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近簡直成了“宇宙朋友圈”里的流量擔當。32℃的高溫還沒把麻辣鍋底燒干,成都世界運動會這鍋“沸水”又把大家的熱情煮沸了。別以為這只是一群運動員火力全開、爭金奪銀的體育比賽,那更像是給老百姓派發(fā)了一個超級“民生禮包”!數(shù)據(jù)來了:賽事期間,超500家餐廳拋出了“世運會專屬折扣券”,30家商圈變身夜市集市,成都特色商品一夜爆紅,地鐵還出了多語種教學車廂......這陣仗,你說誰能淡定?可:一次國際賽事,真的能讓城市“秒變”樂園,廟堂與煙火齊飛?究竟是全民狂歡,還是飯后一陣風?咱們掰開揉碎,說個明明白白。
一場體育賽事,成都把它玩得像過年——不對,還得是十個親戚一塊來串門兒的那種熱鬧。你見過哪屆賽會,官方親自下場“薅羊毛”帶貨?104款成都特色商品橫掃春熙路和紅旗連鎖,從三星堆聯(lián)名到火鍋底料,“必購必帶”直接寫明白了:光看比賽不下場消費,那就白來了!門票就是優(yōu)惠券,進球場沒白排隊,出來還能吃火鍋打折,這日子別提多香。夜市小攤也不甘寂寞,營業(yè)時間延長到天亮。都江堰、溫江兩個節(jié)日一個比一個會玩,老百姓攤位一天多賺個三五百,小販們樂得合不攏嘴。你以為只有運動員愛拼,市民們可比誰都會“薅福利”。但這一切的背后,是不是藏著點“不尋?!钡男C?大伙都在享受福利,誰在為這份“盛宴”買單?先別忙著拍手,后面還有大料。
講真,世界運動會帶給成都的“福利清單”比鍋底料還要豐富。最妙的,莫過于“健身隨手可得”——別說有氧無氧,連“遛娃”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27個場館有85%賽后直接免費開放,桂溪公園飛盤場地比賽結束,馬上成了居民跳廣場舞、玩飛盤的樂園。社區(qū)運動角像雨后春筍,77個體育公園、407個運動角全城鋪開,小區(qū)里就能擼鐵?!吧鐓^(qū)適老化器材”也是極其良心,跳個舞、拉個筋,爺爺奶奶都有地練腰子。最潮的還是小眾運動全城免費試玩,飛盤、攀巖、腰旗橄欖球——普通人也能抬腿就上,重慶游客在寬窄巷子玩飛盤,玩嗨了忘了吃晚飯,這畫面替代小龍坎火鍋成為成都新“流量王”。市民搶折扣、玩體驗,普通小攤販借這波生意賺得歡天喜地。但要說最有意思的,還得是文化板塊:非遺體驗與國際狂歡輪番轟炸,武侯祠的端午工坊、三星堆火炬、吉祥物賣爆,吃喝玩樂帶了點“地標研學游”的味道。老百姓們,白天體育館嗨翻天,晚上夜市地攤薅羊毛——這才是地地道道的“成都過生活”!
別看臺面上風風火火,其實“假性和平”底下,也有不少細微的雜音。就像一鍋好湯底,喝著暖心,翻勺后免不了有幾塊油渣子浮上來。有人說了,國際賽事的“全民狂歡”,是不是也有點“自家人樂呵外人買單”?先看門票吧,看似“加量又打折”,但場館優(yōu)先開放的,其實多是地標樓盤和重點城區(qū),老遠郊、城鄉(xiāng)結合部的老百姓——沒搭上這趟末班車。再來看商圈夜市,春熙路、寬窄巷子熱鬧得飛起,偏遠小店有的連“補貨”機會都搭不上順風車,經(jīng)濟上可沒“雨露均沾”。更麻煩的是,部分游客來了逛夜市,卻被“地攤稅”潛規(guī)則嚇退了:有的小攤攤位費一路飆升,短短數(shù)天,商販負擔不輕。文化惠民板塊也遇到點問題——非遺體驗是免費了,可名額有限,熱門時段得拼手速,普通上班族哪能時刻守在搶票軟件前?還有那些臨時增加的兼職崗位,說白了多數(shù)就是打雜、講解、服務型,大學生薅到手的志愿時長雖好,離“含金量”還有距離。更大的隱憂是賽事結束后場館能否持續(xù)開放,公共維護負擔會不會變成“看得見摸不著”的包袱?翻看往屆案例,國內某些城市舉辦完大賽,賽后高大上的場館“門可羅雀”,“一次性”狂歡成了常態(tài)。成都能不能打破這個怪圈?這里面的門道,值得我們細細琢磨。
