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雞娃,真的要“黃”了。
就像玩了十年的游戲,突然服務器開始閃退、充值系統(tǒng)崩潰、頂級裝備也失效了,雞娃這條中產標配的上升通道,正在悄悄塌方。
別不信,來看這些扎實的變化:
2025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shù)減少7萬人,第一次出現(xiàn)負增長。
考研大軍也扛不住了,短短兩年內,考研人數(shù)連跌86萬,甚至有考研培訓機構開始裁員、倒閉。
別說“孩子再努力一點就能上岸”,現(xiàn)在就連“岸”都在縮水。
有人調侃:卷到最后,發(fā)現(xiàn)是場空轉。
01
過去十年,“雞娃”是很多中產家庭最深的執(zhí)念。
孩子還沒出生,英語啟蒙課已經報了;剛學會走路,奧數(shù)班、芭蕾班、樂高班安排得明明白白。
家長群每天交換的,不是育兒心得,而是“誰家娃被哪個重點中學提前鎖定”“娃報了幾個興趣班、拿了什么獎”。
家長們每天都在忙,忙著搶跑、搶位、搶推薦信,拼的是資源、信息、金錢、人脈、時間,哪怕只差一分,都不甘心輸。
雞娃不是孩子在卷,是整個家庭集體下場,沒有一個能逃得了。
可雞到盡頭,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回報越來越低了。
高考降溫、考研退燒還不是最扎心的,最刺痛人的,還得是“高學歷+失業(yè)”這對新組合。
你拼命栽培的孩子,讀完名校,最后卷不過AI,干不過低薪崗,站在就業(yè)市場的門口,連門檻都摸不到。
社交平臺上,“爛尾娃”這個詞開始走紅:從小被雞到大,最后卻成了半廢狀態(tài)。
家長砸了幾十萬補課費,換來一個天天待在家里擺爛的碩士畢業(yè)生,說也說不得,只能自個生悶氣。
什么都學了,什么都不會干。
一身文憑,半身焦慮。
這不是個案,是趨勢。
在職場越來越重視實操與經驗、在學歷逐漸貶值的今天,那套“拼死學理論再拼死考證”的模式,已經被現(xiàn)實狠狠打臉。
02
更諷刺的是,連家長自己也撐不住了。
“卷不動了”、“不想再內耗了”、“讓我先緩一緩”,朋友圈里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這種聲音。
曾經拼命給娃報課的媽媽,開始轉發(fā)“躺平教育指南”;
就連曾經一邊輔導一邊暴怒的爸爸,也開始反思“小時候我爸媽啥都沒教我不也好好長大了”。
至此,雞娃,終于雞到了家長的神經崩潰點。
不是不想繼續(xù)雞,而是真的太累了、太貴了、太不值了。
學區(qū)房買不起了,補課班退不起了,孩子情緒穩(wěn)不住了,甚至家長自己都快爆炸了。
有人說得直白:“不是我們想佛,是現(xiàn)實打醒了我們?!?/p>
但在這場即將瓦解的雞娃狂潮背后,有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們真的知道教育的終點是什么嗎?
過去的邏輯其實很簡單:“你只要努力,進名校、找好工作、過上安穩(wěn)生活”。
可現(xiàn)如今,這個邏輯正在被擊碎。
985畢業(yè)生進廠擰螺絲、碩士生考編失敗送外賣、博士被優(yōu)化轉去寫短劇腳本,這些聽起來夸張的故事,如今正在大城市的每一個街角發(fā)生。
教育,不再是金手指,而成了很多人逃不出的“焦慮陷阱”。
卷不贏AI、卷不過關系戶、卷來卷去,只卷傷了自己和孩子。
時代真的變了,雞娃也不再是出路,而可能是死胡同。
03
但也不是沒有新的風口現(xiàn)在,一部分家庭已經開始悄悄轉向。
有人不再糾結“孩子考不考雙一流”,而是讓他們自由選擇職業(yè)路徑,比如學個手藝、搞個興趣項目、早點實習;
有人意識到,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找到自己”的能力。
會解決問題、懂得與人協(xié)作、有情緒管理力,這些才是未來社會真正稀缺的能力。
還有人干脆把教育從“競爭模式”變成“陪伴模式”,不再強調成績,而是關注孩子有沒有笑容、有沒有熱情、有沒有自己的目標。
不難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成功者,不是“從清華畢業(yè)”,而是“從興趣出發(fā)”。
他們沒拿滿分,卻找到了讓自己發(fā)光的方向,而這種自由成長的力量,才是雞娃永遠教不出來的。
時代拋棄一個觀念,從來不會打招呼。
雞娃,從曾經的“必須卷”變成“何必卷”,不是一夜之間發(fā)生的,而是被成千上萬個家庭用“親身試錯”換來的醒悟。
教育的終點,不再是“你能比別人強”,而是“你能成為什么樣的你”。
你不需要再用焦慮灌溉孩子的童年,不需要用名校標簽定義家庭的榮耀。
雞娃要崩盤的信號,已經很明顯了。
是時候,給教育換一種活法,給家庭換一種呼吸方式,給孩子換一條通向未來的路。
你不卷了,他們才能真正站起來。
這,也許才是這個時代最意外、也最值得高興的“變數(sh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