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時,被大橫廳的“高級感”迷了眼。
但真正住進去才發(fā)現(xiàn),橫廳對空間規(guī)劃、采光控制、軟裝能力都有很高要求。
不是說橫廳不好,而是它并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習(xí)慣傳統(tǒng)布局、預(yù)算有限、重視功能感的家庭。
房子終究是要住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看房時被驚艷到,以為自己撿到了“理想戶型”
剛看房時,大橫廳給人一種“大平層既視感”,視覺沖擊極強。
1、中介帶看時,大橫廳配落地窗太驚艷,第一眼就心動
開間特別寬,一進門就是整面落地玻璃,陽光滿屋,視覺特別震撼。
再加上沒有橫梁遮擋,頂部順滑平整,一下就讓人覺得空間更高、更闊。
地磚泛著光、窗簾是輕紗款,輕輕一動就有種“生活在電影里”的感覺。
中介一邊走一邊說:“這種格局不多見,市面上都是豎廳。”
再補上一句“很多客戶看完都覺得像住大平層”,心里就開始動搖了。
@網(wǎng)友一顆糖:我也是看落地窗那刻心動的,陽光太好了,想著以后曬書、喝茶、拍照,生活一定很美。
2、客廳開間大到“一眼望到底”,覺得比傳統(tǒng)豎廳更高級
豎廳很多是進門對墻、再轉(zhuǎn)彎才見光,第一眼沒有驚艷感。
但橫廳不一樣,進門一條橫線鋪開,直接看到陽臺外的景觀。
餐桌、沙發(fā)、電視并排鋪開,寬度比深度更吸引眼球,空間感強得離譜。
特別是三口之家,覺得空間夠用還不壓抑,日后生活質(zhì)量肯定上去了。
哪怕戶型面積并不大,但視覺上就有種“豪宅感”,非常有面兒。
@網(wǎng)友枝子:我老公當(dāng)時說,親戚來家做客,一進門就知道我們房子不一般,說什么都要買這個。
3、樣板間布置感情拉滿,下單時幾乎沒猶豫
樣板房真的太懂營銷了,低飽和色系、無主燈設(shè)計、一點香薰味道都不放過。
家具布置非??酥疲嘲l(fā)小兩人位、圓桌占地少,看著不擁擠還挺時尚。
燈光設(shè)計也是氛圍滿分,局部打光,讓人以為晚上在家拍照也能出片。
而且不只是視覺漂亮,中介還特別會講生活方式,比如“朋友來聚餐不擁擠”“孩子玩耍更自由”。
當(dāng)時腦子一熱,連樓下有沒有垃圾站、客廳尺寸多少都沒細看。
@網(wǎng)友小丁當(dāng):我回家才發(fā)現(xiàn)樣板間沙發(fā)不到1.5米,茶幾跟板凳差不多,正常家庭買回來根本還原不了。
二、裝修入住后,才發(fā)現(xiàn)用起來并不舒服
空曠的美感背后,其實藏著很多不好用的細節(jié)。
1、家具一放整個空間變“空而雜”,沒有明確的功能分區(qū)
裝修時本來想保留橫廳原始的開闊感,結(jié)果家具一放,感覺哪里都是“臨時區(qū)”。
沙發(fā)放中間顯得孤立,放一邊又沒安全感;餐桌擺正了,電視柜就沒位置。
墻面沒有支撐感,區(qū)域沒有過渡帶,做飯、吃飯、看電視都互相干擾。
孩子寫作業(yè)被炒菜聲打斷,家人追劇又被廚房燈光晃眼。
想補個隔斷柜,又怕?lián)踝〈皯艄饩€,最后還是將就著過。
@網(wǎng)友秋小白:我們客廳就是啥都想擺,結(jié)果現(xiàn)在像辦公室會議區(qū)+小飯館混搭,看著頭疼還不好改。
2、電視墻和沙發(fā)對不齊,視覺和使用都別扭
整個空間橫著展開,但電視必須掛在一側(cè)或半面墻上,中心點找不到。
