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鏡頭里的鄒市明,手里舉著雞爪,眼睛微紅,毫不掩飾地說,自己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
那一刻,多少人心里咯噔一下。
這個曾經在拳臺上打得對手滿地找牙的男人,怎么就混成了在直播間帶貨的中年人?
從奧運冠軍到生意場的“落敗者”,鄒市明只用了七年。
表面看是拳王敗走麥城,實則是一場英雄主義與現實邏輯之間的沖撞,打贏拳賽的人,卻沒能打贏時代的牌局。
鄒市明不是沒流量。
他是中國拳擊的開路人,兩屆奧運金牌,世界拳王頭銜,加上《爸爸去哪兒》刷臉,無論在哪個領域,按理說都自帶光環(huán)。
但拳迷的熱情和市場的口袋,并不總是同步。
他在上海黃浦江邊砸下重金,建起18000平方米的拳擊館,場地高大上,裝修氣派到不輸五星酒店,可來鍛煉的人卻沒跟上。
他以為自己是品牌,結果市場告訴他,觀眾不等于用戶,喜愛不代表消費。
拳擊本就是小眾運動,在國內缺少土壤和教育基礎,鄒市明再火,也撐不起一整條產業(yè)鏈。
他沒能從粉絲文化過渡到用戶生態(tài),這一步,一不小心就踩空了整個創(chuàng)業(yè)邏輯。
鄒市明的思維,還是拳臺那一套。
他習慣了憑一己之力打出名堂,習慣了自己上陣、自己拿主意、自己沖鋒陷陣。
可在商業(yè)這場仗里,靠的不是拳頭,而是系統(tǒng)、團隊和算賬的能力。
當年和老東家盛力世家分手,他選擇自立門戶,覺得靠自己能掌控一切。
可經紀公司除了包裝,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資源調度和商業(yè)能力。
他一離開,等于把自己從體系中拔了出來,結果連基本的運營和品牌維護都吃力。
真正讓鄒市明中招的,是那種盲目的自信。
他覺得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一定能復制一個奇跡,但商業(yè)不是競技場,靠得不是個人爆發(fā)力,而是細水長流的經營和資源分配。
他太信自己,不信市場規(guī)則,最終自然難逃一敗。
鄒市明從頭到尾都沒想過搞什么“割韭菜”的快錢,他是真的想推廣拳擊,是發(fā)自內心地熱愛這項運動。
他去不同城市開拳館,帶孩子訓練,做內容、搞品牌、還拉起了電競、餐飲這些周邊業(yè)務,看起來像個體育理想主義者。
但現實告訴他,市場不是看你動不動情,而是看你能不能盈利。
你真心不代表別人愿意掏錢,你熱愛,不等于用戶愿意為你的理念買單。
商業(yè)世界從不相信眼淚,也不會為情懷讓步。你想打動人,得先打得動錢包。
疫情一來,門店停擺、現金流斷裂,鄒市明一下被徹底打回了“原形”。
而那些曾經支持他的合作商、員工、甚至消費者,也開始選擇離開。
拳王可以倒下再站起,但企業(yè)很多時候倒下就直接清盤,情懷可以是創(chuàng)業(yè)的起點,卻不是能活下去的保障。
這場2億的試錯,并不只是賬戶上的數字變化,它牽扯了整個家的命運。
鄒市明的妻子冉瑩穎在綜藝上開玩笑說:“賣了包、賣了房、還分了房睡”,看似輕描淡寫,其實句句戳人心。
創(chuàng)業(yè)失敗,最先承壓的是家庭關系:沒錢、沒安全感、孩子的教育也得跟著調整計劃。
冉瑩穎很強,她扛下了所有。
上節(jié)目、搞直播、對外發(fā)聲,甚至把自家的隱私當作最后一張牌,用盡所有力量撐住丈夫的體面。
她不是站在拳臺的那一個,但她是這場“生活對壘賽”中真正的支撐。
很多人忽略了這點:明星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自己還能靠名氣翻身,但背后的家庭,往往承受不起那種從云端摔下的沖擊。
一個人賠錢,賠的不止是現金,還有親密關系和彼此的信任。
現在的鄒市明,開始直播帶貨、想要重返拳臺,也許有人笑他炒冷飯,也許有人勸他別再折騰。
但對一個一直靠奮斗成就自我的人來說,停下來才是真正的失敗。
他跌過坑,虧過錢,也痛過、懊悔過,但他沒躲。
他站出來,承認了自己的失敗,也愿意重新再來,這一點,比打贏多少場拳賽都值得尊敬。
創(chuàng)業(yè)不是錯,失敗也不是恥辱,錯的是以為自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錯的是沒把商業(yè)當成另一種競技。
鄒市明的故事,不是英雄隕落,而是一個男人在拳臺之外,繼續(xù)搏命找出路的過程。
那些曾經追過他拳擊的觀眾,如今也許在屏幕前心疼他、也為他加油。
因為我們知道,真正的拳王,不是從沒輸過,而是能在生活最黑的時候,還敢上場出拳。
這次他不是為了冠軍,而是為了一個平凡人的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