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告界,沒有說謊這件事兒,只有不得已的夸張。——摘自希區(qū)柯克電影《西北偏北》
一個成功的汽車品牌,要能一句話說清“我是誰”,也就是要有一句漂亮的品牌口號。
寶馬的品牌口號無可爭議地排名全球汽車界第一,無論是原版的“純粹駕駛樂趣”,還是美版的“終極駕駛機器”,都一句入魂,一句頂一萬句。(見拙作:《最硬汽車廣告語,是寶馬這兩句》)
此外,還要講出好故事。勞斯萊斯有一個故事空前絕后,這個故事叫“僅限王室和國家元首”,一個頂級故事,把勞斯萊斯捧上全球汽車頂級位置(見拙作:《光有錢,就能買一輛勞斯萊斯嗎?》)。
剛入行的小米汽車,還沒有統一的品牌口號,但講故事的水平是超一流的,除了勞斯萊斯,全球范圍內目前無以匹敵。
▍小米勇斗保時捷
小米SU7(參數丨圖片)上市才一年多,單月銷量破2萬;小米YU7上市即爆單,黃牛加價倒賣汽車訂單的怪事再現江湖。
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小米是造車的新手,人們?yōu)槭裁磿嘈乓粋€造手機的,一出手就能造出一部好車?
車到底好不好且放一邊,真正俘獲粉絲人心的,是雷軍講了一個慨當以慷的勵志故事,題為:
《三年磨一劍,小米終于把保時捷斬落馬下》。
▲雷軍堪稱汽車界故事大王
雷總是個說書的天才,很懂得撩撥人的心弦,故事分成一回一回地講,每回都留個“扣子”,且聽下回分解。
2023年12月,小米SU7首次公開,在那場發(fā)布會的開頭,雷軍的故事開宗明義:
“汽車工業(yè)發(fā)展了100多年,汽車機械素質已經做到了極高水平,保時捷就是最高標桿,全球車廠都在對標保時捷?!?/strong>
所以,小米造車的目標就是:“媲美保時捷”。
▲小米造車之初就瞄準保時捷
在講完小米的電機、電池之類的技術后,雷軍列舉了SU7零百加速、最高時速、中后段加速數據,驕傲地宣布:
小米SU7在性能上全面碾軋150萬的保時捷Taycan!
話到此處,雷軍知道大家未必相信。不急,3個月后,在2024年3月SU7正式發(fā)布時,雷軍書接上回,說道:
“我們在設計這款產品的時候,是直接對標保時捷來做的,我們在每一個性能表現上,都跟保時捷Taycan去死磕。對標了3年,發(fā)現保時捷還是挺牛的?!?/strong>
▲小米宣稱SU7對標保時捷首款電動車Taycan
這次雷軍列出了更詳細的數據,讓小米SU7 Max從尺寸、性能、續(xù)航、智能幾個方面去PK保時捷Taycan的高端版本,然后謙虛地說:
“說實話,各有勝負。”
一款30萬的車,和一款150萬的車比起來不相上下,你說,誰贏?
知道你們還是半信半疑,別急,還有下回。
半年之后,2024年10月,小米推出個SU7的特殊版本,“可合法上路的四門賽車”SU7 Ultra在一場發(fā)布會上亮相,雷軍宣布SU7 Ultra原型車(非量產刷圈專用版)首次征戰(zhàn)紐北,是紐北賽道史上最快四門車。
這次不光比數據了,開始在賽道上比圈速。而且,是一輪接一輪地比。
到今年2月的SU7 Ultra上市發(fā)布會,雷軍又驕傲地宣布,SU7 Ultra在保時捷中國主場挑翻Taycan,成上海賽車場最速量產車。
▲小米SU7狂刷賽道圈速挑戰(zhàn)保時捷Taycan
這還不算完,雷軍放出狠話:下一站,紐北見!
在今年6月份的一場發(fā)布會上,雷軍宣布了小米與保時捷的巔峰對決:SU7 Ultra干掉包括保時捷Taycan在內的所有對手:
“成紐北史上最速量產電動車?!?/strong>
▲SU7 Ultra狂刷紐北賽道
在全球汽車界,保時捷是何等身份!小米SU7一出江湖就輾軋保時捷,就問你們服不服!
