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演義中的“隋唐高手”,很多人都會想起金翅大鵬轉世、手使擂鼓甕金錘李元霸,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臨凡、手使鳳翅鎦金镋的宇文成都,三壇海會大神哪吒三太子托生、手使八棱梅花亮銀錘的裴元慶,隋唐四猛之首、今世孟賁羅士信。
之所以不能說他們的兵器有多重,是因為小說中那些兵器的重量太離譜,筆者曾經(jīng)計算過,八百斤的大錘、四百斤的鳳翅镋,即使人掄得動、馬馱得動,手也攥不住。至于猛將是上天神祗轉世,更是無稽之談——即使僅以神話傳說為依據(jù),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隋末唐初的金翅大鵬鳥還在獅駝城胡吃海塞,孫悟空也還在五行山下壓著呢。
熟讀隋唐史料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在“隋唐十八條好漢”中排名靠后的秦瓊,才是當時第一單挑悍將,《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都說秦瓊在兩軍陣前專挑硬茬子下手,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莫不如志”。
秦瓊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這是毋庸置疑的,“隋唐四大高手”,在史書中也不是一點影子都找不到,比如《舊唐書》和《新唐書》的《忠義傳》中都有羅士信這位少年英雄,雖然長得不是很雄壯,甚至可能有些干瘦,但悍勇卻絲毫不遜于演義描述:“士信年始十四,固請自效。須陀謂曰:‘汝形容未勝衣甲,何可入陣!’士信怒,重著二甲,左右雙鞬而上馬,須陀壯而從之。擊賊濰水之上。陣才列,士信馳至賊所,刺倒數(shù)人,斬一人首,擲于空中,用槍承之,戴以略陣。賊眾愕然,無敢逼者;須陀因而奮擊,賊眾大潰。士信逐北,每殺一人,輒劓其鼻而懷之;及還,則驗鼻以表殺賊之多少也?!?/strong>
秦瓊和羅士信一同在張須陀軍中效力,但張須陀似乎更喜歡羅士信,因為羅士信從小就跟著自己,而秦瓊一開始是隋朝左翊衛(wèi)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榮國公來護兒的“帳內(nèi)”,也就是警衛(wèi)副官一類的高手,秦母辭世,來護兒還破格送上了厚禮。
也許是秦瓊軍職太高(正六品建節(jié)尉),可以帶領一支部隊獨當一面,所以沖鋒陷陣的時候,張須陀總是讓羅士信跟在自己旁邊:“須陀甚加嘆賞,以所乘馬遺之,引置左右。每戰(zhàn),須陀先登,士信為副。煬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畫工寫須陀、士信戰(zhàn)陣之圖,上于內(nèi)史?!?/strong>
羅士信的勇悍,在隋煬帝那里是掛了號的,如果隋朝宮廷檔案沒有被戰(zhàn)火焚毀,或者在歷史長河中湮沒,我們應該是能看到羅士信畫像的。
羅士信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是個“兇人”,他和秦瓊以千人突擊隊幫助張須陀擊潰盧明月十萬雜兵(當時的“反王”部隊,跟漢末的黃巾軍也差不多,沒啥好裝備),也是載入史冊的,但那一戰(zhàn)似乎是以秦瓊為主:“賊眾十余萬,須陀所統(tǒng)才萬人……叔寶與士信馳至其柵,柵門閉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樓,拔賊旗幟,各殺數(shù)人,營中大亂。叔寶、士信又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余柵,煙焰漲天?!?/strong>
先登、陷陣、斬將、搴旗,秦瓊和羅士信并肩作戰(zhàn),四大戰(zhàn)功秦瓊不止完成一次,所以加入唐軍不久后就受封最高勛位上柱國——秦瓊的“策勛十二轉”,是一槍一槍殺出來的,跟帶兵降唐而受封的上柱國不是一回事:古代記功方式,是投降時所率人馬跟斬首數(shù)量同等計算,所以帶領瓦崗幸存偏師降唐的徐世勣,直接受封上柱國并賜姓李。
