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秋臣
電影《戲臺》看完后,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
身邊坐著的大多數(shù)都是比較年長的觀眾,或許都是看著陳佩斯的小品長大的朋友們吧。
如果身處北京去看這部作品,似乎感受會格外不同,不管是一路從中軸線拉過去的鏡頭,還是王府井和豐澤園等等熟悉的字眼,亦或是對話里濃厚的老北京味兒,坐在影院里都會產(chǎn)生一種錯位的時空穿越感。
總的來講,《戲臺》屬于比較典型的話劇電影,這很“陳佩斯”。
優(yōu)點是角色情感較為外放且明顯,氛圍足夠熱鬧。另外一方面就是臺詞非常精彩,在相對稚嫩的鏡頭下能夠持續(xù)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扛下了全片的亮點重任。缺點是場景少且小,人物相對固定,大家仿佛是圍坐起來在聊天,僅靠核心沖突推進劇情,故事設計有一定的循環(huán)性。
目前《戲臺》的票房已經(jīng)超過了2億并朝著3億進發(fā)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暑假檔能拿下這個成績實屬不易。豆瓣評分保持在8.0的水平,說明口碑還在高位,側面證明了觀眾對此片的關注度和喜愛度。
接下來,葉秋臣將對電影進行深度解析,講講自己對本片的理解。
開始前照規(guī)矩還是要提醒一下,即將涉及大量劇透,請介意者慎入。
1.關于主創(chuàng)
電影《戲臺》改編自同名話劇,由陳佩斯自編自導自演。
陳佩斯依然選擇了自己在話劇中詮釋的角色,五慶班班主侯喜亭。
他演得非常流暢,畢竟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了,仿佛臺詞和動作都已經(jīng)刻到骨子里,到了特定節(jié)點就能迅速觸發(fā)應有的情緒。但言行舉止間依然還是保留了一些演小品的風格,比如突然夸張化的表情。
話劇中的大嗓兒由楊立新飾演,電影里則是黃渤。大嗓兒是本片的主角,也是串聯(lián)所有人物的鑰匙,他的存在讓這出喜劇有了基礎條件。
另外姜武也有出演此片,其兄姜文導演的《你行!你上!》同期在映中,但這次弟弟的成績超過了哥哥。等姜文這部作品的資源上線,我一定會找機會認真寫一寫,目前沒有買票去影院的計劃。
尹正幾乎90%的戲份都躺在床上,結局時登臺唱戲,夢回《鬢邊不是海棠紅》里的商細蕊。
楊皓宇飾演的是德祥戲院的經(jīng)理,需要左右逢源,八面玲瓏。他的完成度很高,但本次主要起襯托作用,發(fā)揮空間并不大。
思玥是本片戲份最多的女角色,定位是浪漫和癡迷,飾演者徐卓兒曾參演過《我叫趙甲第第二季》。
整部電影里我認為表現(xiàn)最優(yōu)秀的是余少群,飾演鳳小桐。
坦白講他的戲路非常窄,這次算是絕對踩中了自己的舒適區(qū),所以每個表情都恰到好處,不論是無奈還是嬌嗔,亦或是生無可戀,完全入了魂一般,特別有戲。
盡管不是片中的核心主角,但也做到了足夠出彩。
電影有多處致敬《霸王別姬》的安排,尤其是鳳小桐相關戲份,毫不避諱,非常明顯,一看便知。
與今年暑假檔上映的《醬園弄·懸案》相同,出品方也是各種“歡喜”相關,比如“歡十喜”等。就像我上次在影評里曾經(jīng)介紹過的,這些公司基本約等于一家人,大家只要記住母公司“歡喜傳媒”就行。
另外要特別提一句,飾演徐明禮的陳大愚,是陳佩斯的兒子。父子倆這一出戲,也是典型老帶新的托舉手法。
2.關于細節(jié)
每個角色其實都代表了不同的社會定位,比如洪大帥(&藍大帥)是當權者,徐明禮是來回搖擺的官僚代表,吳德貴是賺錢商人資本家,侯喜亭和金嘯天、鳳小桐等班子成員是執(zhí)著追求藝術的人,思玥是藝術的盲從理想派,劉八爺是地痞豪強,大嗓兒則是社會底層的老百姓。
對于當權者的更迭,其實所有人對此的態(tài)度都是司空見慣,這邊是洪(紅)勝了黃(黃),接下來又換成了藍,未來也許還會有橙綠靛紫。
電影里也有明確的臺詞暗示,比如“三天一個大帥”和“都是兔子尾巴,長不了”,說明大家早已對當權者的頻繁更換感到麻木了。
觀影后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不直接使用普遍習慣的“紅黃藍”順序,應該就是為了對應諧音梗,把“皇”這個明顯的元素最先干掉。如果按照這個角度來解讀,更深入點的內容就沒法說了。
