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兒連載18
前文已說,就在劉黑闥河北起兵之時,唐廷已經(jīng)做好了南下攻打江陵蕭銑的計劃,命令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總管李孝恭,也就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大造戰(zhàn)船,訓(xùn)練水軍,隨時出兵。
于是,在東征劉黑闥的軍隊出發(fā)后不久,進(jìn)剿蕭銑的南征軍也出發(fā)了。
南征蕭銑的行動雖然比討伐劉黑闥的行動晚,但平定蕭銑卻比平定劉黑闥要快。
蕭銑是南朝梁宣帝蕭詧的曾孫,也是隋煬帝蕭皇后的親戚。隋煬帝時,他當(dāng)羅川縣令。隋末大亂,他被巴陵(今湖南岳陽)的校尉董景珍等人推舉為首領(lǐng),尊為梁王,改年號叫“鳴鳳”,衣服、旗幟的顏色都按照梁朝的老規(guī)矩。起兵才五天,遠(yuǎn)近歸附的人就達(dá)到好幾萬。
沒多久,他就自稱皇帝,把都城遷到江陵(今湖北荊州),封董景珍等七個功臣為王。又召來鄧州(今河南鄧州)人岑文本當(dāng)中書侍郎,專門處理機(jī)密事務(wù)。接著派魯王張繡去開拓嶺南(今兩廣一帶)。嶺南很多郡縣都投降了。
不久,他又趁天下大亂,派部將蘇胡兒攻取豫章(今江西南昌),楊道生攻取南郡(今湖北荊州一帶),聲威震動一方。地盤南到交趾(今越南北部),北到漢水,西到三峽,東到九江(今江西九江),全被他占了,兵力達(dá)到四十余萬。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楊道生進(jìn)攻峽州(今湖北宜昌),被唐朝峽州刺史許紹擊退。蕭銑又派將領(lǐng)陳普環(huán)率領(lǐng)水軍進(jìn)入三峽,結(jié)果還是被許紹在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憑借險要地形擊敗,甚至活捉了陳普環(huán)。
但蕭銑不死心,仍然在安蜀城(今湖北宜昌附近)屯兵,窺伺巴蜀(今四川)。
唐高祖李淵遂命令李靖去經(jīng)營夔州。因為被蕭銑的軍隊阻擋,李靖很久都沒法前進(jìn)。李淵下詔責(zé)備李靖逗留不前,要判他死罪,幸虧許紹上書替他辯解,李靖才免于一死。
不久,董景珍的弟弟圖謀造反,事情敗露被殺。董景珍當(dāng)時已調(diào)任長沙太守,害怕受牽連就投降了唐朝。
蕭銑命令張繡攻打董景珍。董景珍登上城樓對張繡喊話:“你沒聽說過‘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嗎?你立了功,現(xiàn)在蕭銑就要對付你了!你還替他賣命攻打我干嘛?”
張繡不聽,還是指揮軍隊包圍了長沙城。城里糧食吃光了,董景珍想突圍逃跑,結(jié)果被部下殺了。蕭銑就讓張繡當(dāng)了尚書令。
但張繡當(dāng)了高官后變得驕傲跋扈,最后又被蕭銑殺了。
經(jīng)過這些內(nèi)斗,蕭銑手下的功臣將領(lǐng)們漸漸離心離德,兵力一天比一天弱。露出了敗亡征兆。
唐朝這邊,峽州刺史許紹又攻占了蕭銑的荊門鎮(zhèn)(今湖北荊門)。黔州(今重慶彭水)刺史田世康也打下了蕭銑的五個州、四個鎮(zhèn)。
李靖于是向朝廷獻(xiàn)上攻取蕭銑的十條計策。唐高祖李淵就任命趙郡王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整訓(xùn)水軍;李靖為行軍總管,兼任李孝恭手下的長史(類似參謀長),把軍事都委托給他。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秋天八月,李孝恭在夔州檢閱軍隊。正巧趕上秋汛,長江水暴漲泛濫。李靖勸說李孝恭立刻出兵!其他將領(lǐng)卻大多認(rèn)為不行。
李靖激動地說:“用兵講究的就是神速!現(xiàn)在我們軍隊剛集結(jié)好,蕭銑還不知道。要是趁著江水暴漲,我們順流東下,打他個措手不及,我料定蕭銑來不及防備,肯定會被我們活捉!”
