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仁
“好玩”可以更好激發(fā)科學好奇心,“能懂”則可以更好滿足科學求知欲
“我要送你一個‘芯片’!”兒子的同學信誓旦旦地說。我以為這不過是7歲孩子隨口一說,沒想到小朋友真的從口袋里摸出一個小電路板?;丶液笪易屑氂^察這個“芯片”,它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電源開關電路板,似乎是從某個玩具上拆下來的。
芯片無處不在,芯片改變生活,現(xiàn)代社會早已離不開芯片。嚴格意義上說,電路板和芯片是包含關系而非等同關系。但問題的真正重點在于,一個稚童已經認識了芯片、懂得了芯片的重要。這不由得讓我驚嘆。
搜索相關新聞,不少地方在義務教育階段就開始抓芯片教育。比如重慶江津區(qū),不久前啟動“少年科學院”雛鷹計劃訓練營,小學組的專業(yè)老師引導孩子動手拆解電子設備,用顯微鏡觀察芯片上的“電子迷宮”,搭建智能電路模型。又如浙江紹興越城區(qū)的皋埠中學,直接把教學光刻機搬進教室,推出《芯動少年》課程,并邀請高校學者、研究人員前來授課。為孩子們解芯片奧秘、講量子力學、談人工智能、話醫(yī)學未來,專業(yè)人士無疑具有關鍵作用。
家長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拔苗助長絕非良事,會損害孩子學習自驅力和心理健康,但在孩子能夠理解的基礎上開展科學教育,值得嘗試。一次在逛科技館時,碰到一支由小學生組成的研學小隊,帶隊老師耐心講解鐵礦石如何冶煉成生鐵和鋼、古代人如何利用水力等知識,跟在后面的學生家長竟然也人手一本知識點手冊。課堂教育受限于時長和學科,不可能包攬全部啟蒙職責。許多啟蒙內容,課堂教育都已經“推了窗”“叩了門”,如果家庭教育可以及時跟進,幫孩子推窗見“景”、進門悟“道”,這樣的啟蒙肯定效果更好。
科學啟蒙是需要良器的。市面上能買到的兒童科學實驗套裝琳瑯滿目,但多數(shù)停留在“好玩”層面,對科學原理的通俗講解相對較少。以科普、百科為旗號的立體書、翻翻書、洞洞書,也多停留在現(xiàn)象描繪、現(xiàn)實陳述層面。諸如懸索橋如何受力、電能如何產生、火箭為什么能沖出地球之類的“原理之問”,也有童書涉及,但數(shù)量占比就少得多了??茖W啟蒙光“好玩”還不夠,還要“能懂”?!昂猛妗笨梢愿眉ぐl(fā)科學好奇心,“能懂”則可以更好滿足科學求知欲。好奇心爆棚、求知欲強烈,青少年才能從小打牢科學素養(yǎng)的根基。
去年底修訂施行的科學技術普及法,不僅明確了中小學校的科學教育責任,同時還提出,學前教育機構應當根據(jù)學前兒童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加強科學啟蒙教育。因勢利導,充分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未來科學海洋里將擁有更多自由遨游的健將。
今天,科學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新征程中正散發(fā)著愈發(fā)深厚和迷人的魅力。努力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引導孩子編織當科學家的夢想,未來的國之棟梁值得期待。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7日 05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