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智和教育的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每年暑假都能接到不少家長的咨詢,其中問得最多的就是:“老師,我家孩子暑假光玩不學習,是不是得再加幾套練習題?”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咱們可以一起聊聊背后的門道。
先說說我上周遇到的案例吧。三年級的小宇媽媽偷偷告訴我,她給孩子報了四個學科輔導班,每天還要額外做兩張數(shù)學卷、一篇看圖寫話。結果呢?孩子現(xiàn)在一看到作業(yè)本就磨磨蹭蹭,以前半小時能完成的作業(yè),現(xiàn)在兩小時都寫不完。更讓人揪心的是,以前愛跳愛鬧的小家伙,現(xiàn)在放假就窩在沙發(fā)上發(fā)呆,問他想不想出去玩,他說 “沒意思,還不如在家躺著”。
這就讓我想起教育學里常說的 “弓弦理論”—— 拉得太松射不遠,拉得太緊會崩斷。暑假本來就是給孩子緩沖的時間,咱們想想,大人連續(xù)工作半年都盼著年假喘口氣,何況是每天坐滿八小時的孩子?去年有個調(diào)查挺有意思,說小學生平均每天在校時長超過 6 小時,加上課后作業(yè),一天被知識填滿的時間比成年人還多。好不容易盼來暑假,要是再用額外作業(yè)把時間填滿,孩子的精力早就被榨干了,反而會影響下學期的學習狀態(tài)。
可能有家長要急了:“那不管不顧讓孩子瘋玩?開學跟不上咋辦?” 其實關鍵不在 “加不加作業(yè)”,而在 “加什么”“怎么加”。我鄰居家的做法就值得借鑒,他家孩子上五年級,暑假里每天只做半小時 “彈性作業(yè)”—— 有時候是整理錯題本,有時候是寫篇觀察日記,有時候干脆是幫媽媽記賬練算術。剩下的時間呢?上午去社區(qū)做志愿者,下午跟著爺爺學下棋,周末全家去郊外徒步。這孩子不僅沒耽誤學習,開學還被選為班級 “生活委員”,老師說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了。
這里有個小竅門分享給大家:把 “知識性作業(yè)” 換成 “體驗式學習”。比如帶孩子去菜市場買菜,算價格就是數(shù)學練習;出門旅游時讓孩子查攻略,就是語文和地理的結合;甚至連做飯時觀察水溫變化,都是最生動的物理課。比起埋頭刷題,這些在生活中習得的能力,反而能讓孩子更長久地保持對學習的熱情。
當然,完全放任不管也不可取。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 “暑假成長計劃”,每天留出 1-2 小時的學習時間,但具體做什么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比如喜歡畫畫的孩子,可以讓他用漫畫記錄暑假生活;對自然感興趣的,不妨鼓勵他寫觀察日記。當學習內(nèi)容和孩子的興趣結合起來,就不會變成負擔了。
最后想說,暑假就像給莊稼除草施肥的農(nóng)閑期,看似沒在生長,實則是為了秋天的豐收積蓄力量。與其用額外作業(yè)填滿孩子的時間,不如多留些空隙讓他們?nèi)ンw驗、去探索、去成長。畢竟,那些在陽光下奔跑的快樂,在好奇心驅使下的探索,在與人交往中學會的包容,或許比多做一套習題更能滋養(yǎng)孩子的人生。
智和教育深耕家庭教育十余年,幫助父母提高教養(yǎng)認知,提高養(yǎng)育子女的能力,重點解決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厭學輟學、拖拉磨蹭、沉迷網(wǎng)絡、自卑抑郁、早戀等心理和行為問題、助力父母從有效溝通、情緒管理、解決沖突等方面改善親子關系,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和家庭和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