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祠國槐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祠博物館,樹齡約1400年,樹高18米,胸圍660厘米,種植于隋代。是目前晉祠最古老、最雄偉、最粗壯,也是最茂盛的一株古槐。
2025年8月15日
中國郵政擬發(fā)行
《古樹名木》特種郵票1套4枚
本套特種郵票
展現(xiàn)了四株
不同樹種的珍貴古樹名木
頗令人耳目一新
其中
山西晉祠國槐與
山東定林寺銀杏
四川翠云廊劍閣柏
浙江普陀山普陀鵝耳櫪共同入選
晉祠國槐這棵看似普通的老樹
究竟憑什么闖進“國家隊”
年齡碾壓
國家規(guī)定一級保護古樹需超500歲
而晉祠這棵植于隋朝(581-618年)
樹齡比明長城還長
更關(guān)鍵的是
它的“出生證明”清晰
《晉祠志》《太原府志》等古籍
連續(xù)記載其生長軌跡
這種“有案可查”的歷史
讓年齡認證毫無爭議
文化身份
光老還不夠
得有“文化身份”
這棵隋槐見證過
唐太宗李世民祭祖
范仲淹題詩等歷史時刻
樹干上至今留有明末戰(zhàn)亂時的彈痕
更妙的是
它與晉祠古建筑形成
“樹屋共生”格局
這種《周禮》記載的生態(tài)智慧
讓它成為活的文化遺產(chǎn)標本
這是普通古樹難有的加分項
▲ 隋槐
頂級“體檢報告”過關(guān)
2018年“國考”現(xiàn)場
專家團用了三項秘密武器
彈性波斷層掃描給樹干做“CT”
發(fā)現(xiàn)雖中空卻有70%健康木質(zhì)
碳14測年法精準定位樹齡
誤差不超20年
根系探測儀顯示
其30米外仍有活躍須根
這些數(shù)據(jù)證明它“老當益壯”
符合“健康存活”的核心標準
生態(tài)價值滿滿
巨大的樹冠是鳥類的天然公寓
豐富的樹洞成了
昆蟲和小動物的庇護所
它本身就是一個
鮮活的微型生態(tài)系統(tǒng)
對維護晉祠古建筑群的
生物多樣性至關(guān)重要
國家每年撥付專項經(jīng)費
給它裝碳纖維支架防倒伏
根部埋透氣陶管增氧
甚至建了微型氣象站監(jiān)測溫濕度
這些“國家隊福利”
讓老樹每年新增枝條1.2米
完美契合“國家隊”
對古樹生態(tài)功能的重視
如今這棵隋槐
不僅掛著“國家一級保護”的紅牌
更成了古樹保護的“形象大使”
然而晉祠還保存有許多珍貴的古樹名木
數(shù)量達到122株
包括側(cè)柏、圓柏、楸樹、油松、銀杏、國槐等14種
其中千年以上古樹29株
晉祠周柏樹高18米
樹圍5.6米
向南傾斜,恰臥于撐天柏之上
形似臥龍,又稱“臥龍柏”
周柏不僅是晉祠3000年歷史的見證者
也是晉祠3000年連綿不絕的庇護神
宋代詩人歐陽修曾感嘆道
“地靈草木得余潤,
郁郁古柏含蒼煙?!?/p>
▲ 晉祠周柏
國槐,位于東岳祠西
關(guān)帝廟大門東北
此樹生長勢好
樹皮無,樹齡約500年
為一級古樹
▲ 國槐
除此之外
圣母殿東南側(cè)
一株宋代種植的螺旋柏
因姿態(tài)奇特頗受游人青睞
▲ 生長方式獨特的螺旋柏
王瓊祠兩側(cè)
兩株500年樹齡的銀杏樹
每年秋季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
▲ 銀杏樹
水鏡臺前的唐槐
雖不是晉祠古槐中年代最久遠的
但卻是最繁茂的一株
每到春夏之季,樹綠蔭濃
▲ 唐槐
千百年來
古樹與古建交相輝映
見證了晉祠的歷史變遷
也印證著
山西這塊土地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聆聽一棵樹
接受來自遠古的生物密碼
閱讀一棵樹
追尋一段難忘的綠色記憶
撫摸一棵樹
感受年輪記錄下的悠久歷史文化
來源:山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