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給我買個最新款的電話手表嘛!過完暑假開學我要驚艷全班!
你的電話手表不是才剛用了半年么,又沒壞,換啥換。
不嘛,我就要最新款的。放暑假,好幾個同學都換了,我也要!
嬌嬌,不能攀比這些,你現(xiàn)在這個就挺好的,沒必要換。
不嘛不嘛不嘛,人家都升級了……啊啊啊5555
又鬧起來了,天到黑過場多……
“人家都有xx,我也要”
“媽,我想要xx,別的同學都買了”
這是不管哪個年齡段的爸媽
都逃不過的頭疼時刻
給他買吧
怕他養(yǎng)成攀比的壞習慣
不給他買吧……
相信不用說大家都已經(jīng)能夠想象到
娃兒即將“鬼哭狼嚎”的畫面
怎樣在不傷害親子關(guān)系的情況下
把這個事兒拿捏好喃?
本期分享嘉賓:李玥蕓
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卓錦分校
心理老師
心理小TIPS
孩子的“從眾”,是成長過程中的普遍現(xiàn)象,這也是孩子融入群體的一種方式,我們的任務是需要幫助孩子區(qū)分“需要”與“想要”。
其實比較并非完全是一件壞事,它也有積極的一面。非物質(zhì)的比較能化為孩子成長的動力,激發(fā)與他人比較后的上進心,能讓孩子不斷突破自我。
那不好的比較
又應該怎么辦?
具體可以分為
四個步驟來操作:
看見孩子的需求
如何應對不良攀比
孩子想要最新款電話手表,可能不只是為了看時間、打電話,而是看到同學都有,怕自己沒有就融不進群體,想借此獲得關(guān)注、擁有交友 “籌碼”。
孩子表達對某一物品渴求,也許是在尋求新奇感、同伴的認可或者是渴望被理解。
作為家長,可以嘗試用話語去回應這份需求:“我看到你真的很喜歡這件物品,它看起來很有趣?!边@樣的回應,讓孩子需求被關(guān)注、被理解,從而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親子連接。
評估合理性
如何應對不良攀比
合理的需求,可以適當滿足,這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
像孩子看到同學有新款文具就想要,這時得想想,是孩子真的需要,還是單純跟風。
如果孩子現(xiàn)有的文具功能無礙,只是款式舊些,那這個需求似乎就不太合理了。
對于不合理的,要溫和而堅定地拒絕,且一定要告訴孩子原因。
像 “媽媽很愛你,但是媽媽也有很多事情不能依著你。家里已經(jīng)有類似的文具,還能正常使用”,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即刻滿足。
理解情緒和感受
如何應對不良攀比
面對拒絕,孩子可能哭鬧、耍脾氣,那份失望、難過一定是真實的。
你可以溫柔地說:“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失望,沒能買到喜歡的物品確實讓人難過。如果你因此覺得有情緒,不肯走,流眼淚,媽媽也理解,媽媽可以陪著你?!边@樣的接納,不是鼓勵孩子繼續(xù)哭鬧,而是讓TA知道,TA的感受爸爸媽媽能夠看到。
持久戰(zhàn):增強孩子的內(nèi)核
如何應對不良攀比
孩子的內(nèi)在力量和自我價值感,可以提升他們應對同伴壓力的能力。在面對外界誘惑時保持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力,不會僅僅因為別人擁有就覺得自己需要。
父母要學會有真憑實據(jù)地贊美孩子。
其實,贊美孩子也是一門“技術(shù)活兒”。夸獎要有細節(jié),有真憑實據(jù),才會真正夸進孩子心里,否則就成了為了夸獎而夸獎的“敷衍”。
父母的夸獎可以鼓勵孩子探索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領(lǐng)域,養(yǎng)成屬于孩子自己的“個性標簽”。
一個有自己“個性標簽”的孩子,他無論在哪里都擁有了融入群體、交友的“非物質(zhì)籌碼”。
在培養(yǎng)“個性標簽”時,可以和孩子一起設(shè)定小目標,并在達成后慶祝,讓孩子體驗成就感。
當孩子身上有了屬于自己的“個性標簽”
成為了一個有特點或特長的孩子
物質(zhì)就不會成為他們
用于獲取別人關(guān)注的主要工具
來源:成都教育發(fā)布
咨詢電話:028—27215514
局長信箱:jysjyjqzjb@163.com
信息來源,請認準官方渠道
簡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簡陽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