▍講故事就怕“認真”二字
汽車圈兒里會講故事的人不少,余承東和李想都算高手;挑戰(zhàn)名車的故事也不稀罕,當年寶馬就靠咬住奔馳20年不放而成名,近幾年一些中國新車型動不動就拿庫里南、邁巴赫說事兒。
余承東說,“問界M9是1000萬以內最好的SUV”,“機械素質超越勞斯萊斯庫里南”,大家聽了也就莞爾一笑。
在發(fā)布會上,大嘴也列出幾項對比數據:M9零百加速比庫里南快、制動距離比庫里南短、空間比庫里南大、智能化比庫里南高……但大家都明白,M9并不是真想挑戰(zhàn)庫里南,拉來比比,無非是靠傍大牌制造點話題,賺一波流量。
▲余承東把問界M9和勞斯萊斯庫里南相提并論
雷軍的高明之處,就是從始至終擺出了死磕的架式,一本正經地把一個故事講到底。
講故事也有訣竅,除了感情要真摯,故事要素也要完整,角色、情節(jié)、沖突、高潮、結尾一個都不能少。
雷軍深得中國傳統評書的精髓,他把SU7設定成一個勵志逆襲的狠角色,像穆桂英大破天門陣一樣,一陣一陣去闖,一陣比一陣難打。
一個令人蕩氣回腸的故事徐徐展開:
從小米萌生造車之意時,就決意死磕車界豪門保時捷,SU7作為首款車,背負了家族重大使命,毅然決然地向保時捷Taycan下了戰(zhàn)書;從家鄉(xiāng)出發(fā),SU7義無反顧,一路征戰(zhàn)各大賽場狂刷圈速,一直打到保時捷老家德國,在號稱地獄難度的紐北賽道上,和Taycan上演了巔峰對決。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第一次挑戰(zhàn),你可以當笑話看;第二次挑戰(zhàn),你可以當故事聽,然而,當小米SU7跑到保時捷在中國的賽車主場,在上海賽道刷圈速挑翻Taycan時,保時捷終于沉不住氣了,認真回應道:
“讓我們在下一‘賽道’再見!”。
▲保時捷忍不住開始回應小米
正所謂,認真你就輸了。等的就是你回應!不管你打了引號的賽道是啥意思,小米SU7果斷約架:“下一戰(zhàn),紐北見”。
▲小米與保時捷纏斗不止
在紐北,小米SU7力克保時捷Taycan,拿下“最速量產電動車”,勵志逆襲的故事達到高潮,也暫時告一段落。雷軍早已經準備好下一個故事,新主角換成了YU7。
小米SU7 Ultra刷出紐北好圈速屬實不易,挑戰(zhàn)Taycan也是選了個理想的對手。畢竟造電動車并不是保時捷的強項,而Taycan又是2019年上市的“老車”,開發(fā)平臺也是老平臺,雖有800V加持,但很多技術已經跟不上潮流了。
▍智者賣車,是賣故事
小米SU7故事最打動人的部分,不是紐北圈速有多快,而是“新人逆襲”帶給某些人的情緒價值。保時捷,一個普通人這輩子都高攀不起的汽車品牌,被小米這樣的愣頭青挑落馬下,這不正是平民百姓夢寐以求的“階層躍升”嗎?
保時捷賣的是性能,小米SU7不光在性能上比肩Taycan,還有更智能的座艙,更好的智駕,更新鮮更豐富的配置。如此想來,小米SU7不就是老百姓的夢幻之車嗎?20多萬,就能買到和百萬級保時捷不相上下的“平民保時捷”,這是普通人多么難得的人生小確幸??!
為了讓 SU7 扮演好“保時米”這個角色,雷軍甚至讓設計團隊復刻了保時捷的造型要素。乍一看, SU7 就是保時捷家族中的一員,唯一遺憾的是,小米沒有給它重新設計一個盾形的新車標。
Taycan是保時捷首款電動汽車,為了保持品牌識別度,這款車并沒有根據電動車架構設定全新造型,而是致敬了最經典的保時捷跑車911,延續(xù)了911的基本設計元素。
▲Taycan造型上延續(xù)了保時捷的家族特征
911是一款后置發(fā)動機跑車,有著獨特的車身比例,和傳承了幾十年的幾處明顯特征:極具辨識度的前艙蓋和翼子板輪廓、側窗輪廓、flyline車頂曲線和尾部強壯的肩線。
▲911誕生于1963年,是保時捷最經典的跑車
“保時米”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些設計要點,忠實地照搬了保時捷經典跑車造型元素,正如雷軍所說,“做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設計”。
▲小米SU7(下)神似Taycan(上)而人稱“保時米”
模仿保時捷,跟隨保時捷,超越保時捷,小米SU7就這樣一路踏踏實實走來,不避諱、不尷尬——然后,保時捷Taycan尷尬了。
在小米精心設計的敘事中,“保時米”已經全方位壓制保時捷Taycan,很多人就想,就算保時捷買不起,買個平替豈不更有性價比?
