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的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在 2025 年上半年大幅增長,引人注目。2025 年上半年,中國品牌在歐洲的電動汽車銷量約為 34.7 萬輛,同比增長超過 40%。隨之,其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占有率也達到約 5.1%,幾乎是去年的兩倍。
今年上半年歐洲市場的中國電動汽車銷售由比亞迪主導。比亞迪 2025 年上半年僅在歐洲就售出 7.5萬輛,已經(jīng)遠超去年全年 5 萬輛的銷量。
歐洲新車注冊量中,純電動汽車(BEV)的占比約為 15%~15.6%,電動汽車需求正迅速擴散。盡管各國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但隨著電動汽車需求本身持續(xù)擴大,中國品牌正快速打入市場。
特別是比亞迪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國、英國等歐洲主要國家呈現(xiàn)出迅猛的增長勢頭。其通過積極擴大車型陣容(從小型到中型再到大型)實現(xiàn)多樣化,并憑借全歐洲范圍內(nèi)的性價比優(yōu)勢快速提升市場占有率。分析認為,適時推出今年在中國備受歡迎的熱門新車 —— 緊湊型電動 SUV 海豹(參數(shù)丨圖片) U(SEAL U),也是其成功的因素之一。
有分析稱,比亞迪在歐洲的匈牙利、土耳其工廠投產(chǎn),也是其實現(xiàn)快速增長的背景。借此,比亞迪在對價格敏感的龐大市場 —— 西班牙,今年上半年售出 1.196 萬輛,超過特斯拉,繼 MG 之后成為排名第二的中國品牌。
在歐洲市場的中國電動汽車品牌中,排名第一的是英國品牌 MG,該品牌自 2021 年以來一直穩(wěn)居榜首。MG 于 2010 年被上汽集團(SAIC)收購。2025 年上半年,MG 在歐洲售出 15.1600 輛電動汽車,同比增長 40% 以上,占歐洲市場中國品牌總銷量的 43%。
MG 僅憑電動車型 MG4,就在 2023 年 8 月躋身歐洲電動汽車品牌前 7 名
分析認為,MG 成功的因素在于,其成功實現(xiàn)了在歐洲的本土化(經(jīng)銷商及售后服務網(wǎng)絡),憑借低價及高性價比車型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的需求。特別是在部分國家,MG 甚至超過特斯拉,進入了市場前列。
中國三大汽車集團之一的吉利集團旗下的極氪(Zeekr)也在增加銷量。極氪于 2023 年下半年進入歐洲市場,從 2024 年開始正式銷售,去年銷量為 2200 輛。
今年上半年,極氪銷量約為 1600 輛,同比激增 50%。作為中國品牌中相對高端的產(chǎn)品線,極氪在擴大銷售方面面臨一定困難。
雖然極氪的整體銷售規(guī)模與比亞迪、MG 相比仍較小,但憑借擴大新車陣容、合理的價格政策以及物流利好,其銷量超過了去年的業(yè)績。目前極氪在歐洲銷售的國家還不多,但在德國、荷蘭、挪威等國尤其取得了成功。
小鵬(Xpeng)等中國新興品牌的崛起也備受關(guān)注。小鵬 2025 年上半年在歐洲售出 8400 輛電動汽車,遠超 2024 年全年 8100 輛的銷量。
下半年,部分歐洲國家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可能會成為影響中國電動汽車銷售的變數(shù)。英國政府已經(jīng)以特定電力來源為理由,表現(xiàn)出將中國電動汽車品牌排除在補貼對象之外的動向。
分析認為,這種情況將直接影響中國電動汽車最大的優(yōu)勢 —— 價格競爭力。此外,服務及售后服務網(wǎng)絡的可靠性口碑也是重要因素。專家分析稱,即使初期需求較高,但長期的客戶忠誠度將取決于售后服務和品質(zhì)口碑。
另外,關(guān)稅及本地生產(chǎn)情況也是變數(shù)。比亞迪除了現(xiàn)有的匈牙利、土耳其工廠外,正在考慮在歐洲增設工廠。若本地生產(chǎn)擴大,比亞迪將能夠與歐洲品牌展開全面競爭。
總體來看,2025 年下半年中國電動汽車品牌的上升勢頭可能會在短期內(nèi)持續(xù)。多數(shù)分析認為,特別是以比亞迪和上汽旗下 MG 為中心的市場占有率擴大將繼續(xù)。不過,補貼縮減、監(jiān)管加強以及本地服務網(wǎng)絡擴張速度等,是可能遏制其增長的核心變數(sh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