康國賓是不是真頭鐵上訴。
要是這次不回擊,以后公司有樣學樣、媒體們干脆給他們跪下當喇叭得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這波發(fā)布會+甩鍋言論+起訴媒體,其實是愛康國賓自導自演炒作下大棋,那就純當我胡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