李孝恭非常贊賞,立刻上奏請求出兵日期。然后親自率領(lǐng)兩千多艘戰(zhàn)艦,和李靖等人當(dāng)天就順江東下,越過荊門、宜都(均在今湖北宜昌附近)兩個重鎮(zhèn),直達(dá)彝陵(今湖北宜昌)。
蕭銑的將領(lǐng)林士弘駐兵在清江(今湖北宜都附近),一點(diǎn)防備都沒有。唐朝水軍一鼓作氣沖了進(jìn)去,繳獲了三百艘戰(zhàn)艦。
林士弘狼狽逃竄,唐軍追到百里洲(長江中的沙洲),又和林士弘打了一仗,再次大勝,然后長驅(qū)直入北江(長江支流)。
江州(今江西九江)總管蓋彥舉帶著五個州投降了唐朝。
蕭銑那邊呢?他以為天下太平,早已把軍隊解散回家種地去了。突然聽說唐朝大軍來了,倉促之間征兵,一時半會兒哪能召集起來?只好把宮廷衛(wèi)隊調(diào)來抵擋。
李孝恭準(zhǔn)備出戰(zhàn),其他將領(lǐng)也都一致請戰(zhàn),李靖卻站出來極力勸阻說:“蕭銑為了挽救敗局,把他所有的精銳都調(diào)來抵擋我們,這股勢頭很猛,不能硬碰硬。不如把船停泊在南岸,堅守不動。等他這股銳氣消退了,或者分兵回去守城的時候,我們再沖出去奮力攻擊,這樣才有勝算。”
從前面的文章可知,秦王李世民就擅長用這招,李靖的想法也一樣,可見英雄所見略同。
但李孝恭沒聽李靖的,留下李靖守營,自己帶著精銳部隊出戰(zhàn),果然大敗而歸,只好退到南岸堅守。
蕭銑的軍隊分散在江面上,忙著搶掠唐軍丟棄的軍用物資。李靖看到蕭銑的船隊亂成一團(tuán),立刻請求出擊。
李靖的眼光和李世民一樣,能隨時捕捉戰(zhàn)機(jī),并雷霆出擊。
這時李孝恭正后悔之前沒聽李靖的話,自然同意。于是命令李靖帶兵出擊。
蕭銑的士兵們正四處搶東西呢,沒想到剛被打敗的唐軍突然殺來,于是慌忙逃命,哪還有心思打仗?
李靖縱兵追殺,砍死砍傷敵人無數(shù),乘勝直抵江陵城下,沖進(jìn)了外城!然后分兵去攻打水城(江陵城臨江的水軍營寨),繳獲了大量戰(zhàn)艦。
李靖卻下令,把這些繳獲的戰(zhàn)艦全都拆散,扔到長江里順流漂走!
將領(lǐng)們又起了疑心,一起來問李靖:“繳獲的敵艦正好可以給我們用啊,干嘛扔到江里漂走,這不是又還給敵人了嗎?”
李靖笑著解釋道:“各位有所不知?,F(xiàn)在蕭銑的地盤,南到五嶺以南,東到洞庭湖。我們這支軍隊孤軍深入,如果一時半會兒攻不下江陵城,他的援兵從四面八方圍過來,我們就會腹背受敵,進(jìn)退兩難!那時候就算有船,又有什么用?現(xiàn)在我們把敵人的船拆散,讓它們順著長江漂下去。那些從遠(yuǎn)處來的援兵看到這些船,一定會認(rèn)為江陵城已經(jīng)被我們攻破了,就不敢再輕易前進(jìn),會在路上來回打探消息,這一耽擱就是十天半個月。等他們搞清楚狀況后,我們早就把江陵城拿下了!”
