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筆直言/文
當北京海淀某教室的海報打出 “大一新生暑期蓄力,入學搶跑一步” 時,這場“軍備競賽”已經(jīng)突破了年齡的最后防線 —— 連18歲的準大學生,都要被塞進 “高大銜接班” 繼續(xù)刷題。從 “幼小銜接” 到 “高大銜接”,搶跑的鏈條終于焊死了人生的每一個轉(zhuǎn)折,而那些剛走出高考考場的年輕人,連喘口氣的資格都被剝奪了。
教育機構(gòu)早已把 “銜接” 做成了一本萬利的生意。他們炮制出“保研陪跑班”,把 38 個月的學習計劃細化到每周;推出 25 天填鴨式的 “大學預備營”,喊出上萬元的天價;甚至給高考英語147分的孩子推銷六級預科班。在這些機構(gòu)的話術(shù)里,所謂 “銜接” 不過是把應(yīng)試教育的枷鎖從中學無縫對接給大學,用 “社交技巧”“目標管理” 的速成套路,給剛成年的學生套上更緊的桎梏。
復旦大學朱大潛院士早就點破:大學與中學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自覺” 二字 ——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從標準答案到開放命題,這種學習方式的蛻變,才是真正需要銜接的 “鴻溝”。但現(xiàn)在的銜接班在做什么?用12小時填鴨式教學代替自主閱讀,用 “保姆式規(guī)劃” 取代獨立思考,把本該是心理過渡期的暑假,變成了另一場高壓應(yīng)試。當18歲已經(jīng)具備理性決策能力時,我們卻在逼他們退回 “被安排” 的嬰兒狀態(tài)。
家長的焦慮成了最好的燃料?!皠e人都在學,我們不學就落后” 的恐慌,讓 “銜接” 成了無法拒絕的魔咒??蛇@些父母忘了,18 歲的成人禮,從來不是靠提前修幾門課來證明的。古希臘青年靠守護城邦邊界確認成年,非洲部落少年憑荒野生存贏得尊重,而今天的年輕人,連一個自主安排的暑假都得不到 —— 他們的 “成年資格”,竟要靠機構(gòu)頒發(fā)的 “銜接結(jié)業(yè)證” 來認證?
教育的真諦,從來不是讓每個階段無縫銜接,而是給成長留足試錯的空隙。18 歲的夏天,本該有通宵看球的狂歡,有背包獨行的冒險,有對著星空發(fā)呆的迷茫 —— 這些看似 “無用” 的時光,恰恰是自我覺醒的土壤。當所有時間都被 “有用” 的課程填滿,當所有選擇都被 “正確” 的路徑框死,我們培養(yǎng)出的不過是精準執(zhí)行指令的機器人,而非能獨立判斷、勇于擔當?shù)某赡耆恕?/p>
叫停這場瘋狂的 “銜接”,不需要復雜的解決方案。家長后退一步,收起 “為你好” 的安排;社會警惕起來,揭穿教育機構(gòu)的焦慮營銷;更要承認 “暫時落后” 比 “虛假領(lǐng)先” 更有價值。畢竟,人生不是 100 米沖刺,那些在 18 歲學會 “自己選、自己扛” 的年輕人,就算慢了半拍,也終將跑贏被規(guī)劃好的全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