風頭還沒過去,現(xiàn)實就來了個“大反轉”。沒想到成都世運會除了能玩、能薅,還能讓“國際范”徹底融進百姓日子!什么科技助攻,環(huán)保提速,成都人全都見識了個遍。地鐵新增“世運專列”,多語種教學成最大網(wǎng)紅,市區(qū)重點路口配置了雙語導視加急救箱,“低頭族”出門不再繞地球半圈就走錯路,這波操作服!最絕的是環(huán)保“接地氣”:賽事接駁全用氫能源車,賽后光伏發(fā)電給周邊社區(qū)供電,垃圾分類積分還能換商品,生活處處都能“省”——別的不說,家里錢包是真有感。這還是城市升級的“花活兒”?加上5G網(wǎng)絡全覆蓋,興隆湖等地場館賽后變身公園,遛彎帶娃皆能隨時切換場景體驗。再說“賺錢機會”,我們普通老百姓也能“撈上一筆”。別怕沒關系沒資源,吉祥物周邊特許商品銷售權面向個體戶敞開,紅星路旗艦店日銷破百萬不是吹的。有人全職,有人擺攤賣冰粉,有人兼職做臨時導游、即時翻譯,甚至有專門“暴走”幫搶世運打折券的“羊毛黨”——大家都能“不小心”換到錢。城市升級和民生融合的范本,成都這回算是玩明白了。
但別被“熱搜體”迷了眼,這樣的美好真能“一勞永逸”?場館賽后開放聽起來很美,“免費體驗”說到底能堅持多久?去鄰市看過,不少場館手握“免費鑰匙”,實際卻是“只對熟人開門”。再看生活品質提升,氫能源、光伏發(fā)電、5G網(wǎng)絡、垃圾積分……這些超前體驗可不是“喝白開水”的本錢,全靠巨額投資、持續(xù)維護。老百姓這幾年盼來環(huán)境大變樣,一不小心就可能遇上“政策回撤”,最后沒人接手還得變成“擺設”。夜市經(jīng)濟、兼職崗位、短期爆發(fā)的商圈生意,等比賽煙火一散,誰能保證小本生意不會馬上打回原形?網(wǎng)上就有攤主抱怨:“比賽一結束我們就自動‘畢業(yè)’了。”擺攤門檻降低容易,生意可持續(xù)難。還有城市升級的“副作用”:安保升級、交通壓力、旅游高峰,一波波“羊毛黨”沖刺優(yōu)惠,部分低收入群體不僅沒薅到,差點還擠不進地鐵。不同階層間的便利紅利此消彼長,分化在所難免,社會學里叫“分層收割”。全民酸甜苦辣都摻了點兒,生活沒那么簡單,一碗麻辣火鍋下肚,舌頭還記得辣,肚子卻可能還餓著。
這屆成都世運會腦洞開的不小,也沒把“人間煙火”當擺設。不過瞅著這滿場的“送福利”,俺總感覺有那么點……“明天會更好但今天有點懸”的意思。正方說,成都帶頭讓賽事全民共享;反方懟:共享倒是真共享,問題是咱們都分到了幾勺?你要說場館、地鐵、兼職機會、商圈升級、社區(qū)運動都進了尋常巷子,那成都絕對值得一個大大的贊——但煙花散后,這一鍋年夜飯能不能天天吃,還得回頭看誰埋的單。其實大家想要的無非就是,讓“小確幸”變成“大日常”,讓羊毛不是鼓點兒薅,而是天天薅、多久都薅得著。夸歸夸,真有點“光鮮外表”的味道,不如親自下場體驗體驗。場館再多,不開放等于空氣;折扣再好,買不到算個成都這回甩出了“樣板間”,全國人民都盯著看呢,咱就靜候后續(xù)實錘吧。
咱就是說——成都世運會到底是全民福音,還是“花里胡哨”的噱頭?你覺得自己真的薅到了民生福利的大羊毛?還是飄在熱鬧之外,福利只成了別人家的狂歡?不妨留言說說:你為成都的“全民賽事”打幾分,是實惠滿滿、煙火天天,還是熱鬧熱鬧、事了拂衣去?咱老百姓的幸福感,到底該怎么“分配”才算數(sh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