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福州路,上海書城里,孩子們熟練地按亮電梯,跑向自己鐘愛的書架。
這樣的場景年年上演,而在不同代際之間又有各自的專屬回憶。2023年,上海書城煥新歸來,餐飲、文創(chuàng)等業(yè)態(tài)入場,老牌書店找回年輕態(tài),年輕人紛至沓來。
距離2025年上海書展開幕日還有一個星期,對上海書城而言則是頭一遭與上海展覽中心并列“雙主場”。相較于上海展覽中心的開闊場地與20年辦展經驗,上海書城的客流承載能力、街區(qū)的服務管理能力是否跟得上?
記者探訪上海書城,發(fā)現各方已經行動起來。建立志愿者隊伍、啟動圖書漂流、打造書香驛站……上海書城與屬地黃浦區(qū)南京東路街道深度聯動,不少企業(yè)、居民區(qū)也加入其中,以上海書展為契機,喚醒福州路“書香第一街”記憶。
書展來了
“上海書城是一個流動的、開放的空間。”在南京東路街道社會工作辦副主任劉云潔看來,上海書城的客流量疊加了日常來看書的書友、特地來參加活動的書展觀眾,或許還有不期而遇的游客,動態(tài)變化的客流量是個管理難題。
換個角度看,難題也是難得的契機,可以讓更多人了解福州路的書香歷史。
南京東路街道與上海書城合作推出書香漂流計劃,“希望大家用書本來交朋友”,劉云潔介紹,這一活動鼓勵商戶、居民、游客交換書籍,并且在扉頁留下自己閱讀的感想和故事,讓書本成為故事的交流載體,進而促成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為此,街道挖掘了大中華大樓、福州路614弄國旗樓、上海書城三個福州路的標志性點位設立特色書香“驛站”,同步啟用福州路666號首個書香主題“零距離家園”小站?!案V萋芬惨蔀橛啦宦淠坏拈喿x空間”,街道預計,這些新載體將起到書展的分流作用,新空間承載新功能的同時,還將閱讀的習慣在此延續(xù)。
上海書城煥新后,多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間,在本屆上海書展期間,將有50余場活動在此舉行。不同活動在不同樓層同時舉行,誰來引導?愛看書的白領、大學生,穿上志愿者馬甲,形成了秩序管理與方向指引的力量補充。而針對高溫天氣,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醫(yī)生以及區(qū)紅十字會專業(yè)志愿者也參與其中,通過駐點、輪回的方式,守護書展觀眾的生命健康。
書香不散
福州路,曾經是一條能買齊文房四寶、古籍舊書等文化用品的小馬路。然而閱讀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一些店鋪消失了,另一些店鋪則變了模樣。
上海書城便是整條福州路發(fā)展變遷的縮影。近兩年,它從一個純粹的實體書零售店,變?yōu)榫C合性商業(yè)體,在這里買書看書有了更加豐富和多元的體驗。餐廳、展覽、脫口秀劇場……這些復合功能指向同一個問題:當我們在線下買實體書時,我們真正買到的是什么?
以文化和書籍為公共記憶的福州路有一些發(fā)言權。昨天,南京東路街道以福州路為靈感,發(fā)布文化IP“小福云”,創(chuàng)新文化表達和傳播方式,書香漂流計劃與志愿者聯盟,都是“小福云”下的兩朵結晶。
在南京東路街道負責人看來,云可大可小,街區(qū)治理經驗表明,每個個體都很重要,當他們聚攏成一團,就擁有很大的能量;云四處飄動,將影響力帶到各個角落。譬如海內外游客來到南京路步行街,往往會驚嘆于它的繁華和熱鬧,也就不由自主地想要了解城市背后的歷史與人文故事,其實它們就藏在南京路背后的這些支小馬路上。
以上海書展為契機,建立可閱讀、可參與、可持續(xù)的街區(qū)治理新路徑,文化IP讓“書香第一街”的名氣更加聚攏和形象化。區(qū)別于網絡購物單刀直入式的消費體驗,人們在福州路買書,也就同時豐富了這條街的歷史故事與人文氛圍,提升了區(qū)域的文化軟實力。
據悉,上海書展閉幕后,南京東路街道還將探索在福州路等有條件的區(qū)域,開設文化主題的夜市外擺位,讓書香氤氳不眠夜。
原標題:《書展“雙主場”首秀,福州路準備好了》
欄目主編:祝越 文字編輯:王宛藝
來源:作者:文匯報 周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