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中山艦事件爆發(fā)后。在蔣介石的逼迫下,在座的兩黨人士面臨兩難。
其中意志堅定之輩,如陳賡等人當場宣布堅定我黨。但同時也有宋希濂這般,最終選擇脫離。
所以身為好友知己的陳、宋兩人,便陷入了尷尬局面。眼看陳賡馬上就要離開,宋希濂也鼓起勇氣,想要請他吃頓飯。
飯桌上,宋希濂苦笑:“如果日后我們兵戎相見,我做了共產黨的俘虜,你可要善待我!”
聽見這話,陳賡無奈:“為時尚早!你不要想太多了?!?/strong>但讓誰都沒想到的是,20多年后這句玩笑話應驗了。
所以陳賡真的對宋希濂優(yōu)待了嗎?宋希濂又為何被捕?
01
一、黃埔歲月:同窗之誼
1907 年,宋希濂出生于湖南湘鄉(xiāng)溪口的一個富農家庭。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家境不錯的他得以從小接受良好教育。讀完私塾后,他又相繼踏入新式小學和中學的大門。知識的滋養(yǎng)為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礎。
1924 年,年僅十七歲的宋希濂迎來了人生的重要轉折。
經湘軍總司令譚延闿推薦,他參加了黃埔軍校招生考試,并成功被錄取為第一期學員。在長沙育才中學的考場上,宋希濂結識了陳賡。陳賡比宋希濂大四歲,同樣來自湘鄉(xiāng)。兩人懷揣著參軍救國的偉大理想,迅速成為知己。
進入黃埔軍校后,宋希濂注意到陳賡與政治處周主任關系密切。那時的他并不知道陳賡是共產黨員。陳賡早在 1922 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擔任了三隊支部書記,是一位有著豐富革命經驗的老黨員。在陳賡的推薦下,宋希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雙黨籍人士。
02
二、中山艦事件
1926 年三月,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席卷了廣州。廣州海軍局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將中山艦開到了黃浦江面。這一行動瞬間引發(fā)了人們的不安。
然而,蔣介石卻矢口否認曾下過這個命令。
隨后,他宣稱蘇聯(lián)顧問與中共策劃陰謀,將中山艦騙到黃埔江上,企圖綁架他,從而篡奪政權。這一荒謬的借口引發(fā)了廣州的大騷亂。
在這場危機中,陳賡在會場上公開指責其用心險惡。而宋希濂在這個關鍵時刻卻選擇了沉默。陳賡對宋希濂的表現(xiàn)感到失望,直接離開。
而宋希濂也意識到此舉不妥,他追上陳賡,提議吃一頓飯。
飯桌上,宋希濂自覺慚愧,開玩笑說:“要是以后兩黨真的兵戈相見,我做了你的俘虜,請您務必善待我!”
陳賡無奈地回應:“現(xiàn)在說這些還太早了,眼下還是希望蔣校長不要將我們斬盡殺絕?!?/strong>
03
三、宋希濂的反動之路
宋希濂叛黨投蔣后,踏上了一條充滿血腥的反動之路。1933 年,二十六歲的宋希濂已經成為師長。在第五次圍剿戰(zhàn)役中,他作為蔣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將,給紅三軍團和紅七軍團造成了重大傷亡。他的行為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革命事業(yè),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1934 年,宋希濂參與鎮(zhèn)壓福建事變,并攻克九峰山天險。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蔣介石的認可,蔣介石授予他少將軍銜。二十七歲的宋希濂成為了國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少將。然而,這個榮譽的背后,是他對革命力量的殘酷鎮(zhèn)壓。
04
四、宋希濂的抗戰(zhàn)功績
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宋希濂展現(xiàn)出了他的另一面。1932 年一二八抗戰(zhàn)中,駐防南京的宋希濂以積極姿態(tài)聲援蔡廷鍇等人。他心系國家安危,幾次打電話詢問上級意向,并親自面見何應欽請戰(zhàn)。在他和眾將士的據(jù)理力爭下,蔣介石最終同意宋希濂帶部前往上海參戰(zhàn)。
宋希濂以 “不滅倭寇,誓不生還” 的誓言號召全軍與日寇血戰(zhàn)。在戰(zhàn)場上,他帶領部隊配合十九路軍,打出了精彩的戰(zhàn)績,讓日軍的侵略企圖遲遲難以得逞。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了國家的尊嚴,展現(xiàn)了中國軍人的英勇無畏。
后來,他繼續(xù)參與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蘭封會戰(zhàn)等大型會戰(zhàn),還作為遠征軍一員入緬作戰(zhàn),
立下赫赫戰(zhàn)功?!都~約時報》評價他及史迪威將軍在中國云南省及緬甸發(fā)動主攻勢,動人心魄,用鮮血寫下英勇一頁。在戰(zhàn)后,宋希濂還獲得國民黨授予的青天白日勛章以及美國政府授予的自由勛章。
05
五、解放戰(zhàn)爭與被俘
1949 年,國民黨的形勢岌岌可危。盤踞西南的宋希濂也感受到了危險的迫近。
11 月,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宋希濂部遭遇沉重打擊,主力損失殆盡。不到一個月后,宋希濂的殘部被堵在大渡河南岸一個叫沙坪的地方。他和手下一千多名官兵一起成為俘虜。
06
六、陳賡探望與宋希濂的轉變
得知宋希濂被俘后,陳賡特意從昆明趕到重慶看望他。兩人會面的那一刻,宋希濂緊緊握住陳賡的手,眼淚滾落。剎那間,兩人同時想起了,當年飯桌上的那句戲言。
后面他們聊了整整六個小時,從上午十點直到下午四點,中途還一起吃了頓午飯。
宋希濂在與陳賡交流后,一掃戰(zhàn)敗者的頹唐,開始認真考慮往后的事情。得益于陳賡的引導,宋希濂在功德林積極改造。
07
七、特赦
1959 年,宋希濂的名字出現(xiàn)在第一批特赦人員名單中,得以重獲自由。出獄后的宋希濂完全變了一個人,他對我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高度贊同,積極為兩岸的和平統(tǒng)一而奔走。
國民黨方面為此罵宋希濂是 “黃埔敗類”,他對此坦然回應:“作為黃埔學生,逆歷史潮流而動,實為黃埔敗類;愚忠國民黨,參加內戰(zhàn),實為鷹犬。”
后來宋希濂出版了一本自己的回憶錄,取名《鷹犬將軍,宋希濂的自述》。
他的反省十分徹底,心態(tài)平和,坦然接受過去。
08
八、結語
宋希濂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和復雜性。他與陳賡在黃埔軍校結下深厚情誼,卻因政治選擇不同而分道揚鑣。
最終,他在被俘后經過陳賡的探望和引導,實現(xiàn)了心態(tài)的轉變,并在特赦后積極為兩岸和平統(tǒng)一奔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