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越賣越猛,國產品牌一波接一波推出新品——配置升級、價格內卷,看得人眼花繚亂。
可與此同時,有個現象卻越來越難忽視:
在20-30萬這個最卷的價格段,銷量最穩(wěn)、話題最多的,居然還是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這就很奇怪了:
明明論配置、論空間、論價格…它都不如國產——
為什么很多人寧愿買“毛坯的特斯拉”,也不買捷精裝的國產車呢?
說到這件事情,不少人腦海浮現出的第一個詞可能就是——“崇洋媚外”。
說白了,就是中國人特別迷信外國品牌,所以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但事實上呢?
在很多人看來:特斯拉早就比不上國產電車了!
就拿配置來說吧,二十多萬的特斯拉,連座椅按摩、800v都不標配,甚至連個儀表盤都省了——你敢信?
這也就算了,最拿手的 FSD,實際體驗也一言難盡。
那個花6.4萬才能解鎖的“輔助駕駛”,不是識別不準,就是動不動亂插車道。
也正因為如此,陳震測試特斯拉的 FSD 時,吃了一連串的罰單,結果真的有點糟。
你要說那它用料講究、做工更好?好像也說不太上。
因為到了2025年,特斯拉在中國的車型已經實現全面國產化——電池用寧德時代,很多零部件和國產新能源品牌高度重疊。
甚至連官方都說了:目前的 Model 3 或煥新版 Model Y,95%以上的零件都是中國供應商提供的。
就這種情況,有啥好買的呢?
聽著似乎有道理,從配置上看,特斯拉也不占優(yōu)勢,很多人的想法沒毛病。
但這就說明特斯拉就沒任何優(yōu)勢了,純粹屬于智商稅嗎?
或許不然!
因為談到車的好壞,很多時候,真不是靠配置堆出來的。
說白了,那些最懂車、或者真正在用車的人,往往不太在意按摩座椅、冰箱彩電...這些所謂“高級配置”。
他們更關心的是——底盤夠不夠扎實?剎車跟不跟腳?車機卡不卡頓?
而這些東西,恰恰是很多國產品牌最容易“偷工減料”,或者做不好的地方。
比如說底盤,特斯拉雖然看著簡配,但無論是Model 3還是Model Y,底盤調校普遍評價不錯,支撐到位,開起來不飄;
轉向手感也很直接,尤其是在高速和山路上,那種穩(wěn)定性和信心感,不少老司機都認可。
再比如車機系統(tǒng)。
很多國產品牌雖然宣傳語音識別全場景覆蓋,但用過一段時間你會發(fā)現——
反應慢、指令識別不準、卡頓嚴重,OTA更新也跟不上節(jié)奏。
而特斯拉雖然功能少,但勝在干凈利落、不卡不死機,而且更新節(jié)奏穩(wěn)定;
哪怕你兩三年前買的車,現在系統(tǒng)也還在持續(xù)進化。
說白了,特斯拉不像是在賣一堆花里胡哨的功能,更像是在賣一個“閉環(huán)穩(wěn)定”的整體體驗。
它的優(yōu)勢,往往藏在不顯眼的地方,甚至要真開上一段時間,你才會慢慢體會出來。
也正因如此,哪怕它看起來“什么都沒有”,很多人依舊會毫不猶豫地掏錢買單。
此外,很多人倒不是覺得“國產車”不好,而是覺得——特斯拉更安心、更穩(wěn)定。
什么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大家覺得特斯拉的車更耐用,長遠用下來不會出問題。
畢竟,這么多年了,全球幾十個國家,就這幾款車型在賣,底盤、三電、核心邏輯幾乎沒怎么變。
而且光是產量就超過300萬輛,用戶覆蓋面極廣,車的可靠性、穩(wěn)定性其實早已被反復驗證過。
反觀國產新能源,雖然這兩年卷得厲害,但很多品牌一款車生命周期就兩三年:
平臺沒穩(wěn)定,核心部件還在不斷試錯。
說它“好用”可以,但你真要說“耐用”?還真沒人敢打包票。
更不容忽視的是:出了問題,特斯拉也算得上“雖然冷淡但不甩鍋”。
不存在某個城市4S店故意拖延、要你“曝光”才能解決。
但部分自主品牌就不同了。
有時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進行輿論操控;
甚至極端情況下,還認為車主影響了商譽,要求其道歉。
這兩者情況一結合,自然而然的,很多“”圖穩(wěn)定的消費者“”就只考慮特斯拉了,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