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印度尼西亞拍桌子退了聯(lián)合國的群。原因呢?氣不過聯(lián)合國讓馬來西亞當了理事國,它覺得“這位置應該是我的”。
當年他不光脾氣大,還真有點野心——想做東南亞的“老大”,嘴上喊著要整合“馬來世界”。
可五十多年過去了,這個曾退群、放話、夢想統(tǒng)一的國家,如今又喊出了“黃金印尼2045”,打算再搏一次強國夢。
它底氣還在不在?日子到底過得咋樣?咱們翻開這本“印尼說明書”,看看它如今走到了哪一步。
印尼當年為啥敢“退出聯(lián)合國”?它哪來的底氣?
1965年,印尼當局突然宣布退出聯(lián)合國,這事擱誰身上都算一樁國際奇聞。聯(lián)合國是干嘛的?是世界各國通氣交流的場子。
退出它,跟甩開微信群管理員摔門而去沒兩樣,能干出這事的國家,少之又少。印尼,是唯一一個真正干過這事的國家。
那年為什么退群?馬來西亞被選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印尼覺得“這不就是給我老對手捧場嘛”。于是,拂袖而去,理由說得高調(diào),背后卻是火氣上頭。
那時候的印尼,真覺得自己“資格老”。畢竟,它的面積將近200萬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一共由17508個島嶼組成,地理跨度從亞洲拉到大洋洲。
更別說,它的人口當時已經(jīng)是東南亞第一,如今達到2.81億,全球排第四。就這體量,自我感覺要做“東南亞帶頭大哥”,也不是毫無根據(jù)。
蘇加諾當總統(tǒng)的時候,格外講排場,講話不用麥克風,全靠嗓門。他在國內(nèi)搞“引導民主”,在國際上喊“統(tǒng)一馬來世界”,什么文萊、馬來西亞、東帝汶,全列在他的“設想圖”里。
他甚至發(fā)動過一場叫“對馬戰(zhàn)役”的運動,直接跟馬來西亞較上勁。那會兒,印尼想的是——別人在做小國寡民的夢,我要當?shù)貐^(qū)領袖。
可這種“大國人設”,只是建在歷史情緒和熱血民粹上的紙牌屋。實際情況呢?退了群,沒人陪你玩。搞統(tǒng)一,連馬來西亞都沒能啃下來。印尼最后還是得灰溜溜地在1970年“申請復會”,重新加入了聯(lián)合國,沒敲鑼也沒打鼓。
當年的“敢”,是有底氣。但這種底氣,更像是靠一口氣撐出來的。從那之后,印尼開始明白,硬剛沒用,還是得靠發(fā)展說話。于是,進入21世紀,它開始講“合作”、“互聯(lián)”、“現(xiàn)代化”。不過講歸講,日子過得怎么樣,還得翻翻經(jīng)濟賬單。
現(xiàn)在印尼的經(jīng)濟,到底是強是虛?
