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這代人,最小的也五十多歲了。
年輕時趕上改革開放,吃過時代的紅利,也經(jīng)歷過激烈的競爭與變革。
如今,他們已經(jīng)站在人生的“下半場”,離真正的晚年越來越近。
未來十年,是他們從“還能折騰”到“逐漸定型”的關鍵時期。
走對了路,能安穩(wěn)過渡到有尊嚴的老年;走錯了路,就可能陷入孤獨、貧困、被人嫌棄的窘境。
而最需要警惕的,是別成為以下這三種人。
01
對子女過度依賴的人。
現(xiàn)實里,有些70后,年輕時為子女付出了所有,以為等自己年紀大了,孩子自然會回報。
于是退休金舍得補貼,積蓄拿來幫買房買車,甚至連身體還沒垮,就被當成“免費保姆”,白天帶孩子,晚上做家務。
可是事實往往很骨感,孩子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他們沒法給你太多回饋,甚至覺得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
等你真的需要人照顧時,他們可能還會嫌你“麻煩”。
我認識的一位阿姨,就是把全部積蓄給了兒子買婚房,連裝修的錢都替他墊上。
可幾年過去,兒子工作忙,媳婦脾氣大,回娘家比回父母家勤。
阿姨生病住院,連照顧的人都沒有。
70后要明白,孩子能孝順是福氣,但不是義務。養(yǎng)老的根本,始終要靠自己。
02
沉迷過去,不肯接受變化的人。
這一代人年輕時拼過命,也有過風光的日子。
可是有些人一旦過了中年,就總是活在“曾經(jīng)”的故事里:老同事提起自己當年的業(yè)績就興奮不已,老朋友面前總要講以前的輝煌。
他們拒絕學習新東西,嫌手機支付麻煩,覺得短視頻是胡鬧,不愿去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時間長了,和社會脫節(jié),和年輕人沒有共同語言,自己在信息閉塞的圈子里越過越孤。
我樓上的一位大爺,十年前是企業(yè)的技術骨干,退休后從不出門學習,手機只會接打電話。
現(xiàn)在,連銀行業(yè)務都要別人幫忙,出門買菜都覺得自己是“外人”,活得又憋屈又落寞。
時代不會等人,適應變化才是長久的安全感。
03
脾氣暴躁、喜歡抱怨的人。
人到五六十,本該越來越通透。
但有些70后,反而脾氣越來越差,嫌物價高、嫌子女不孝、嫌社會不公平,逮誰說誰,抱怨成了日常。
這種情緒,就像一種“驅趕劑”,把周圍的人都推遠。
久而久之,子女不愛回家,朋友不愿聯(lián)系,自己變成孤零零的一個人。
我有個朋友的父親,就是這種脾氣,逢人就嘮叨家里誰對不起他,整天陰沉著臉。
朋友說:“每次回家都像上刑場。”
幾年下來,老人身體一出狀況,身邊連個耐心照顧的人都沒有。
70后要記住,晚年的幸福,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修來的。
能控制情緒、少抱怨、多說好話,才有人愿意靠近你。
結語:
未來十年,是70后決定“老年質量”的關鍵期。
別對孩子過度依賴,別困在過去不出來,更別讓抱怨變成你的口頭禪。
人老了,不求大富大貴,但一定要有底氣、有尊嚴、有溫度地過下去。
能穩(wěn)穩(wěn)走過這十年,晚年才會安穩(wěn)、清爽、有人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