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隨著各大高校陸續(xù)發(fā)放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新一屆的考研大戰(zhàn)終于落下帷幕。
據數據,2025年共有388萬考生報名研究生考試,而錄取的考生87萬,連零頭都夠不上,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拼上的都是佼佼者。
但奇怪的是,不少已經成功“上岸”的人,反倒成群結隊地選擇了“跑路”。
近幾年,高校清退研究生的消息屢見不鮮,他們大多都是因為“延畢”超過最長年限而被開除。
今年吉林大學發(fā)布公告,對 15 名超期失聯的研究生作退學處理;中國地質大學開除了28名研究生;還有早期西安理工大學清退的人數更是達到了55人……
更讓人費解的是主動退學潮。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研究生退學人數比2020年暴漲170%,每年有近50萬學生主動放棄學位,主動退學率接近3%。
為何經過如此激烈廝殺才獲得入場券的他們,卻選擇了中途退場?
凌晨兩點的實驗室,化學系的林薇(化名)盯著培養(yǎng)皿里沒反應的液體,突然沒忍住,眼淚砸在了實驗記錄本上。
這是導師第3次推翻她的課題了,更是直接斥責:“這種垃圾思路也配讀研?”
為了做實驗,她幾乎吃住都在實驗室,泡面桶堆滿墻角,頭發(fā)油得能炒菜,但換來的只有越來越重的黑眼圈和越來越差的實驗數據。
實驗的挫敗、導師的指責,不斷增多的壓力,讓她身心俱疲。
有一天她再也忍不住,拿著退學申請書站在導師辦公室門口,手心全是汗,但腦子卻比任何時候都清醒。
不只是林薇,同樣選擇了退學的還有二戰(zhàn)才成功“上岸”的周望(化名)。
周望本科學的是電氣工程專業(yè),一直想通過讀研深造自己,但二戰(zhàn)無奈落榜后被調劑到新能源汽車方向。
為了彌補跨專業(yè)的基礎薄弱,他一邊自學專業(yè)知識,一邊完成導師布置的任務,不敢有任何松懈。
學業(yè)的壓力還在其次,但導師從來都是“只問結果,沒有指導”的方式,讓他熬不住了。
雖然家人朋友都在勸他考研不易,堅持到畢業(yè),但哪怕是差一步就能拿到畢業(yè)證,周望也不想再耗下去了。
不僅是他,越來越多的研究生甚至連“熬”的耐心都沒有,入學第一年就果斷“跑路”。
前段時間從復旦大學退學,擺攤賣土豆泥火上熱搜的費宇就是這樣。
費宇是一個典型的“小鎮(zhèn)做題家”,出生于縣城,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考上四川大學。
2022年9月,他又以專業(yè)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復旦大學的公共衛(wèi)生系。
結果研一僅讀了一學期,他就因嚴重的心理壓力退學了。
當入學憧憬被現實擊碎,“及時止損”成了更多人的選擇。
曾幾何時,研究生文憑就像塊金字招牌,哪怕是冷門專業(yè),借著文憑,在找工作時也能多幾分底氣。
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上岸”后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擠破頭想進來,里面的人扒著墻頭想出去。
現在的研究生圈里,有一個怪象:論文不是目標,而是畢業(yè)的“前提”。
林薇的導師帶了12個研究生,每個人手里都攥著兩三個課題,白天做實驗,晚上查文獻,周末還得幫導師改項目申報書。
有次她累到生病住院,醒來后接到的第一通電話還是導師催數據。
儀器老化沒人管,經費申請半年批不下來,而導師卻只會把實驗不成功歸咎于你能力不足。
這是多少研究生共同的痛處。
而王陽的退學則更多是與“導師權利”有關。
本科畢業(yè)后,他就被保送到重點高校碩博連讀。
王陽從小就喜歡游戲,一直夢想著自己能夠推動國產游戲產業(yè)的發(fā)展。
當他以為自己離抱負又進一步時,現實卻給他了重錘一擊。
拜師后,他發(fā)現自己嚴選的導師根本就不精通這個方向。
而且一入校,導師就把他當廉價勞動力派去了公司做項目。
第三年才開始做科研,導師也沒有任何指導,只是讓他自己摸索。
不僅如此,導師還經常會對他人身攻擊。
