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堂沉重的歷史課都逃不過一個問題:記住,是為了更好前行。
趙林山導演歷經(jīng)十一年籌備的抗戰(zhàn)影片《731》,昔日被埋葬的鐵證終于在影院銀幕上復活——那些活體解剖、凍傷實驗與細菌戰(zhàn)的觸目驚心,都將直面公眾。
更讓日本驚慌的是,超過三千五百名受害者的實名名單,將在片尾滾動出現(xiàn),讓歷史不容辯駁。
影片最初于2017年立項,制作團隊查閱了哈爾濱“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館藏的原始檔案以及國際法庭的審判記錄,累計文獻超百萬字,影像資料逾四百小時,以務實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史實。
本片原定于2023年7月31日“731部隊成立日”首映,后因籌備完善與歷史節(jié)點調整,先后推至2023年9月18日與2024年同一日。
直至今年,國家電影局于5月正式發(fā)出公映許可證(國家電影局官網(wǎng)備案),但檔期依舊多次變動;7月31日預映計劃擱淺后,國家級媒體央視新聞于8月3日正式宣布——《731》定檔2025年9月18日上映,恰逢“九·一八事變”94周年,寓意更深更重。
影片真實再現(xiàn)了731部隊在哈爾濱平房區(qū)的“給水防疫”幌子下,以平民為實驗對象進行凍傷、毒氣及活體解剖的反人類罪行。
主創(chuàng)團隊不避血腥,以平民視角聚焦當?shù)匦∝溚跤勒碌热说谋瘎∶\,力圖喚醒全社會對戰(zhàn)爭倫理的反思。
影片集中放映“九·一八”這一歷史時間節(jié)點,也是在提醒觀眾:侵略者的暴行絕非偶發(fā),而是一條慘烈的時間鏈條。
與同期上映、已獲逾14億元票房的《南京照相館》不同,《731》更深層地揭開了細菌戰(zhàn)的殘酷面紗。
業(yè)內人士分析,兩部大制作抗戰(zhàn)題材影片同檔期上映,既是市場競爭,也是對歷史多維度記憶的補全。
在上海、北京等地的高校試映中,不少中學生坦言:痛,是歷史的重量。
多少代人對731部隊只知其名,卻不知其罪;多少教科書略過的章節(jié),終將在這個秋天被帶回公眾視野。
導演聲明:“我們不想制造仇恨,只想讓歷史發(fā)聲,讓和平為音。”
這份立場得到中央宣傳部與多省市宣傳機構的聯(lián)手支持,也讓《731》成為官方意志與民間正義的雙重合力。
歷史不因時間流逝而沉默,而因勇氣缺席而遲暮。
九月的銀幕上,當那把手術刀再次升起,在淚眼與驚恐中,每一位觀眾都將與歷史共同呼吸。日本若不直視這段活體解剖的人間煉獄,恐怕難以走出陰影。
今時今日,躲了八十年的罪證,不能再躲,必須被千萬人盯著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