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佛門
文/圖/唐小珍(廣西)專輯/2025年/061(隨筆)
7月27日至29日,人民日報公眾號連續(xù)三天發(fā)布信息:
7月27日,少林寺管理處發(fā)布情況通報:
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項目資金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門聯(lián)合調查。有關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7月28日,中國佛教協(xié)會對釋永信(俗名劉應成)的戒牒予以注銷。
7月29日,少林寺管理處發(fā)布情況通報,禮請印樂法師任少林寺住持。
于是,這些天網絡上大量充斥著對釋永信事件的解讀,沸沸揚揚,真假難辨。
希望人民日報公眾號對釋永信事件,以及少林寺作跟蹤報道,以正視聽。
少林寺不僅是禪宗的發(fā)祥地,還是中國功夫的發(fā)祥地,有“禪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稱,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
釋永信二十二歲開始經營少林寺,對少林寺傾注了三十八年的心血,將破敗的少林寺打造成年產值數億、經營項目五花八門的商業(yè)帝國,成為少林CEO,享受到俗人的富貴,拋卻了僧侶的本分。但終究是過眼云煙,鏡花水月。真是成也少林,敗也少林。
少林寺我沒去過,但五臺山、普陀山我去過。
二十年前,我去五臺山旅游過。
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月斗峰,這五座山峰環(huán)抱整片區(qū)域,頂無林木且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得名五臺山。五臺山是世界文化遺產。
五臺之內佛寺林立,是名副其實的佛國。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青廟與黃廟并存。
印象最深的是顯通寺。
顯通寺是五臺山的開山寺。其前身是大孚靈鷲寺,大孚靈鷲寺為中國最早的寺院,始建于東漢,距今將近兩千年。
顯通寺的銅殿內,有一張黑白照片,這張照片頗有來頭。
1969年,林彪下令炸毀五臺山的五郎廟和金剛窟兩座寺廟,然后在寺廟原址上建造供他居住的西式別墅茅蓬山莊。
爆炸寺廟產生的煙塵中,攝影師拍到文殊菩薩以童子身顯靈的影像,照片清晰可見。
兩年后的1971年9月13日,林彪一伙在蒙古境內機毀人亡,這是不是報應呢,我們不得而知。
不論多么位高權重,敬畏之心不可無,貪婪之心不可有。否則萬劫不復。
普陀山我去過兩次,最近的一次是2024年春天,我和女兒從上海去普陀山。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
我們首先來到普濟寺。
普濟寺又名前寺,是普陀山前山區(qū)的主要寺院,是普陀山最主要的道場。
普濟寺建筑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凡,香樟樹高大粗壯,樹冠遮天蔽日。游客摩肩接踵,香火鼎盛。
當晚我們夜宿普陀山。第二天,我們冒著大雨游覽法雨寺。
法雨寺又稱后寺,建筑恢宏,氣勢非凡,古木參天,冒雨虔誠禮佛的游客絡繹不絕。
慧濟寺座落在普陀山最高處佛頂山上,所以也叫佛頂山寺。
與普陀山其它寺院不同,慧濟寺主殿為大雄寶殿,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像。右側大悲殿供奉的是唐代觀音像,為普陀山最古老的佛像藝術。
地處山頂的慧濟寺籠罩在云霧之中,飄飄渺渺,猶如仙境,令人陶醉。
獨一無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普陀鵝耳櫪,就在慧濟寺出口附近。
普陀山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僅是觀音菩薩的莊嚴妙相,還有島上原始森林般的植被,成群的古樹名木,以及沙灘、海浪、山花和云霧。
在上海,我膜拜過玉佛寺的玉佛,游覽過晚唐建筑風格的寶山寺。
寶山寺主要由唐式傳統(tǒng)木結構寺院建筑群和唐式園林祇園組成。
寺院建筑群的布局、形制、風格、做法,均以唐宋法式為圭臬,以榫卯技藝呈現(xiàn)晚唐宮殿式建筑莊重大氣的神韻。
祇園內曲徑通幽的小徑在青草樹木中穿行,在亭臺樓閣間蜿蜒,步移景異,一步一景,精致典雅,美不勝收,盡顯唐式園林風采。
祇園里的金塔高55.3米,采用唐代常見的四方塔形制設計,與寶山寺伽藍院落中的大雄殿遙相呼應。
該塔是中國近千年來第一座新建的七層純木結構仿唐樓閣式高層建筑,每層塔的塔角下掛一只風鈴,風吹鈴響,悅耳動聽。塔頂上高高的金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寶山寺的建筑采用非洲紅花梨為原料,費時十幾年、耗資數億元,精心營造出天人合一,可傳承千年的佛國凈土。
寶山寺不僅是禮佛場所,而且是仿唐式建筑和仿唐式園林的典范。
2023年秋天,我和妹妹游覽了北京的雍和宮。
雍和宮,原系雍正皇帝登基前的王府和即位后的行宮,是雍正和乾隆皇帝的“在潛之居”。后改為喇嘛廟,成為藏傳佛教皇家寺院。雍和宮是清朝中后期全國規(guī)格最高的一座佛寺。
雍和宮建筑風格非常獨特,融漢、滿、蒙各民族建筑藝術于一體,是一座佛教文化藝術寶庫。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昭泰門前的路上高大茂盛的銀杏樹,以及雍和宮的“木雕三絕”:萬福閣中擁有吉尼斯世界紀錄、18米高的白檀木彌勒佛雕像;昭佛樓內蟠龍栩栩如生、層層疊疊、精美絕倫的金絲楠木佛龕;法輪殿中由紫檀木精雕細琢的五百羅漢山。
寺院是可以洗滌塵埃,凈化心靈,感悟人生的清修之地,也是欣賞建筑美學、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的場所。
2025年8月3日
作者簡介:唐小珍,網名:甜心,1966年出生于廣西全州縣,在外地求學、工作數十年,2021年退休。喜歡文學,幾十年筆耕不輟,但從不輕易示人。寫日記、記心得、談感悟,自娛自樂,樂此不疲。自2023年春節(jié)開始,投稿“鄉(xiāng)村精短文學”公眾號,希望拙作與大家分享。承蒙不棄,非常榮幸!非常感謝!
投稿須知:
平臺用稿無稿費, 投稿本平臺必須為首發(fā)原創(chuàng)作品,凡在其它媒體或網絡平臺上刊發(fā)過的作品請勿投稿。
1.投稿需先關注《鄉(xiāng)村精短文學》公眾號。
2.投稿微信號:13877397223
投稿郵箱:835853wmsh@163.com、1964392700@qq.com
3.投稿被平臺刊發(fā)且收到贊賞費7天后,贊賞費的80%發(fā)放給作者本人,其余20%用做平臺運營管理。(字數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請“原創(chuàng)”標識的作品才可以獲得讀者贊賞費)
4.本平臺刊發(fā)的作品均為作者本人觀點,且侵權與否均與本平臺無關,如作品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本平臺刪除。
凡投稿者均表示自愿接受并同意上述聲明,由此產生的一切責任均由投稿者承擔,本平臺不負其任何連帶責任。
本文由《鄉(xiāng)村精短文學》原創(chuàng),歡迎長按下面二維碼圖片識別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