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隊最近這波熱身賽,場地沒變,故事卻換了主角,昨晚剛剛結束的第一場,廣東隊5分惜敗,比分其實不算難看,但看完比賽你會發(fā)現(xiàn),場上有幾個名字,位置和用法都徹底變了,有人被重用,有人被冷落,有人又在邊緣線上拼命自救,這才是熱身賽真正值得聊的東西
最扎眼的還是王洪澤,這小伙子上場時間直接拉滿,連續(xù)三場熱身賽都被杜鋒推到前臺,今晚又砍下9分,亮點不少,說句大實話,杜鋒是真的把他當胡金秋在養(yǎng),能打四號能頂五號,內線搖擺人,這種多面手在杜鋒體系里就是稀罕物,尤其現(xiàn)在廣東缺少高質量本土內線,王洪澤的“用法越來越像當年胡金秋在廣廈的定位,場上既能護框又能拉開空間,雖然外線三分還不夠穩(wěn),但起碼每場都給到機會,這對新人來說就是最大的信號,杜鋒想培養(yǎng)他,甚至有點“帶著用的意思,這和隊里其他內線完全不一樣
反觀徐昕,原本被當成廣東隊最強天賦的內線,最近這幾場卻有點尷尬,出場時間還不如王洪澤,表現(xiàn)也起伏很大,犯個錯就被換下,杜鋒對他顯得格外苛刻,你說巧不巧,這個夏天本來是徐昕最該證明自己的窗口期,結果場上機會一少,他自己急,球迷也急,杜鋒反而不著急,徐昕的防守威懾力還在,可進攻端沒法自主得分,隊友又喂不到好球,打著打著就陷入死循環(huán),這種局面下,如果主力和外援遲遲不歸,徐昕就很難找到比賽節(jié)奏,久而久之信心也容易掉線,廣東的內線體系,注重協(xié)作和輪轉,徐昕如果不能適應,哪怕身體天賦好,也未必能成為主力,這就有點讓人捏把汗了
球員有人愁,也有人笑,張文逸就是典型的“逆風翻盤,這場拿下18分,三分球依舊穩(wěn)定,成為全隊最大驚喜,想想他上賽季還在離隊邊緣,差點被球隊放棄,這夏天硬是靠訓練和表現(xiàn)把自己打回名單,杜鋒對他的信任也肉眼可見,真是給了機會就能抓住,下賽季如果他能保持狀態(tài),廣東隊的大名單基本會有他的位置,這種“自救故事,放在任何球隊都是正能量,張文逸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邊緣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其實熱身賽不看勝負,看的是陣容的多樣性和球員的成長曲線,這場比賽廣東陣容有調整,黃明依、王浩然不在,張皓嘉也因傷缺席,等于說給了新人更多露臉機會,這種情況下,誰能站出來,誰就有可能進入下賽季主力輪換,杜鋒用人一向喜歡“試錯,不怕你年輕,只怕你沒有態(tài)度,王洪澤、張文逸就是這種典型,反而徐昕這種“被寄予厚望的人,越是被期待,壓力也越大,表現(xiàn)也越容易變形
現(xiàn)在廣東隊的最大問題,其實不是比賽結果,而是新老交替的進度條拉得有點慢,老隊員還沒徹底歸隊,新人又還在試煉期,杜鋒只能用這種“混搭方式,把有潛力的人先扶上來,等主力外援歸位后再看怎么調整,問題來了,這種臨時拼湊的陣容,到底能不能扛過賽季初的高壓,誰也不敢保證,畢竟CBA賽場變化太快,今天熱身賽搶眼,明天主力一回歸,位置又要重新洗牌,年輕人必須隨時準備好“下場作戰(zhàn),否則很容易被邊緣化
而且廣東隊作為傳統(tǒng)豪門,球迷和媒體的關注度極高,任何一個球員的起落都會被無限放大,像王洪澤這種“橫空出世的新人,很容易被拿來和前輩對比,壓力其實不比主力小,徐昕被“冷處理也不是第一次,之前廣東對待年輕球員就很現(xiàn)實,能頂上來就給機會,頂不上來就繼續(xù)練,沒人會等你太久,這種環(huán)境下,誰能頂住壓力,誰才能真正立足
這場熱身賽給廣東隊敲了個警鐘,王洪澤的崛起值得點贊,但背后是核心內線競爭的白熱化,徐昕如果不能快速突破瓶頸,很可能被后來者反超,而張文逸的逆襲則是最勵志的注腳,球隊需要這種敢拼敢搶的“邊緣力量,熱身賽只是開始,真正的大考還在賽季正式開打之后,廣東隊能不能完成新老交替,靠的不是一場比賽的勝負,而是誰能在關鍵時刻把握住機會,誰就能成為下一個被杜鋒“委以重任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