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中國核潛艇一旦駛離港口,就如同舞臺中央被聚光燈鎖定的表演者,毫無遮掩。
其每次行動軌跡,都會被日本自衛(wèi)隊與美國第七艦隊“寸步不離”地掌握。
日本媒體甚至能輕而易舉地披露中國核潛艇的詳細動向與技術參數,仿佛播報天氣那樣隨意。
然而,如今形勢已發(fā)生根本性逆轉。
美日構筑“天網密布”
上世紀冷戰(zhàn)尾聲,美軍的全球偵測系統(tǒng)達到巔峰,其中最神秘且最具威脅性的部分,是海底的“SOSUS”監(jiān)聽系統(tǒng)。
這一遍布深海的聲學探測網絡,猶如鋪設在大洋深處的巨大蛛網,只要有潛艇經過,哪怕相隔數千公里,也能被“聽見”。
作為美國在西太最親密的盟友,日本深知這套系統(tǒng)的威力,因此早在沖繩、宮古海峽、對馬海峽等關鍵節(jié)點協(xié)助部署了SOSUS陣列。
與此同時,他們還在本土設立了橫須賀、佐世保和白灘三大美軍核潛艇停泊基地。
這些基地一個比一個更接近中國海域,佐世保距離東海與黃海僅數百公里。
在中國核潛艇必經之路上,日本部署了雷達、監(jiān)聽設備、P-3C反潛巡邏機和驅逐艦,嚴密布控,滴水不漏。
在如此嚴密的監(jiān)視下,我國早期的091型核潛艇幾乎毫無隱蔽性可言。
它們水下航行時噪音高達160分貝,仿佛水下樂隊正在舉辦一場交響音樂會,無需雷達,僅憑聲音就能判斷其存在。
更為嚴峻的是,這種狀況持續(xù)了整整二十多年。
屈辱銘刻在鋼鐵上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核潛艇每次出海巡航,都會遭遇美日“反潛小組”的圍追堵截。
那段鮮為人知卻令人難忘的時期,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隱痛。
1994年10月,一艘執(zhí)行任務返航的403號漢級核潛艇,在黃海海域遭遇美軍“小鷹”號航母戰(zhàn)斗群。
美方不僅未按國際慣例避讓,反而調頭逼近,并派出S-3反潛機投下聲吶浮標,企圖鎖定潛艇位置。
面對挑釁,中國海軍緊急出動艦載機與北海艦隊戰(zhàn)斗機升空支援,雙方一度在空中形成對峙局面,局勢緊張至極。
那一次,我們硬撐了三天三夜,在聲吶“轟炸”中、在被鎖定的危機下,不斷下潛、規(guī)避、等待支援。
最終,在蘇-27戰(zhàn)機“鎖定”小鷹號航母的威懾下,美方才被迫撤離。
但這并非勝利,而是以極大代價換來的“未吃虧”。
從那一刻起,我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中國必須打造自己的“隱形潛艇”。
技術突破
要實現隱身,僅靠躲避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噪音問題。
中國核潛艇的發(fā)展歷程,本質上就是一場與“聲音”的較量。
從最初的W級仿制,到033型國產化,再到完全自主設計的093型,每一次升級都在朝“靜音”和“隱蔽”兩個方向邁進。
尤其是093B型核潛艇的問世,標志著一次重大轉折。
該型潛艇通過優(yōu)化核動力系統(tǒng)、結構設計與吸聲涂層處理,水下噪音降至118分貝,幾乎與普通民用船只相當。
更關鍵的是,它具備水下發(fā)射反艦導彈的能力,真正實現了“藏得住、打得準”。
2018年1月,093B完成了一次堪稱“傳奇”的任務,成功穿越被日本稱為“固若金湯”的宮古海峽。
當天,日本派出兩艘護衛(wèi)艦、三架P-3C巡邏機對相關海域展開全面搜尋,卻毫無收獲。
直到任務結束,093B已“高舉國旗”浮出水面,安全返航。
