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實里,很多人總是嘴上說著“百善孝為先”,可是真正親近父母的,又有多少?
有的人對外人和顏悅色,一回到家就冷漠至極,面對父母的關(guān)心,不耐煩,甚至厭惡。
但到了中年,再回頭看,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身上往往都有一個共性:內(nèi)心極度匱乏,活得也一點都不輕松。
看一個人能不能走得順,別看他事業(yè)多成功、嘴巴多甜,先看看他對待父母是什么態(tài)度。
親不親,藏不住。
01
他們對感情,極度淡漠。
現(xiàn)實生活里,和父母不親的人,往往從小到大就習慣把感情往心里藏。
小時候受了委屈,不說;長大了受了恩情,不謝。喜怒哀樂,從不表達。
他們覺得示弱是可恥,表達是多余,哪怕是父母,也別想走進他們的情緒世界。
我爸媽一個鄰居的兒子,從小嘴就緊。
父母辛苦拉扯他長大,供他出國留學,回國后卻成了陌生人。
每次回家,吃完飯就上樓,連句“你們最近身體好嗎”都不肯問。父母生病,他派個保姆了事。
他看上去事業(yè)風生水起,實際朋友少得可憐。別人說他“高冷”,但其實是不會給人溫度。
感情不是不用就省下來,長此以往,只會讓人離你越來越遠。
連父母都暖不熱的心,還能給誰溫情?
02
他們往往過得壓抑又僵硬。
人到中年,肩上扛的事太多了。孩子、工作、婚姻、健康……樣樣都壓人。
但如果心里有個“情感出口”,那再苦也能撐過去。
而這個出口,往往是從小和父母那兒培養(yǎng)的。
而和父母不親的人,壓根沒有這種情緒通道。
自己出問題了,只會憋著,死扛著,不哭不吭。
你看他們表面冷靜,其實情緒極度積壓,動不動就暴躁、抑郁,甚至控制欲極強。
我認識的一個熟人,曾經(jīng)在單位混得不錯。
可一回家,跟老婆孩子吵個沒完,摔門砸東西。
后來才知道,他小時候和父母關(guān)系極差,父愛母愛都沒感受到。
他早就習慣了靠壓抑自己來面對世界。
問題是,壓抑久了,終究是要找出口的。要么傷人,要么毀自己。
情緒這東西,不是你不理它,它就不存在了。早晚要還的。
03
他們在人際關(guān)系中,總是“拿捏感”太重。
和父母不親的人,還有一個共性:總想控制別人,但又不敢付出真心。
他們從小缺乏穩(wěn)定的情感鏈接,所以對人極度不信任。要么完全疏離,要么強行掌控。
在人際關(guān)系中,他們經(jīng)常搞“疏遠-拉近”的反復試探,把別人搞得疲憊不堪。
一個網(wǎng)友曾在社交平臺講過她哥哥的事。
這哥哥對父母冷漠成性,對老婆孩子卻要求極高,一點不順心就冷戰(zhàn)。
誰勸都沒用,說白了就是:小時候沒得到父母的溫情,長大了只能通過控制別人來證明存在感。
沒有從父母那里學會如何健康地愛人,就只能用扭曲的方式去要求別人服從自己。
說穿了,是從小就不會處理親密關(guān)系,到了中年也沒學會。
結(jié)語:
人到中年,才懂得一句老話的分量:“親情,是一個人最早的福報?!?/p>
和父母關(guān)系好的,不見得就一定成功,但他們大多內(nèi)心有底氣,生活有溫度,眼神有光。
而和父母不親的人,大多活得累,活得苦,身邊也常常冷冷清清。
不是命不好,是心太冷,太孤。
人這一生,能親近父母,是最大的運氣;能善待親情,是最穩(wěn)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