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與死戰(zhàn)之間反復橫跳的澤連斯基,這回又鬧出幺蛾子了,本來就已經(jīng)自身難保,還試圖把火引到中國身上,中方這次是真發(fā)火了,直接對烏克蘭發(fā)出嚴正警告,據(jù)央視新聞報道,日前,烏總統(tǒng)澤連斯基公開宣布,他已經(jīng)批準了一項新的制裁措施,對象包括來自中國等其他國家的53名個人和法人實體。
至于原因,大概率又是給中企扣上了所謂“援俄”的帽子,諷刺的是,澤連斯基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沒有發(fā)現(xiàn)中國給俄羅斯輸送武器,相反,俄軍武器里的6成芯片都來自美國公司,近3成的精密零件產(chǎn)自德國。
僅僅一年,他的口風就開始變了,不斷配合美國指責中俄合作,而從當前形勢來看,澤連斯基把矛頭指向中國的目的,恐怕有三個。
近日,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公開表示,自己已經(jīng)批準將對來自中國等各國的53名個人和法人實體進行制裁。明眼人都能看出,澤連斯基之所以敢這樣做,顯然是覺得既然美西方可以給中方扣上一頂“援俄”的帽子,那么自己也能夠以此為借口來污蔑中方,對中方實施制裁,借此發(fā)泄自己的不滿。
在澤連斯基的筆下,53家企業(yè)的名單赫然在列,其中不少與中國有關聯(lián),這一決策猶如晴天霹靂,毫無征兆,誰能料到,曾幾何時在國際舞臺上為中國“洗清”向俄供武嫌疑的烏克蘭總統(tǒng),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對中國企業(yè)揮起制裁大棒?
當時他甚至精準指出,俄軍的“黑科技”中有六成源自美國公司,近三成精密部件出自德國制造,然而如今,對中國的指控卻變得模糊不清,缺乏任何細節(jié)支撐,這種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讓人不得不質疑其背后的真實動機。
既然官方說辭站不住腳,那么基輔的真實意圖恐怕并不在明面,最顯而易見的,無疑是表演給西方世界看,隨著俄烏戰(zhàn)事持續(xù),美國的援助開始顯得力不從心,歐洲各國的財政也日漸吃緊,對今天的烏克蘭而言,每一筆資金、每一發(fā)炮彈都事關生死。
在這關鍵時刻,烏克蘭選擇緊跟歐盟對俄制裁的最新步伐,將中國企業(yè)也一并“拉下水”,這份“投名狀”的意味再明顯不過,這更像是一份急切遞交給西方金主們的效忠宣言,試圖以對華強硬的姿態(tài),換取真金白銀的持續(xù)輸血。
除了向外部邀功,澤連斯基此舉也可能是為了緩解國內壓力,就在制裁令發(fā)布前不久,烏克蘭國內爆發(fā)了沖突以來首次全國性的反政府抗議,大批民眾將總統(tǒng)府圍得水泄不通,抗議澤連斯基削弱國家反腐機構權力的做法。
烏克蘭在這樣的內部困境下,突然宣布制裁中國,不失為一種引導國內情緒的“障眼法”——將戰(zhàn)事僵持不下的部分責任甩鍋給外部因素,這種將矛盾外推的花招,連美西方自己玩了幾年都未見奇效,基輔又何來本事玩轉這種把戲?
如果說討好西方和轉移視線只是短期政治算計,那么制裁名單中的某些細節(jié),則暴露了更深遠的經(jīng)濟和地緣博弈,制裁名單中,除了科技公司,竟然還有一批中國的基建企業(yè),這一點尤其引人深思。
戰(zhàn)爭終有結束的一天,烏克蘭滿目瘡痍的國土需要重建,這是一個規(guī)模可達萬億級別的龐大市場,一塊誰都想分食的巨大蛋糕,放眼全球,若論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成本和質量,中國企業(yè)的綜合實力無疑是頂尖水準,若是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里,歐美公司恐怕很難搶占先機。
所以,最好的策略便是在比賽開始前,就用一頂“莫須有”的帽子,將頭號種子選手直接紅牌罰下,這樣一來,戰(zhàn)后的重建盛宴,便能順理成章地成為西方公司的內部派對,這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明。
此外,制裁名單中一條關于“開采稀土用于無人機”的指控,信息量巨大,稀土是現(xiàn)代科技的命脈,從手機芯片到隱形戰(zhàn)機都離不開它,而全球稀土的供應鏈恰恰掌握在中國手中。
此前,美烏之間曾流傳一份“稀土換武器”的密談,如今再看這份制裁,線索便清晰起來,這或許已不完全是烏克蘭的獨立意志,更像是美國借烏克蘭之手,向中國的科技心臟捅來的一刀,基輔或許以為自己抓住了橄欖枝,卻未曾意識到,自己正被綁上一輛沖向懸崖的戰(zhàn)車。
面對基輔的這番操作,北京的反應異常強硬,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敦促烏方“立即糾正錯誤,消除負面影響”,這種措辭,以往通常是說給華盛頓或布魯塞爾聽的,如今用在烏克蘭身上,足見中方的不滿已達到何種程度。
中國的耐心并非沒有限度,別忘了,當年烏克蘭單方面撕毀馬達西奇發(fā)動機公司的收購案,導致中方企業(yè)蒙受慘重損失,這筆舊賬至今懸而未決,如今又添新傷,無疑是火上澆油,如果基輔執(zhí)迷不悟,中方也明確表態(tài),將堅決維護本國企業(yè)的正當合法權益。
反制措施,也從來不只停留在口頭上,就在烏克蘭積極“配合”西方對華施壓的這段時間,一個不易察覺的變化已經(jīng)發(fā)生:中國從烏克蘭的糧食進口額,已從過去的1.4億美元,斷崖式地跌落到幾乎為零,這一拳,結結實實地打在了烏克蘭的財政痛點上。
諷刺的是,恰恰是中國的中立與克制,才為烏克蘭留下了寶貴的戰(zhàn)略空間,試想,如果那臺被西方深深忌憚的“世界工廠”全力開動馬力援助俄羅斯,今天的戰(zhàn)線會是何種面貌?一個大國保持克制本身就是一種善意,可惜,這份善意,基輔似乎并不領情。
澤連斯基的種種決策,讓人不禁要問:今天烏克蘭的命運,究竟還掌握在烏克蘭人自己手里嗎?
當一個國家的生存完全依賴外部輸血時,它的主權與意志也必然會被一點點抽空,疏遠一個本可以合作的東方大國,并不能換來戰(zhàn)爭的勝利,反而可能讓烏克蘭在戰(zhàn)后發(fā)現(xiàn),自己被世界隔絕得更深,歷史的判決,從不遲到,也從不留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