2025年春天,印尼發(fā)布了一份不大不小的政策文件,名字聽上去像涼茶廣告——“夏季經(jīng)濟刺激計劃”。但這份文件里,卻藏著一個國家經(jīng)濟壓力的真實面貌。
2025年第一季度,印尼GDP同比增長4.87%,這個數(shù)字如果是中國交出來,那叫“合理區(qū)間”,但對于一個靠消費拉動的國家來說,這可是三年最低值。尤其在全球經(jīng)濟復蘇的大背景下,這個表現(xiàn)顯得格外疲軟。
問題在哪兒?兩個字:沒錢。老百姓手里的錢不多了,消費也就萎了。印尼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費同比增長4.89%,不僅低于歷史平均,還低于政府預期。而消費,是印尼GDP的大頭,占比超過一半,一動就能影響全局。
政府坐不住了。6月5日,印尼政府推出總值24.44萬億印尼盾的刺激計劃,換算成人民幣大概15.3億美元。刺激手段說白了就是發(fā)福利、減負擔。
比如,1.1億駕車人享受20%通行費折扣;坐火車的有280萬人能打七折;600萬人坐飛機不用交增值稅。就連坐船的,也有50萬名乘客享受半價。你說是不是挺周到?是周到,但說明啥?說明出行冷清,需要靠補貼拉一把。
再比如,政府給7930萬戶家庭減半電費;給1830萬戶人家發(fā)現(xiàn)金補貼,每戶每月20萬印尼盾,連發(fā)兩個月。這力度不小,目的是把“錢包撐起來,消費帶起來”。
但事與愿違。消費不振,是因為信心不足。連開齋節(jié)期間的出行人數(shù)都比去年少了4700萬,這是印尼最重要的假期之一,本該是“人動錢動”的旺季??蛇B假期都冷場,說明問題不在錢,而在人心。
更要命的是,錢撒出去,資本卻在往外跑。2025年第一季度,印尼股市外資凈流出30億美元,債券市場流出3.75億美元。人家外國投資者說:你政策再熱情,前景不穩(wěn),我先走為敬。
總結(jié)這一波操作,用一個詞叫“托底”。印尼不是不知道怎么救,而是救起來“上氣不接下氣”。表面看熱鬧,實則壓力山大。
可偏偏在這種局勢下,他還喊出一個大目標:“黃金印尼2045”。說要在建國100年時,變成世界五大經(jīng)濟體之一。這口號雖大,但要實現(xiàn),它得先解決另一個問題——它在國際上的位子,還穩(wěn)不穩(wěn)?
印尼為啥這么難發(fā)展?它到底在和誰較勁?
印尼不是沒努力。問題是,努力的時候,有人扯它的袖子,有人踩它的腳。
2025年初,美國開了個不太友好的頭,宣布要對印尼某些商品加征最高32%的關稅。這一下,相當于把印尼出口行業(yè)的飯碗敲裂了。作為一個依賴出口的國家,印尼的電子產(chǎn)品、礦石、紡織品本就競爭激烈,如今還得加稅,誰還愿意買?
雪上加霜的是,這事兒發(fā)生在印尼外資持續(xù)流出的節(jié)點上。光是1到4月,印尼資本市場外資流出就超過30億美元。人心動了,市場不穩(wěn),再想吸引新投資,難上加難。
內(nèi)憂也不少。印尼是個“跨海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和大洋洲,島嶼眾多。交通成本高,物流難統(tǒng)籌,就算政策想通了,物資未必到得了。而且,它不是單一種族國家,有數(shù)百個民族、200多種語言,主政者稍有偏移,就容易掀起社會波瀾。
為了解決結(jié)構(gòu)性問題,印尼還搞了件大事:遷都。
2024年,印尼宣布將首都從雅加達搬到“努山塔拉”。理由是雅加達下沉、擁堵、污染嚴重。但這項搬遷計劃預計耗資320億美元,時間跨度至少五年。問題是,老百姓最關心的是這錢從哪來?這個新首都誰來?。窟@事還不如修路來得實在。
在這種內(nèi)外交困中,印尼找了個外援,那就是中國。2024年,中國是印尼最大貿(mào)易伙伴,雙邊貿(mào)易額1478億美元;中國大陸和香港合計對印尼投資超過163億美元。此外,中國游客數(shù)量也多,2024年達110萬人次,對印尼旅游業(yè)是一劑強心針。
于是,印尼不再唱獨角戲。2025年1月6日,它正式成為金磚國家成員,轉(zhuǎn)身進了一個更講平等、講多邊的平臺。這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印尼發(fā)現(xiàn)自己必須“抱團取暖”。
但光靠外援不夠。印尼要實現(xiàn)“2045”的夢想,需要的不僅是國際支持,更要提升自己治理效率、強化基礎設施、穩(wěn)定國內(nèi)局勢。這幾樣,哪一樣都比喊口號難。
參考資料
印尼推出經(jīng)濟刺激計劃改善預期.經(jīng)濟日報.2025-06-27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華大使館舉辦 “印度尼西亞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 吹風會.人民網(wǎng).2025-02-28
印度尼西亞國家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wǎng).2025 -4
印度尼西亞.百科官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