于是李靖下令圍城。城里的蕭銑,天天盼著援兵到來。哪知道趕來的援兵都中了李靖的疑兵之計,看到江上漂來的破船碎片,果然起了疑心,不敢輕易前進(jìn)。
連交州(今越南河內(nèi))總管邱和、長史高士廉、司馬杜之松等人,本來是要來江陵朝見蕭銑的,看到全城被圍得水泄不通,嚇得半路掉頭,跑到李孝恭那里投降去了!
蕭銑被圍在城里,內(nèi)無糧草,外無救兵,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找岑文本商量。岑文本勸他投降。
蕭銑于是對大臣們說:“看來老天爺不保佑我們梁國了,大勢已去。如果非要打到力盡才投降,恐怕滿城的老百姓都要遭殃。怎么能因為我一個人,連累全城百姓呢?算了算了!不如早點(diǎn)投降吧!”大臣們面面相覷,都無話可說。
蕭銑先用太牢(牛、羊、豬三牲)的大禮祭告了祖廟,然后下令開城投降。守城的士兵們聽說要投降,都哭了起來。
蕭銑穿著孝服,率領(lǐng)群臣出城到唐軍大營拜見李孝恭。他凄然地說:“有罪的只有我蕭銑一人,百姓是無辜的,請不要?dú)⒙铀麄?!?/p>
李孝恭滿口答應(yīng)。但等到唐軍進(jìn)了城,將領(lǐng)們都想大肆搶掠一番,李孝恭也模棱兩可,態(tài)度不明。岑文本趕緊上前對李孝恭說:“江南的老百姓,受隋朝暴政的苦,加上這些年群雄混戰(zhàn),日子過得苦不堪言,日夜踮著腳伸長脖子盼著真正的明主來解救?,F(xiàn)在王師(指唐軍)來了,所以蕭氏君臣才決心投降,為的就是讓百姓能喘口氣?,F(xiàn)在如果放縱士兵搶掠,老百姓會大失所望??峙聫拇艘院?,長江以南的地方,處處都會反抗,再也不會歸順朝廷了?!?/p>
李孝恭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嚴(yán)申軍令,禁止殺掠。將領(lǐng)們得不到好處,不死心,便又說:“蕭銑的將領(lǐng)抵抗王師,死有余辜!應(yīng)該抄沒他們的家產(chǎn),分賞給將士們。”
李靖急忙勸阻說:“王師進(jìn)入敵境,應(yīng)該傳播仁義的名聲。那些人為自己的主君戰(zhàn)死,其實是忠臣!怎么能和叛逆同罪呢?”
李孝恭采納了李靖的意見,下令禁止抄家。這樣一來,江陵城里秩序井然,雞犬不驚。南方的州縣聽說了,紛紛歸順投降。蕭銑的援兵來了十幾萬,一看這情況,也都放下武器投降了。
李孝恭把蕭銑押送到長安。唐高祖李淵當(dāng)面責(zé)問他。蕭銑長嘆一聲說:“隋朝丟了天下,群雄都來爭奪。我蕭銑沒有天命,所以失敗了。如果這算罪過,我也沒什么好辯解的了?!?/p>
這態(tài)度比王世充、竇建德要高明、硬氣許多。但李淵最終還是下令把他斬首于長安鬧市。算起來,蕭銑建國號梁,只維持了五年就亡國了。
隨后,李淵任命李孝恭為荊州總管,李靖為永康縣公、兼上柱國(最高軍功勛號),負(fù)責(zé)招撫嶺南地區(qū)。
蕭銑的部將劉洎、李礱志等人,都獻(xiàn)出城池率領(lǐng)部眾,向李靖投降了。連嶺南當(dāng)?shù)氐那蹰L馮盎等人,也大多派子弟來拜見李靖。
蕭銑的梁國就這樣平定了。
南方地區(qū)其他一些割據(jù)首領(lǐng),也或亡,或被平定。具體情況如下:
