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秋,嵩山少林寺藏經(jīng)閣內(nèi),七十二歲的蔡志忠低頭接受剃度??|縷銀絲飄落,法號“釋延一”就此誕生。
這位以《莊子說》、《老子說》風靡華人世界的漫畫大師,轉(zhuǎn)身成了少林僧人。
釋永信給蔡志忠剃度
儀式簡單莊重,卻藏著蔡志忠式的叛逆,幾天后記者在他工作室撞見他,標志性的長發(fā)依舊披肩,他笑著擺手:“余之出家少林,非剃頭出家之謂,不過揮手紅塵而已?!?/p>
剃度是形式,安葬少林才是真心。少林寺塔林只收出家僧人,蔡志忠便用一場儀式換一方凈土。
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同步捐出畢生收藏,足足五千尊佛像、無數(shù)畫稿以及其他藝術(shù)品,估值近兩百億新臺幣的資產(chǎn)(當時約合46億元人民幣),全部盡歸少林!
圖源網(wǎng)絡(luò)
有記者追問是否心疼,他淡然回應(yīng):“我在臺灣的錢都花不完了?!?/p>
蔡志忠直言不諱地表示:錢會讓一個人迷失,巨額遺產(chǎn)可能摧毀子女的奮斗動力。
他要求子女必須靠自身能力謀生,認為"在家啃老不應(yīng)成為選擇"。即便子女成年后,他也未改變立場,將財產(chǎn)全權(quán)交由妻子管理。
他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明確排除掉子女繼承,一分錢也不留給他們!
一屋子的佛像收藏
回溯蔡志忠的軌跡,這種不按常理出牌早見端倪。四歲半,當別家孩童還在玩泥巴,他已在父親書桌下苦思人生方向。父親送的一塊小黑板,讓他發(fā)現(xiàn)了畫筆的魔力:“只要不餓死,我要一生一世永遠畫下去?!?/strong>
十五歲那年,他提著皮箱獨闖臺北,口袋里僅有200元臺幣。出版社編輯驚訝于這個少年的高產(chǎn),別人月畫三十張,他兩天就能完成。
生存壓力化作筆下洪流,五年間竟創(chuàng)作了二百本武俠漫畫。
三十而立時,他已手握兩家動畫公司?!独戏蜃印冯娪皵孬@金馬獎,東南亞讀者爭藏他的作品。財富滾滾而來,銀行存款850萬,三套別墅傍身。
蔡志忠美術(shù)館
正值春風得意之際,他卻開始“計劃死亡”:“我會在85歲的春日下午2點死去?!?/strong>
甚至早早就選定了歸宿:葬于少林寺塔林。
佛經(jīng)成了新寄托,為理清佛陀形象,他跑遍了香港古董街,集齊數(shù)千尊佛像,后來盡數(shù)捐給少林寺。
蔡志忠眼中的少林,是精神故土。他曾調(diào)侃死后安排:“遺體捐給少林寺,可以做成觀光產(chǎn)業(yè)嘛,還會給我立大大的碑。”
戲謔中藏著清醒,他早看透名利:“那是后遺癥,不是爭取的。你做一件事,后遺癥就是很有名很有錢。”
看破紅塵
今年夏天,那位曾經(jīng)的少林寺方丈,頻繁地上熱搜。網(wǎng)友嘩然之際,有人嘀咕:捐了那么多錢的蔡志忠后悔嗎?
答案藏在他的人生信條中。他穿破洞鞋,日食白粥腐乳,直言:“很早就不肯切割任何一分一秒的生命,用來換鈔票?!?/p>
捐贈不是投資,是放下。當釋永信深陷風波,蔡志忠在臺北畫室繼續(xù)創(chuàng)作《天工開物》,計劃再出五百本書。
活明白了
這樣的人值得欽佩,活著就痛快地畫,痛快地收藏,痛快地去追尋夢想。
死了就安安靜靜躺下!至于鈔票堆成山還是化作風,老爺子才懶得操心呢。
他拍著肚皮,盤算著下一碗白粥,心里琢磨的,大概還是那沒畫完的書。錢袋子空了?人家心里可滿著呢,畢竟真正的自由,在紅塵揮手的剎那,已然獲得。
本文素材來源“澎湃新聞”等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