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加拿大原本占著中國油菜籽市場40%的份額,每年能賺28億美元,結果加稅一出,中方反手就把下半年的采購單全給了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油菜籽種植戶樂瘋了,昆士蘭州的農場主連夜加種了15%的面積,收割機都租到了新西蘭的,就為趕在秋收前把貨備足。
2024年澳大利亞對華油菜籽出口已經漲了32%,港口的裝船機從早開到晚,連工人的加班費都翻了倍。
但反觀溫哥華港,堆著的60萬噸加拿大油菜籽已經滯了23天,每天的倉儲費就得花20萬美元,農場主看著賬單,臉比油菜籽還黃。
加拿大農場主這波是躺著中槍。阿爾伯塔省的油菜籽協會統(tǒng)計,加稅之后,每噸收購價跌了80加元,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農場一年就得少賺12萬加元,相當于白干半年。
不僅如此,之前簽的長單還被中方按合同索賠,有個農場主因為沒法按時交貨,賠了300萬加元,差點把祖上傳下來的農場抵出去。
他們舉著"要市場不要關稅"的牌子堵在議會門口,喊的口號比反對黨的還響,可總理卡尼的辦公室只回了句"相信政府的戰(zhàn)略決策"。
但美國那邊早把加拿大忘到腦后了。加拿大的奶酪想進美國,被關稅卡了十幾年,結果美國農業(yè)部剛宣布,給本國奶農增加20億美元補貼,等于把加拿大的奶酪擋得更嚴實。
更氣人的是,美國自己對華大豆出口還漲了5%,明擺著"我能賺的錢,你別想沾"。
而溫哥華港的堆貨場成了最尷尬的展臺。60萬噸油菜籽用防水布蓋著,下面墊著的木板都快被潮氣泡爛了,海關的查驗記錄顯示,其中15%已經出現霉變,就算降價處理,也只能當飼料賣,每噸損失400加元。
港口經理愁得掉頭發(fā),說這些貨占了30%的倉儲空間,新來的集裝箱只能堆在露天,遇上下雨就得蓋塑料布,光這額外支出每月就得多花120萬加元。
可澳大利亞撿的這個便宜,其實是加拿大自己讓出來的。
中澳自貿協定早就把油菜籽關稅降到了零,澳大利亞的運輸成本比加拿大還低15%,以前是加拿大靠長期合作占著市場,現在加稅等于把大門讓開。
而加拿大的乳制品行業(yè)為了討好美國,之前還主動限制了對華奶粉出口,結果美國的奶粉趁機占了中國12%的市場,加拿大自己的奶粉在倉庫里堆了8000噸,過期的只能倒去做肥料。
安大略省的奶農聯合會發(fā)聲明說"這是史上最蠢的決策",可政府還在嘴硬,說"短期陣痛換長期利益",問題是這陣痛都快疼成慢性病了,長期利益連影子都沒見著。
說到底,加拿大這25%的關稅,就像給自己套了個枷鎖。想靠美國賞口飯,結果美國只顧著自己吃;想拿捏中國,卻忘了自己的飯碗端在別人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