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德祝
我今年68歲,退休7年多了。剛退休那會兒,我總愛跟一些老頭老太太們湊在一起嘮叨自己的家常。
兒子給買了件新羽絨服,我得特意穿去公園遛彎,就盼著有人問起;老伴燉了鍋好湯,也得在小區(qū)群里發(fā)張照片,等著大家夸幾句賢惠和羨慕。
現(xiàn)在想想,那時候的自己,真是天真,總覺得分享快樂能多幾分歡喜,卻沒想過有些話在外人嘴里,傳著傳著可能就會變味的。
去年冬天,樓上張阿姨跟我們幾個鄰居炫耀了她兒子給換的新冰箱,還熱情地拉我們幾個去參觀了,當時她特別自豪。
可沒過半個月,就聽說小區(qū)里有人議論,說張阿姨家兒子肯定是發(fā)了橫財,不然哪舍得買那么貴的冰箱。
更有人私下里找張阿姨借錢,被拒絕后就到處說她吝嗇。張阿姨后來見了我總嘆氣說:“早知道會弄成這樣,我打死也不會跟誰這事的?!?/p>
這事也讓我想起前單位的老李,他跟張阿姨差不多,退休后總愛跟身邊的親戚朋友炫耀退休金有多高,說自己每月能領(lǐng)八千多,根本花不完。
結(jié)果不到半年,就有一堆親戚朋友找上門來,很多還不是特別熟的。
一個個要么說孩子結(jié)婚差錢,要么說家里有人住院,要么就說資金周轉(zhuǎn)等等,七七八八的借走了老李不少錢。
很多因為親戚一場,朋友一場,都沒打借條。
而前兩年老李生病想用錢時,想找他們還錢,好多人卻找各種理由推脫不還,有些還耍賴,說已經(jīng)還清了,也沒證據(jù)證明,最后借出去的錢,沒收回來,還鬧得挺不愉快的。
而見識了這一樁樁事情后,我才慢慢明白:我們的喜怒哀樂在別人眼里,不過是茶余飯后的談資罷了,沒多少人會真正關(guān)心和在乎,更多只有算計和嘲笑。
你說家里孩子孝順,有人會說你是故意炫耀;你嘆口氣說身體不好,轉(zhuǎn)頭就有人猜測你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甚至會越傳越離譜,等著看你的笑話。
就像羅翔說的:“被人拿捏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你透露了太多的信息了?!?/p>
你把自己的日子攤開了給人看,就難免有人會挑挑揀揀,甚至伸手來扒拉幾下。
前陣子我膝蓋疼得厲害,去醫(yī)院做了個小手術(shù)。
出院那天,小區(qū)隔壁棟的鄰居王姐,就跑來我家,明面上說是來看望我,實則卻是來問長問短,我淡淡說了“老毛病,沒啥大礙”。
可她還是不依不饒,問完病情,就非要問我在醫(yī)院花了多少錢,醫(yī)保報了多少。我笑著打了個岔,說這些都是兒子辦理的,我啥都不知道,給忽悠過去了。
要擱以前,我可能會一五一十地跟她說清楚,甚至還說往大了說,讓別人知道我有錢,我在醫(yī)院花了多少,有多牛等等。
可現(xiàn)在我明白了,就算我說得再多,也換不來別人一句真心的關(guān)懷,反倒可能會招來一堆不必要的議論。
魯迅曾說過“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現(xiàn)在真的算讀懂了。
退休后的日子,本就該是自己的小天地,何必非要讓別人來評頭論足呢?
現(xiàn)在我和老伴兒的日子過得簡單又踏實,早上一起去公園打打太極,回來的路上買點新鮮蔬菜;下午我看看書,他擺弄擺弄陽臺上的花;晚上一起看看新聞,聊聊年輕時的趣事。
小區(qū)群里我很少說話,遇到熟人也只寒暄幾句天氣,不再提家里的瑣事。
漸漸發(fā)現(xiàn),這樣“藏著過”的日子反而更舒心。不用惦記著跟誰比較,不用在意別人怎么看,更不用擔心哪句話說錯了惹來麻煩。
自己的退休金夠花就行,孩子孝順記在心里就好,身體舒服比什么都重要。
我覺得,退休后的生活,就該像老茶樹一樣,把根深深扎在土里,默默汲取養(yǎng)分,悄悄抽出新芽。
不用急著開花給人看,也不用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多茂盛。安安靜靜地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守住自己的小幸福,這才是最聰明的活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