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27日,在瑞士召開了世界議長會議,這次的會議朝鮮的高官樸仁哲也在其中。在這次期間,朝鮮的高官只和四個國家的官員進行了會談,但其中并沒有我國,這是為什么呢?根據(jù)朝鮮報刊的《勞動新聞》報道稱,朝鮮這次和俄羅斯在日內瓦的會議中表達了互相支持的立場。
隨后在這個報刊的報道之中,還提到了蒙古,老撾和越南三個國家,很意外的沒有中國的出現(xiàn)。
因此這個消息也引起不少國家的猜測,而最能解讀朝鮮一舉一動的莫過于韓國了。
韓國見中國和朝鮮這次雖然都有參會,但是卻沒有在一起會談,因此也想當然地做出了解讀,稱中朝的關系并沒有回暖。
韓國這些說法也不禁讓不少關注中朝關系的網(wǎng)友感到尷尬,因為中朝之所以在這個會議上沒有任何的交流,其實也是因為這次會議的特殊性。
中朝的友誼其實早在商超就有所記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朝鮮也是我國的一個藩屬國。
而中朝之所以會有隔閡,其實也和蘇聯(lián)有所關系,在二戰(zhàn)之后,朝鮮就爆發(fā)了朝鮮戰(zhàn)爭,此時我國也非常及時地提供了幫助,將美軍打退。
可之后的朝鮮卻有了一個想法就是想要和大國捆綁起來,而當時全世界有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就是前蘇聯(lián)。
就這樣,朝鮮和蘇聯(lián)開始交好。
而在上世紀60年代之時,我們因為理念的問題和蘇聯(lián)的關系也陷入了僵局,此時作為橫在中間的朝鮮,也義無反顧地選擇和蘇聯(lián)站在了一起。
所以,這時我們和朝鮮就有了隔閡。
之后朝鮮在扣押了美國前來朝鮮邊界偵查的“普韋布洛號”之后,受到美國的譴責,并且喊話讓他們歸還船只。
此時作為朝鮮靠山的蘇聯(lián)并沒有任何表示,反而是我國對其表示了支持。
也就是從此時開始,中朝兩國又恢復了友好的溝通關系。
在此之后,我國和朝鮮的關系也是總體向好,偶有分歧,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韓國的媒體眼中,他們常會放大這些細節(jié)。
就像這次的日內瓦國際會議,一共有來自世界的180多個國家高級領導人參與,而這里面也有很多是朝鮮平時交流不多的國家。
所以也就有了不少人的誤解,朝鮮和蒙古、越南等國家會談,其實就是因為平時的交流不多,這次正好抓住了機會在一起可是談一些共識。
而至于中朝兩國的交談,其實并不用刻意地在這種國際會議上進行,就像我國和俄羅斯有交流的事情可以去各自的國家,而不是在開會的時候再進行探討。
而這次朝鮮的會談,我們也能看出來,朝鮮接觸的也都是亞洲這幾個和他們走得比較近的國家。
而其他的國家,比如歐洲和中東的這些都并沒有和朝鮮有所交流,這也說明目前朝鮮和國際上大多數(shù)的國家還有著很大的距離。
不過,相比起朝鮮來說,韓國才是最該和中國交流的那個國家,大家覺得是不是呢?
參考資料:
朝鮮中央通訊社:朝鮮最高人民會議代表團啟程赴瑞士參加第六次世界議長大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