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8月7日電(記者田宇、胡拿云)這幾天,廣東出現(xiàn)大范圍強降雨過程,讓人感覺“雨下個沒完”。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從3日至5日連續(xù)將防汛應急響應從Ⅳ級調整至Ⅱ級。國家防減救災委6日對廣東啟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響應。在廣州、肇慶、清遠等地,出現(xiàn)內澇、樹木傾倒、甚至發(fā)生山洪、道路塌陷。廣東這輪降雨為何下得如此猛烈?它又將持續(xù)到何時?
8月6日,工作人員在廣東肇慶鼎湖區(qū)鼎湖山風景區(qū)門口用電鋸切割被沖倒的樹木。新華社記者 肖恩楠 攝
這輪降雨強度為何這么大?
要解析這輪強降雨的成因,不妨先從降雨的基本原理說起。簡單來講,形成降雨需要三個核心條件:一是“動力抬升機制”,二是“充足的水汽”,三是“較多的凝結核”——空氣中懸浮的塵埃、煙塵等微粒,能讓水汽更易附著、聚集,進而形成云層。具體可以這樣理解:當含有大量水汽的濕潤空氣快速上升時,由于高空溫度較低,水汽會因降溫而凝結成雨滴,最終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要解開廣東本輪強降雨的成因,不妨聚焦幾個關鍵的氣象“推手”:
首先是抬升機制源于低渦。它和臺風很像,甚至可以形容為“在陸地上的臺風”。低渦生成于陸地,一般覆蓋范圍在200公里至2000公里以內,而臺風生成于海上,通常覆蓋范圍在2000公里以上。在北半球,低渦系統(tǒng)依靠逆時針旋轉產生較強的輻合上升氣流,像一臺高效“抽水機”,不斷抽吸周邊水汽,與干冷空氣碰撞后,極易形成降雨和強對流天氣。
其次是水汽條件來自季風。目前,強盛的西南季風攜帶著海上的大量暖濕氣流進入廣東,為降雨提供了充足“燃料”。
兩者的“配合”從8月初便已啟動:8月1日,低渦出現(xiàn)在廣西,2日起逐漸進入廣東,低渦將西南季風的暖濕水汽不斷“抽上來”,水汽不斷快速抬升、凝結,最終在低渦周圍形成持續(xù)性暴雨。
更值得關注的是,此輪降雨過程中還存在“列車效應”。一連串雷雨云團先后影響同一地方,就像列車的不同車廂先后經過同一鐵軌,導致一個地方出現(xiàn)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這也是網友戲稱“天漏了”的原因,此類持續(xù)強降雨易引發(fā)城市內澇、山洪等次生災害。
廣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國杰認為,這輪強降雨和副熱帶高壓以及季風槽有關。從氣象觀測資料看,8月3日至5日,副高系統(tǒng)以一個近似向左傾斜的“凹”字形態(tài)在我國南方存續(xù),而廣東、廣西、福建一帶正處在“凹”字的空缺部分。在空缺部分中,有一條活躍的季風槽,持續(xù)為廣東及周邊省份帶來強降水。
8月6日,工作人員在廣東肇慶鼎湖區(qū)鼎湖山風景區(qū)門口清淤(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肖恩楠 攝
這輪降雨什么時候能停?
答案是快了!因為副熱帶高壓要把低渦“擠出”廣東了。氣象部門預計,7日,隨著低渦進一步遠離,廣東本輪強降水過程結束;8日,廣東大部市縣多云間晴天,午后局部有(雷)陣雨。
雨停之后,副熱帶高壓將重新“接管”廣東,各地氣溫將開始回升,最高溫將普遍介于34℃至37℃。西南季風依然攜帶暖濕氣流,又將開啟“桑拿天”模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防災減災工作仍不可掉以輕心。廣東省氣象局6日提醒,要注意防御強降水及其引發(fā)的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城鄉(xiāng)積澇、山洪、中小河流域洪水等次生災害,謹防災害疊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