當然也有人說這與“黃粱夢”有關,還有人理解為“蝗蟲”,大家都有自己的專屬理解,各自保留意見就好。
徐明禮是簡單的墻頭草,不論上面換什么人,他都及時更換新主子,奏樂也改成相應的調子,不論如何以能活著為主。
劉八爺嘴里說著“規(guī)矩”,但偏偏是繞著規(guī)矩走的人,他要的是別人服從自己的,而不是自己要聽別人的。
這樣的地痞豪紳,是被洪大帥一槍干掉的。
用槍桿子這種硬實力說話,不玩虛的。
這場戲拍得很不錯,尤其是洪大帥開完槍的特寫,有種規(guī)則制定者換位的即視感。
那會兒的戲班子和名角兒雖然受人追捧,看戲的票都要靠搶,但他們的地位卻很低,所以潛意識里要給自己“尊重”,因此才定了那么多的規(guī)矩。
洪大帥在后臺那一番操作,幾乎每一秒都在精準踩雷,說明他并不信也并不喜歡京劇,是個絕對的“外行”。臨時起意的聽戲計劃,只是因為六姨太思玥表達出了強烈的喜愛,故此順勢而為,才小小關注一波。同時,這場戲也代入了一部分不懂京劇的觀眾視角。
從徐明禮遞本子上去卻迎來反感的神情可以看出,洪大帥既沒有文化也不識字,所以注定是無法做一個優(yōu)秀統(tǒng)治者的,只是個匆匆的過客而已。
大嗓兒只是大裕齋包子鋪送餐的,給鳳小桐送了始終如一的菜單,包子、粥和醬瓜。
這處劇情也是在側面描寫鳳小桐這個角色,他就是那種一個選擇走到底,一條路走到黑的人,給結局后的第二個彩蛋做了鋪墊。
這處劇情還埋下了一個細節(jié)伏筆,就是為什么大嗓兒登臺是背對著觀眾的?
因為大概率過去他沒有資格坐在觀眾席,所以都是躲在后臺看的背面,導致動作看不真切,大多數(shù)時間只能聽到聲音,因此只學了個七七八八。
在戲院里,大嗓兒和洪大帥意外碰見,前者不知后者的身份,竟以老鄉(xiāng)的關系開始聊上天了。
這倆人老家距離不遠,就成了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
洪大帥能夠與大嗓兒做朋友,一來說明他也是底層爬上來的,符合他沒文化不識字的設定;二來是比較信緣,異地相遇碰見老鄉(xiāng),也是一種思鄉(xiāng)的表現(xiàn)。
在聊天中,洪大帥誤將大嗓兒認成了名角兒金嘯天,于是在其強勢要求下,只能將錯就錯,便有了這出掉包上臺的戲碼。
真正的金嘯天,業(yè)務能力是過硬的,但感情用事,為了曾經(jīng)的女人傾家蕩產(chǎn),還染上了抽一口的惡習。
本來是計劃晚上登場,結果大白天還是昏昏沉沉,那股昏睡的狀態(tài)似乎就是在諷刺著什么。
此時偷偷跑來看偶像的狂熱粉絲思玥來追星,要什么就給什么,兩人還趁著空檔做了一輪不可描述的事情。
金嘯天在不清醒時答應和思玥私奔,于是這位大帥的六姨太就回家收拾細軟,接著又來了戲院,撞見了化完妝準備登臺的大嗓兒。
思玥誤將大嗓兒當成了金嘯天,她又和另一個男人再做了一輪不可描述的事情。
這兩處劇情確實起到了搞笑的作用,但對于部分女觀眾而言,看起來是會有點不適感的,但其目的就是為了塑造思玥這類盲從者的形象。
她甚至認不出真正的金嘯天,初次見面是拿著照片對比著看,再見時就僅僅靠著妝容便弄混了。
思玥是沒有個人意識的,也可以說她被自己給洗腦了,只去堅信能和“楚霸王”在一起,那么扮相是楚霸王的就是她心中摯愛,至于是金嘯天還是大嗓兒,她其實沒有判斷。
相比之下,思玥很像女版的洪大帥,都是愛上了角色,只不過是不同的角度。
洪大帥偏愛項羽,將自己的經(jīng)歷也徹底代入了,看戲時深深共情。
在他的眼里,不能接受這樣的英雄自刎而亡,畢竟洪大帥尚處于權力的中心,他覺得是戲錯了,他要改寫的不僅是戲,還有自己的命運。
于是洪大帥登上了戲臺,此時戲臺被賦予了三重含義。
首先是混亂的時局,然后是混亂的戲院,最后是混亂的藝術。
喜怒無常的洪大帥,頻繁打斷臺上的表演,在鳳小桐唱著戲時就開始撒賞錢。
在洪大帥眼里,京劇無論正不正宗,都是娛樂的玩意兒,目的是“為了讓爺們兒高興”。
鳳小桐看著班子老小只能忍著嫌棄上了臺,念叨著“毀吧,毀吧,咱就一起毀吧”。
要命還是要藝術,你現(xiàn)在只能二選一。
亂麻之下,金嘯天蘇醒了。
真假楚霸王交換身份,洪大帥和藍大帥的權力更迭,但藝術還是要遵循老祖宗的東西。
藝術,是永恒的。
金嘯天不肯改戲,他和鳳小桐完成了真正的《霸王別姬》。
還沒唱完,藍大帥又打進來了。
所以,到底哪里才是戲臺?
