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是病入膏肓了嗎,怎么專挑著自己小弟們的命門動刀?。?/h5>
今年夏天,美國政府突然對巴西出口產品開出了“50%大招”:聲稱要懲罰巴西購買俄羅斯石油,結果把自己推上了世貿組織的被告席。
巴西政府毫不示弱,立刻向世貿組織發(fā)起訴訟,怒斥美國突破關稅上限,違背最惠國原則。巴西總統(tǒng)盧拉公開叫板,痛斥這是赤裸裸的單邊制裁,號召金磚國家團結起來,一起捍衛(wèi)多邊貿易秩序。
不止巴西,印度也在“吃虧”后亮出自己的應對——原本打算再買幾架美國P-8I反潛機,結果因美國對印度征收25%新關稅,幾架飛機的追加訂單成本一下從22億美元猛漲到近36億美元,印度國防采購委員會只好按下“暫停鍵”。按照印度的意思,這意思恐怕不是對美國產品質量有意見,而是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對方:關稅這桿大棒,咱們也能招架!
與此同時,歐洲陣營的西班牙也沒打算甘心受制。
西班牙國防部在新一輪國防預算里劃了個“原則”:85%的軍購必須來自歐洲本土,這一下子,把原本62.5億歐元的F-35訂單踢到了“無限期擱置”檔。不再依賴美國隱形戰(zhàn)機,轉而押寶“臺風”戰(zhàn)機和歐洲未來作戰(zhàn)空中系統(tǒng),這不僅讓洛克希德·馬丁坐立不安,也讓歐洲安全自主的議題再度升溫。
再來看臺灣。
在這場反美浪潮中,臺灣地區(qū)的處境尤為尷尬。據觀察者網 8 月 6 日報道,臺媒《鏡周刊》援引業(yè)內高層人士爆料,若臺灣地區(qū)想獲得與日、韓同等的 15% 關稅待遇,特朗普要求在 “臺積電入股英特爾 49%” 或 “再投資 4000 億美元” 中 “二選一”。
消息一出,島內迅速炸鍋。不少人都表示
“英特爾都病入膏肓了還要入股,到時候我們得跟著一起死!”
“舔狗舔到最后一無所有,快醒醒吧!”
“賴清德的位子還不如我來當,真是窩囊!”
臺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巨頭,若接受前者,將面臨技術主權的喪失;若選擇后者,巨額投資將對其財務造成巨大壓力。然而,臺積電并未正面回應這一要求,僅表示目前在美國的投資計劃仍為先前已公布的 1650 億美元。臺灣《工商時報》評論稱,這是美國對臺灣科技產業(yè)的 “掏空式” 壓榨。
這些看似分散的事件,實則共同指向一個核心:美元霸權的根基正在動搖。
過去十年,全球石油貿易用美元結算的比例,已經從接近八成跌到五成多。沙特賣給中國石油敢收人民幣,俄羅斯賣給印度的油用盧比結算,伊朗和巴西也在用本幣換本幣。雖說美元依然是大多數(shù)國家的首選結算貨幣,但那道護城河開始出現(xiàn)裂縫。
特朗普一再打出高關稅牌,想把關鍵產業(yè)留在美國本土,同時通過強硬談判逼人就范,但新興市場國家沒閑著。印度、巴西和西班牙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面對高關稅,他們可以選擇訴諸多邊組織、停擺軍購、招標本土產品——哪怕只是“不買”這么簡單,也足以讓美國心頭一緊。
更重要的是,中國一直在推本幣結算和人民幣國際化。
央行的多邊貨幣互換協(xié)議、跨境人民幣支付系統(tǒng)(CIPS)逐步鋪開,為國際貿易提供了美元之外的選項。金磚國家的本幣結算占比雖未達到文中傳言的35%,但增長勢頭明擺著。
所以,當印度的飛機訂單被迫暫停,巴西律師函發(fā)到世界貿易組織,西班牙軍購賬本重寫,臺灣對于關稅和投資的焦慮,都在說明一件事:美元霸權還沒有馬上倒臺,但曾經無可撼動的優(yōu)勢正在被一點點蠶食。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是個人都能看見,美元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