坐沙發(fā)必須歪著身體看電視,不靠邊就得轉(zhuǎn)頭,時間長了脖子都僵。
如果掛太遠,又覺得視角太分散,家人坐不同位置體驗差異大。
本來想著加個投影補救,可墻面又有窗簾或柜子,根本打不了。
更別提有孩子或老人,他們對視距要求高,這樣的格局根本不友好。
@網(wǎng)友晚楓:我爸說看電視得扭身體,說沙發(fā)“坐著不踏實”,我看著電視墻都覺得歪。
3、空間太大,冬天供暖效果不理想,取暖成本高
冬天進屋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冷!客廳仿佛一直沒“捂熱”。
窗子大、空間寬,熱氣上升快但停留不住,地暖要開大半天才有點感覺。
而且熱量分布不均,靠近陽臺那一塊冷風(fēng)依舊飄飄,坐沙發(fā)要披毛毯。
空調(diào)加地暖雙開,電費暴漲,住起來比想象中更有“壓力感”。
家里有老人小孩還得另添暖風(fēng)機、電熱毯,熱源配置都不夠用了。
@網(wǎng)友墨寶媽:去年供暖季,我們家電費加燃氣一個月2000塊,還是冷,落地窗邊地板都是涼的。
三、真正住進去后,問題越來越多
大橫廳在體驗上確實“大”,但生活的瑣碎正在不斷提醒你,它并不實用。
1、打掃就像長跑,費力費時
客餐廳加起來就是一個小戶型的面積,掃完一次腰都快折了。
沒有清晰分區(qū),拖地時來回繞桌子、搬椅子,效率非常低。
特別是落地窗區(qū)域,灰塵積得快,外面風(fēng)一吹,窗邊立馬一層灰。
孩子玩具散一地、餐桌底下一堆米粒碎屑、沙發(fā)下容易積毛發(fā)。
哪怕是請保潔,也要按“面積計費”,一小時根本搞不定。
@網(wǎng)友小酒窩:我每次拖地都想放棄這個客廳了,拖一遍得換三次水,還不算陽臺窗槽。
2、光照強但容易曬,白天屋里熱、中午反光刺眼
夏天中午真的不能呆在客廳里,玻璃窗那一面熱浪撲面。
陽光直接曬進來,家具曬得發(fā)燙,地板都開始輕微起翹變色。
哪怕裝了窗簾也擋不住熱度,還得再加遮陽簾和防曬膜,多一道成本。
電視、電腦屏幕白天幾乎看不清,反光太嚴重,非拉窗簾不可。
而一拉簾整個屋子又暗下來,“采光好”的優(yōu)勢瞬間失效。
@網(wǎng)友茉莉藍:我們家落地窗是三扇聯(lián)動款,夏天只能靠厚遮陽簾擋著,不然狗都不敢趴陽臺地板上。
3、客廳太寬敞,家庭成員之間反而“各自為營”
沙發(fā)和餐桌隔得遠,一喊人吃飯就像在“家里打電話”。
家里人坐在各個角落,有的看書、有的打游戲,聲音互相干擾又不交流。
孩子一人在另一頭滑滑板,大人也懶得過去管,互動感明顯減弱。
平時看電視也不湊在一起,躺得遠遠的,感覺更像各住各的。
尤其是對小戶型出身的家庭來說,反而不習(xí)慣這種“空闊感”。
@網(wǎng)友南城舊夢:我媽說我們家不像家,像大廳,過年都沒聚在一起坐一會兒,空間一大感情都稀了。
買房時,很多人會被橫廳的視覺沖擊和樣板間氛圍打動。
可真入住后才發(fā)現(xiàn),這種“空曠感”更像是錯配感。
它需要更強的空間規(guī)劃能力、更高的裝修預(yù)算和日常打理意愿。
而這些,恰恰不是普通家庭最能承受的。
大橫廳不是不好,而是不適合所有人。
與其追求“高級感”,不如回歸實用、舒服、順手的居住體驗。
(本文由齊家安安整理編輯,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我們刪除?。?/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