任務沒完成,導師認為他故意偷懶;沒做好,導師以畢不了業(yè)加以威脅。
甚至還會言語侮辱,說他還不如街上隨便拉來的程序員。
讀研的日子,王陽就像被抽走了靈魂,沒有活著的真實感,只覺得自己什么也不是,什么也做不好,最終無奈選擇了休學。
研究生期間,導師往往掌握著你的“生殺大權”,為了順利畢業(yè),有些人甚至連基本的尊重和公平都得不到。
此外,還有些人是被“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砸懵的。
Eva考慮到以后的發(fā)展,研究生選擇了自己并不感興趣的金融專業(yè)。
可真進門了才發(fā)現,課程學起來比想象中更讓她感覺吃力。
同學聊的專業(yè)術語,她像在聽天書;導師布置的任務,別人一天搞定,她花三天還摸不著門道。
特別是實習后,她對行業(yè)的不適感越發(fā)強烈。
Eva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不過是被“行業(yè)賺錢多”的表象給迷惑地上了這艘船。
多少人考研時盯著“熱門專業(yè)”“高薪行業(yè)”,卻從沒問過自己喜不喜歡,而等真正摸到船板的時候,才發(fā)現自己根本不適合劃槳。
更要命的還有得不到理解的心理壓力。
在旁人眼里,能考上研究生都是天之驕子,可真到了想退學的時候,這層光環(huán)反倒成了枷鎖。
你跟父母朋友說想退學,他們多數會勸你再堅持堅持熬到畢業(yè)。
寫不完的論文、躲不掉的壓榨、現實和理想的落差,沒人可說,沒人能懂,只能自己硬扛,扛不住了,就只能選擇逃。
這些年輕人當初擠破頭想上岸,以為對岸是鮮花滿地,結果踩進去才發(fā)現,全是碎玻璃。
人生從來不是只有考研一條路。
休學一年后,王陽也嘗試過重返校園繼續(xù)學業(yè)。
但當他提出想做游戲相關方向的課題時,導師卻斷然拒絕。
他不甘心,又寫信到研究所請求更換導師,信卻鬼使神差地又落回到原導師手里。
掙扎多次無果后,他只能無奈退學。
退學后,王陽進入了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做的正是自己最喜歡的游戲開發(fā)。
不到半年,他當上了項目組長;一年后,他研發(fā)的游戲“火”出了圈。
與王陽不同,Eva則做了徹底的改變。
退學后,Eva先是嘗試去金融公司上班,但曾經向往的光鮮生活卻讓她感覺“度日如年”。
后來,她嘗試去做主播,才慢慢重拾了對成就感與活力。
還有退學創(chuàng)業(yè)的費宇。
研究生期間,科研的壓力讓他一度出現了惡心、嘔吐,甚至差點抑郁的癥狀。
退學在家的一年里,他也曾迷茫過。
但憑借自己過去的銷售經驗,他最終選擇擺攤賣土豆泥。
現在一天最高可以賺1000多塊,甚至比研究生畢業(yè)的薪資還高。
還有人退學后申請了國外的研究生,想換個更適合自己的環(huán)境。
如果真的可以堅持下去,又會有幾個人真的會放棄好不容易得到的機會嗎?退學實在是無奈之舉。
每年一到考研季,網絡上似乎都充斥著“不考研就是 loser”“考不上985就是失敗”的論調。
好像人生就只有一條路,必須頭也不回地往前沖,哪怕前面是懸崖也得跳。
可那些退學的研究生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上岸”未必是成功,退學也不代表失敗。
如果一條路走得太痛苦,也許最好的辦法是停下來,換條路。
與其在“上岸即成功”的執(zhí)念里耗著,不如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到底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想過什么樣的生活。
正如費宇所說的,他并不鼓勵退學或不退學,但一定要活出自我,堅定自己內心的選擇。
畢竟,名校光環(huán)再耀眼,學歷證書再光鮮,也照不亮你不喜歡的人生。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比什么都重要。
參考資料:
1.十點人物志:《研究生“退學潮”:艱難上岸后,他們決定退學》
2.新華網:《他們考研上岸后,為何又退學了?》
3.中國教育在線:《研究生讀不下去,我主動退學了》
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