現代人買東西,買的絕對不僅僅是實用價值和功能性,一個隱秘但非常重要的想法,是想買一種社交價值。具體點說,是想買到的某種身份、地位或者個性化標簽,再往深點說,是想買到某種生活方式。
買一輛勞斯萊斯,是圖它安靜舒適嗎?買一輛寶馬,是想得到一部終極駕駛機器嗎?買一輛小米SU7,是因為它刷圈快嗎?
當然不是。每一個成功的品牌,都能誘惑人們產生對某種生活方式的聯想,支撐起這種聯想的就是好故事。雷軍已經把小米SU7講述成勇斗豪門的平民英雄,那種后生可畏放縱不羈的氣質,深度契合了一些人的生活理想。
小米SU7是一輛好車嗎?也許跟傳統汽車大廠比起來,它的做工還不算太成熟,可靠性也有待檢驗,但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之車,SU7確實深得某個群體的歡心。就像1960年代的寶馬一樣,小米在看似鐵板一塊的汽車市場中,敏銳地發(fā)現了一道“縫隙”,然后用一個“平民跑車”的超級故事撬開了一個讓對手們艷羨不已的新板塊。
小米汽車的故事仍在書接上回:YU7,法拉米,平民法拉利,它來了。
▲小米YU7(上)與法拉利Purosangue(下)
補充幾句:
口號改變汽車命運
有點商業(yè)知識的人都明白,賣商品其實是賣品牌,賣品牌其實是賣故事。
講故事,要選一個好主題,品牌口號就是那個主題。
普通人理解不了品牌口號的價值,甚至覺得可有可無。實際上,一句好口號就是一句神奇的咒語,不光是能誘惑買家,更重要的是能PUA自家的員工,就像歌中唱道:
我喜歡一家人,心朝著同一個方向眺望。
以前我們說過寶馬的發(fā)家史。1965年的一句“純粹駕駛樂趣”,讓BMW收攏起慌亂的眼神,堅定地瞄準了“運動”;1974年的一句“終極駕駛機器”,吸引了什么都喜歡嘗鮮的美國人,BMW終于成了奔馳、凱迪拉克之外的“另類豪華”。
不夸張地說,前一句口號挽救了快破產的寶馬,后一句口號讓BMW成為個性鮮明的豪華品牌。
中國汽車品牌中,目前最好的品牌口號出自理想,就是這句:“創(chuàng)造移動的家,創(chuàng)造幸福的家”。
這句話乍一聽平淡無奇,但卻是理想汽車的成功魔咒。
大家都在造家用車,但只有理想的李想真正吃透了中國家庭,并且造出了大人孩子都喜歡的SUV。李想說:
“讓汽車的研發(fā)不再圍繞前排的司機和后排的老板,而是要照顧好家庭的每一個成員,包括我們的愛人、父母、孩子?!?/strong>
行業(yè)當初看不上沒啥技術含量的增程式動力,但你看現在增程火成啥了;行業(yè)當初也對“彩電冰箱大沙發(fā)”嗤之以鼻,現在誰家新車里沒這些玩意兒都不好意思上市。
也難怪李想當年罵:“一幫搞臭技術的,天天沖我們嗶嗶”,“讓一群毫無用戶思維,完全不關心用戶的這幫人,天天的研究技術路線,TM什么技術路線???胡說八道!”
一個“家”字,就是理想汽車的精髓,當產品定義、研發(fā)設計、推廣營銷都往“創(chuàng)造移動的家,創(chuàng)造幸福的家”上使勁時,理想就造出了中國家庭喜聞樂見的車子。
小鵬汽車的口號也還靠點兒譜,“未來出行探索者”,聽著是想在智能化方向有所突破;蔚來的品牌口號純粹是為了喊口號,“共創(chuàng)可持續(xù)和更美好的未來”,一看就是自己都搞不清到底該造什么樣的車。
口號決定命運。理想定位最清晰,在蔚小理中銷量最大,最早實現盈利;小鵬主打個智能,銷量次之,盈利在望;蔚來給人的印象就是個“換電商”,車子本身沒啥特色,銷量最差,虧損最大。
中國汽車品牌口號整體上乏善可陳,什么“因快樂而偉大”、“科技驅動創(chuàng)新”云云,不是大而無當,就是故弄玄虛,能精準而清晰地說明自家定位的很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