這一幕仿佛是中國多年來積壓的壓抑,在深海中終于得以釋放。
而在中國揚眉吐氣之際,美國與日本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慮。
美日的憂慮
此次失敗讓日本自衛(wèi)隊感到空前壓力。
他們意識到,曾經“一找就準”的中國潛艇,如今開始變得“無影無蹤”,從“盡在掌握”到“毫無蹤跡”,這才是最令人恐懼的變化。
于是,日本不甘心地加快了監(jiān)聽系統(tǒng)的升級。
他們將SOSUS系統(tǒng)升級為“島鏈探測網絡”,通過海峽、島鏈、熱點海域三個層級布局,整合水下監(jiān)聽、岸基聲吶與衛(wèi)星監(jiān)控,構建“一體化情報系統(tǒng)”。
日本不再只是被動監(jiān)聽水下噪音,而是建立潛艇聲紋數據庫,為每一艘中國潛艇建立“聲音檔案”。
未來一旦出現相同聲波信號,即可進行“識別比對”。
看似技術先進,但這也意味著一個前提:你必須“聽見”對方,而現在的093B,正以“無聲”的方式顛覆他們的認知。
回望中國潛艇的發(fā)展歷程,仿佛是在開辟一條深海戰(zhàn)略通道。
從最初的蘇聯(lián)W級常規(guī)潛艇轉讓,到033型仿制擴大,再到035型自主魚雷攻擊潛艇,中國潛艇技術正從“借船出海”邁向“自主造艦”。
隨后登場的093攻擊型核潛艇與094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不僅是型號更迭,更是戰(zhàn)略思維的轉變。
094型搭載“巨浪-2”潛射導彈,具備真正意義上的二次核打擊能力。
而未來095、096型潛艇的出現,將進一步強化深海戰(zhàn)略威懾力,成為中國三位一體戰(zhàn)略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日當然清楚這意味著什么,他們越是升級監(jiān)聽系統(tǒng),越暴露出他們的不安,越是強化反潛部署,越說明他們已無法掌控中國潛艇的動向。
除監(jiān)聽中國核潛艇外,日本也頻繁出現在中國航母周邊。
2025年6月,山東艦編隊在西太平洋進行例行訓練期間,日本自衛(wèi)隊再次“近距離偵察”。
他們出動P-3C反潛巡邏機,緊貼中國艦隊航線飛行。
結果被我方殲-15艦載機嚴密監(jiān)視,兩機距離最近時不足45米。
在長達80分鐘的對峙后,日本反而率先宣稱“中國戰(zhàn)機危險接近,極易引發(fā)沖突”,試圖顛倒是非。
事實是日本飛機主動靠近中國航母編隊拍攝,卻在國際輿論中扮演受害者。
其所發(fā)布的“照片”甚至刻意裁剪,隱藏了其飛機與中國艦隊的近距離接觸。
中國國防部隨即回應,指出日方行為屬于“危險干擾”,不僅毫無意義,還可能引發(fā)誤判,破壞地區(qū)穩(wěn)定,并警告日方若執(zhí)意挑釁,后果自負。
結語
中國核潛艇二十五年的演變,是一段漫長的隱忍與突破,這不僅是技術的飛躍,更是國家戰(zhàn)略自信的體現。
最根本的變化,不是噪音的降低,不是導彈的升級,也不是航速的提升,而是我們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沉默權”,在深海中不被聽聞、不被發(fā)現、不被打擾。
而曾經依靠美軍系統(tǒng)“扮演東亞反潛先鋒”的日本,如今卻在中國殲-15戰(zhàn)機的注視下感到不安,并試圖通過“反咬一口”的方式維系其“反潛霸主”的幻想。
從“了如指掌”到“一無所知”,是對手最恐懼的變化,而對我們而言,這只是邁向深海強國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