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
參加完一場聚會,也沒發(fā)生矛盾沖突,回家后卻莫名感到疲憊;
跟有些朋友相處久了,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明明婚后生活衣食無憂,但你卻常在深夜情緒崩潰,越來越心累……
這些信號,可能意味著你被“借運”了。
沒有爭吵,沒有惡意,甚至在表面上充滿了善意與關懷。
可就在這種看起來沒問題的關系中,你的能量被瘋狂掠奪,信心被逐漸削弱,深陷各種煩惱和痛苦。
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真正令人感到疲憊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些在你身邊悄悄耗盡你能量的人。
識別和遠離“借運者”,守住自己的能量邊界,是成年人最重要的修行。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曾提出的“能量守恒定律”,在人際關系上也一樣受用。
因為人際關系的本質,就是能量的流動與交換。
你之所以總是被“借運”,往往是因為你的某些性格特質,給這些人提供了情緒接口。
像磁鐵一樣,不斷吸引同一類消耗者進入我們的生活。
①過度共情者,容易成為情緒垃圾桶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情感綁架》中指出:
越是容易共情的人,越容易在情感綁架中迷失自我,因為她們不忍看別人難過,卻忽略了自己早已被拖入深淵。
過度共情的背后,其實是一種缺乏邊界感的討好型人格。
你害怕拒絕、怕讓對方失望,最后卻成了別人反復消耗的情緒容器。
②低自我價值感者,會吸引否定型伴侶
最近屢屢上熱搜的朱丹,就是一個經典的案例。
在節(jié)目中,她總是用“我笨”“我不行”自嘲,透露出對自身能力的不確定,又多次以幾近卑微的姿態(tài)表達對老公周一圍的崇拜。
可這種卑微感并沒有換來周一圍的感動,反而是更過分的打擊:
她的拍戲,不是我標準意義上的拍戲。 傷人嘛?但是就是這么回事~
這就是低自我價值感的人,容易陷入的惡性循環(huán)。
因為不配得感,往往會格外在意別人的評價,渴望從他人的肯定中尋找自我存在感,結果反而讓對方的掌控感愈發(fā)強大。
③責任型人格,常被索取者鎖定
《花兒與少年》中,大家剛到目的地時,都在整理自己的行李。
而秦海璐主動擔責起大家長的角色,主動安排住宿、對接流程、打圓場協(xié)調所有人的需求。
她表示,自己就是習慣把事情都安排好,讓大家能夠順利地進行旅行。
可問題是,她的付出并沒有換來理解,反而在一次次小事中被誤會、被質疑她“控制欲太強”。
特別是結婚之后,很多女性都陷入了類似的困境。
自己越是負責任,越容易被人忽略你的不容易;
你越懂事,越容易讓人覺得“這事本來就該你做”。
女到中年最大的覺醒,是允許自己不完美,允許自己不取悅每一個人。
健康的關系,不需要你用力去維持,而是相處時,你可以松弛自在,做真實的自己。
正如作家慶山說的:
35歲后,我停止了所有需要用力維持的關系。 突然發(fā)現(xiàn),那些自然留下的朋友,反而讓彼此都更自由。
當你不再一味迎合、不再試圖取悅,你會發(fā)現(xiàn),真正值得留下的人,本來也無需你費盡心思去維護。
前幾天跟朋友慧慧聊天,她突然說了一句:
我最害怕圣母心的朋友。
慧慧曾經很要好的一位朋友,是典型的“高能量型圣母”。
在朋友圈里人緣很好:
總是熱情洋溢,積極樂觀,習慣替別人著想,還常常主動提供各種建議和幫助。
每次來慧慧家做客,她都會習慣性地幫她“改造”生活:
你家沙發(fā)擺得不對,光線進不來,怪不得你最近狀態(tài)不好。 我跟你說,我們這年紀再不用抗老的,皮膚要垮的。 你吃得太油啦,你沒有身材管理意識嘛?
一開始,慧慧心里不舒服,但不好說什么。
可次數(shù)多了,她漸漸發(fā)現(xiàn),自己原本挺滿意的生活,被一次次提醒“你過得不好”。
每次見完面,她開始焦慮和自我懷疑,甚至開始否定自己:
是不是我真的太不自律、太不上進了?