之前投降唐朝的杜伏威,幫助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唐朝封杜伏威為東南道行臺尚書令,兼江淮安撫大使,還封他為吳王。他見唐朝南征蕭銑,便想借著朝廷的名義擴(kuò)張自己的地盤,就多次出兵攻打李子通。
李子通是沂州(今山東臨沂)人,原本是個漁民獵戶,力氣很大。最初跟著長白山(今山東鄒平南)的土匪頭子左才相混,手下有一萬多人。
左才相失敗被殺后,李子通向南逃,渡過淮河投靠了杜伏威。后來和杜伏威鬧翻了,就自己跑到海陵(今江蘇泰州),暗中派兵偷襲杜伏威的大營。
杜伏威被打敗逃走。李子通就移兵攻打江都(今江蘇揚(yáng)州),趕走了太守陳棱,自己當(dāng)上了皇帝,年號叫“明政”。
杜伏威記著以前的仇,就派輔公祐去攻打李子通,打下了丹陽(今江蘇南京),又進(jìn)軍到溧水(今江蘇溧水)。
李子通率兵迎戰(zhàn),打一仗敗一仗,加上糧食吃光了,只好放棄江都,退守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后來又轉(zhuǎn)移到太湖,收集了兩萬多散兵游勇,跑去偷襲沈法興。
沈法興以前是吳興郡(今浙江湖州)太守,趁著隋末大亂起兵,糾集人馬攻占了毗陵(今江蘇常州),接著又打下了江表(長江以南)十幾個州,自封為江南道總管。武德二年(619年),他干脆自稱梁王,改年號叫“延康”。平時他為人殘暴,動不動就殺人,手下將領(lǐng)們都離心離德。突然聽說李子通打來了,士兵們紛紛嘩變逃跑。
沈法興沒辦法,只好逃往吳郡(今江蘇蘇州)。當(dāng)?shù)赝练祟^子聞人遂安派部將葉孝辯去迎接他。
沈法興跟著葉孝辯去會稽(今浙江紹興),半路上突然又后悔了,竟想偷襲殺掉葉孝辯。葉孝辯發(fā)覺了,指揮手下把沈法興團(tuán)團(tuán)圍住。
沈法興走投無路,跳江淹死了。從起兵到滅亡,沈法興只折騰了三年。
李子通趁機(jī)占據(jù)了沈法興的地盤,威風(fēng)又起來了。杜伏威又派王雄誕去攻打。王雄誕是杜伏威的養(yǎng)子,一向以勇猛著稱。他和李子通在蘇州交戰(zhàn),李子通打不過,退守獨(dú)松嶺(今浙江安吉東南)。
王雄誕派副將陳當(dāng)世,占據(jù)高地險要,多插旗幟;晚上又在樹林里綁上火把,照得滿山通亮。嚇得李子通日夜不安,燒掉營寨向南逃跑,退入余杭(今浙江杭州余杭區(qū))。
王雄誕追到城下,四面猛攻。李子通知道守不住了,開城投降。王雄誕把他抓住送給了杜伏威,杜伏威又把他押送到長安獻(xiàn)給朝廷。
唐高祖李淵赦免了李子通的罪,賜給他宅院田地,讓他住在長安。后來李子通又企圖逃跑造反,跑到藍(lán)田(今陜西藍(lán)田)被守關(guān)的官吏抓住,這才被處死。
李子通從稱帝到滅亡,一共七年。
新安(今安徽黃山一帶)的土匪頭子汪華,占據(jù)黟縣、歙縣(均在今安徽黃山市)等地好幾年了,這時也被王雄誕打敗,走投無路只好投降。
還有那個聞人遂安,占據(jù)了昆山(今江蘇昆山),也被王雄誕單槍匹馬招降了。于是淮安、江東一帶,全歸了杜伏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