戛然而止,沒有答案。
3.關于諷刺
有人吐槽這部電影不夠“新”,自然是的,相同的內容放在三十年前也毫無違和感。
陳佩斯,本身就是在演一種對“新”的反抗。
說實話,《戲臺》這部電影,本質上是在講陳佩斯。
他下了決心,喝點黃龍湯,把“該吐的不該吐的都吐出來”。
于是,陳佩斯把諸多曾經(jīng)的憤懣和不爽,套了一個京劇的殼子,搬上了大銀幕。
所以陳佩斯并不是想講京劇,而僅僅是以此為媒介來抒懷,把自己當年創(chuàng)作時遇到的阻礙和不公嫁接上去。
后來洪大帥拿著槍逼他們改戲,說的也不是改京劇的戲,而是自己當年那些被迫改掉的戲。
很形象又生動的諷刺,“人家手里有槍”,所以什么規(guī)矩都能破了。
不同意?
斃掉。
這個斃掉,既是用槍,也是用權。
想要活著?想要唱戲?想要謀生?
在強權之下,只能委曲求全。
吳經(jīng)理的樣子,就是保命的參考選項。
洪大帥懂戲嗎?
一點都不懂,他是個外行。
但他有權,所以他能決定創(chuàng)作的走向。
拿著槍誰也不敢講話,任由其胡亂指揮一通。
洪大帥讓大嗓兒上臺唱落子,那在他的眼中,這種風格就比京劇還好聽,這就是當權者的喜好決定了藝術的地位。
大嗓兒不是名角兒?
洪大帥說他是,底下的人就得拍手叫好。
說到底是一個“權”字,誰貼上了這個標簽,在當權期間就是“真理”。
但真正的真理呢,又有誰能說得清呢。
藝術,本來就是審美主觀的東西。
4.關于彩蛋
整部電影,我認為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結局設計+兩個彩蛋,若是沒看懂,那這部電影基本等于白看了
結局是戛然而止,但彩蛋給出了最終答案。
第一個彩蛋:徐志勝飾演的藍大帥進城,掛上了新的人像,又一代新的當權者將用自己的喜好去改寫新的“藝術”。大嗓兒經(jīng)過那出鬧劇,依然還在送包子,說明生活并沒有任何的改變。從對話里還獲知了一個重要的信息,藍大帥不喜歡楚霸王,卻偏愛“男旦”。
第二個彩蛋:承接第一個彩蛋的劇情,鳳小桐投河自盡,可以腦補的空間很大,葉秋臣猜測的原因大概有三個可能。
第一種可能:藍大帥對鳳小桐有特殊的情感,這種“專寵”讓鳳小桐不堪受辱,故此選擇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來解脫。從電影中諸多細節(jié)來看,鳳小桐沒有手腕也沒有城府,面對壓迫往往只能選擇順從,但內心的排斥感與日俱增,總有一日將徹底壓垮他。
第二種可能:藍大帥因為偏愛“男旦”,所以也會對男旦的劇情部分進行“改戲”。我其實更偏向這種解讀,因為如此的話更能體現(xiàn)出時代更迭的循環(huán)感,而不僅僅是當權者的特殊喜好決定了藝術的命運。而且鳳小桐在跳河前是脫了戲服的,他更想清清白白地走,不想把被玷污的藝術載體也帶走。
第三種可能:藍大帥根本不在乎藝術是否被改寫,也不是喜愛鳳小桐這個人,而是只有特殊癖好偏愛“男旦”。鳳小桐過了新鮮期,那就讓徐明禮源源不斷輸送新的男旦來即可,所以鳳小桐的選擇,也是一種對命運的抗爭和不滿,書寫了小人物們無能為力的處境。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一出好戲,一出荒唐戲。
有的人,一輩子只活在了戲里。
文/葉秋臣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yè)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yè)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fā)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