直到最后一次見面,兩人因為生活觀念的分歧爭執(zhí)了起來。
慧慧本想好好溝通,結果對方一副受害者的口吻:
好好好,你不要這么激動。
這一刻,慧慧徹底繃不住了,忍了很久的委屈與不滿一下子爆發(fā)出來——
原本親密的友情,最終不歡而散。
在心理學上,這種“打著關懷旗號”的操控,其實是一種隱性的情感操控方式。
看似是為你好,實則完全沒有想過你真正的需求,反而用自己的標準在操控你,讓你慢慢失去對生活的熱情與期待。
劍橋大學心理學實驗顯示:
與高能量消耗者相處30分鐘,皮質醇(壓力激素)水平會上升26%,相當于連續(xù)加班2小時的身體反應。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你不是在聽TA說什么,而是在感受在一起時的狀態(tài)。
別被關系的幻象迷惑,信任你的直覺,如果你覺得不舒服,那就是真的不對勁。
真正好的關系,是讓你松弛下來,變得越來越喜歡自己。
任何讓你反復內耗的“朋友”,都該勇敢說再見。
人到中年,真正稀缺的,不再是財富和時間,而是穩(wěn)定的能量供給。
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情緒崩潰、狀態(tài)低迷,并不是因為大事打擊,而是日復一日被一點點耗光:
一段消耗的關系、一場無意義的聚會、一次勉強的配合……都在偷走你的氣運。
①列出能量消耗清單,設置社交邊界
先學會察覺:
哪些人,正在悄悄榨干你的情緒?哪些事,讓你覺得非常壓抑、渾身不自在?
再更新成自己清單,寫下要警惕的能量消耗信號:
和某些人相處后,感覺疲憊、煩躁、自我懷疑; 總在做“不得不做”的事,而不是“我想做”的事; 經常陷入無意義的糾結、抱怨……
一旦觸發(fā)了信號,那就意味著你需要和這個人/這件事保持一定的距離。
②培養(yǎng)滋養(yǎng)型社交,激活內在能量
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尋找積極樂觀、安靜有力量的人。
如作家劉震云說的:
要跟能從他身上,得到溫暖和教益的人相處。
跟這種人相處,你會感覺非常輕松、事后有啟發(fā),并且你可以坦誠不同觀點而不怕被反駁。
長期以往,你會發(fā)現(xiàn):
生活的煩惱輕了,路也好像寬了。
③建立3個能量儀式,時刻充電
不是只有被逼瘋的時候才需要休息,日常的定期充電,才是最高級的自我修復。
不妨為自己設定三個層級的能量儀式:
每個月:一次大自然spa。
自然是療愈力最強的心理醫(yī)生。
找一天,遠離城市喧囂,去親近山林湖海、公園綠地,或是坐在長椅上曬曬太陽。
當你把身體交給自然,情緒也會自動疏通。
每周:2小時的深造時間。
可以是去上一節(jié)舞蹈或插花課,重新喚醒被家庭擱置的興趣;
也可以是一個人看一場電影、去書店閑逛、關掉手機做頓飯——
做任何只為自己的事。
只為讓你再次感受到:
我,不只是某人的妻子、媽媽、女兒,我還是我自己。
每天:15分鐘的晨間獨處。
清晨起床后的前15分鐘,不處理家務、不刷手機、不管孩子功課,只屬于你自己。
泡一杯熱茶、靜坐拉伸、輕柔冥想,哪怕只是站在陽臺發(fā)呆,聽聽鳥叫。
這一刻,不是放空,是你和自己短暫的重聯(lián),決定了一天的心情。
④凈宅潔心,好運福氣自然來
你的生活空間,往往藏著你的氣運狀態(tài)。
雜亂、混亂的環(huán)境,容易讓人的心也跟著煩躁紊亂。
你可以:
定期整理家中雜物,斷舍離無用的物品;
給生活空間增加一些讓你舒服的小物件:香薰、綠植、柔軟的燈光;
保持居住環(huán)境整潔有序,打造讓自己真正放松的“能量恢復區(qū)”。
當你清理空間的那一刻,內心也在悄悄松綁。生活干凈了,運氣自然順了。
有人說,中年女人最需要修的,不是脾氣,而是氣場。
這世上本沒有什么苦命人,只是你把時間放在無意義的人事物上,把能量分散給了太多無底洞。
到了這個年紀,你要學會的,不是取悅所有人,而是守住自己。
守住內心的安寧,不再因別人的情緒而起伏波動;
守住社交的邊界,讓自己擁有說“不”的底氣;
守住自己的節(jié)奏,不被外界喧囂帶偏方向。
真正的好運,從來不是靠別人施舍,而是你自己蓄能的結果。
點個,愿你從今往后,氣場穩(wěn)定,運氣自來,活得清醒又溫柔,強大又自在。
作者 | 鹿呦呦
主播 | Bobo,十點讀書資深主播,聲音導師,公號:Bobo的悅讀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