單打獨斗,秦瓊在隋末唐初幾乎是無敵的,至于“天寶無敵大將軍”宇文成都,和“西府趙王”李元霸,也只是有“菜鳥歷史原型”的兩個近乎虛構的人物而已。
宇文化及確實是有兩個兒子的,老大叫宇文承基,老二叫宇文承趾,在《隋唐演義》中叫丞基、丞址,跟竇建德手下大將范愿單挑過:“化及差長子宇文丞基出戰(zhàn),兩人斗了五十余合,范愿詐敗,退去二十余里,丞基亦不來追,各自鳴金收軍?!?/p>
宇文承(丞)基無疑就是宇文成都的歷史原型,但在《隋書·卷八十五·列傳第五十》中卻只不過是一只菜鳥,而且是一只無頭鳥:“齊州賊帥王薄……引建德入城,生擒化及,悉虜其眾。先執(zhí)智及、元武達、孟秉、楊士覽、許弘仁,皆斬之。乃以轞車載化及之河間,數(shù)以殺君之罪,并二子承基、承趾皆斬之,傳首于突厥義成公主,梟于虜庭。”
梟首就是把腦袋掛在高桿或城樓之上,在演義小說中“神勇無敵”的宇文成都,在正史中成了菜鳥,比較搞笑的是《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不但知道這個人,還知道他的兵器就是鳳翅鎦金镋。
宇文成都的歷史原型不行,李元霸的歷史原型李玄霸就有些搞笑了——此人就是李淵與竇皇后的第三個嫡子,因為清朝有個皇帝叫玄燁,小說家和評書藝人為了避諱,就將老三變成了老四,以玄為元,連太上老君李耳的封號,也從“太上玄元皇帝”,變成了“太上元元皇帝”。
李元霸的歷史原型李玄霸應該一點武功都不會,而且絕對沒有上過戰(zhàn)場:“高祖二十二男,太穆皇后生隱太子建成及太宗、衛(wèi)王玄霸、巢王元吉。衛(wèi)懷王玄霸字大德,高祖第三子也,幼辯惠。隋大業(yè)十年薨,年十六,無子?!?/strong>
大業(yè)十年的時候,天下很亂但還沒有大亂,李淵也沒有在太原起兵,而是以衛(wèi)尉少卿的身份,為征討高句麗的楊廣在懷遠鎮(zhèn)督運糧草。
宇文成都的歷史原型宇文承基可能是上過戰(zhàn)場的,李元霸的歷史原型李玄霸是絕對沒有上過戰(zhàn)場且不以武功見長的,說他們是兩只戰(zhàn)場菜鳥,不太好聽,但絕不過分,而裴元慶的歷史原型裴行儼該怎么評價,可就不好說了。
羅士信可與秦瓊并驅爭先,“宇文成都”、“李元霸”跟秦瓊不是一個檔次,裴元慶的歷史原型裴行儼是史書有記載的“萬人敵”,但似乎并沒有斬將搴旗的戰(zhàn)績,倒是打了敗仗后需要程咬金救命:“行儼先馳赴敵,為流矢所中,墜于地。知節(jié)救之,殺數(shù)人,世充軍披靡,乃抱行儼重騎而還。為世充騎所逐,刺槊洞過,知節(jié)回身捩折其槊,兼斬獲追者,于是與行儼俱免?!?/strong>
裴行儼的武功,似乎比程咬金還略遜一籌,而且在小說中還是程咬金的內(nèi)弟——程咬金有兩任正妻,第一任姓孫(隋朝東阿縣令孫陸兒第三女),續(xù)弦姓崔(隋朝齊州別駕崔信之長女),跟裴家并無姻親關系。
裴行儼因為跟父親裴仁基想復立越王楊侗(皇泰主)為帝,事機不密被“叔丈人”王世充(世充以其父子并驍銳,深禮之,以兄女妻行儼)殺掉了,并沒有機會成為唐朝名將,而且在相當長時間里跟秦瓊都是“戰(zhàn)友”,所以兩人的武功高下難以評說。
隋唐英雄系列小說強化了秦瓊的統(tǒng)兵才能,弱化了他的個人武功,事實上在隋唐正史中,秦瓊不但堪稱第一單挑高手,而且指揮作戰(zhàn)也是十分在行,尤其擅長打逆風仗,多次力挽狂瀾拯救所在部隊:“須陀死,叔寶以余眾附裴仁基。會仁基以武牢降于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nèi)驃騎,待之甚厚。密與化及大戰(zhàn)于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wèi)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zhàn),化及乃退。”
劉黑闥在竇建德被殺后,收攏竇建德余部,擊敗擊殺十幾位大唐名將,連李世勣都被他打得僅以身免,李世民只好派秦瓊在列人縣進行阻擊并將其擊敗。
正史中的秦瓊或許沒有那么多江湖義氣,但是指揮能力和個人武功,卻絕對都是一流,奇怪的地方就是他為什么在宣武門之變后再無表現(xiàn)?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他為何只排在末位?如果秦瓊不是“一病十二年”,最后李世民會授予其怎樣的官爵和凌煙閣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