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這兩句詩,道盡了盛唐的繁華與荒唐。但當電影《長安的荔枝》鏡頭掃過歷史的長卷,我們才看清:那千里奔襲的驛馬背后,是九品小吏李善德賭上性命的職場突圍。
電影中,奉命將嶺南鮮荔枝運抵長安的唐朝公務員李善德,用一場橫跨五千里的生死狂奔,踐行著杜甫贈予他的三條生存法則:和光同塵、雨露均沾、眾人抬轎。這些誕生于盛唐官場的智慧,至今仍在寫字樓的格子間里回響。
1 和光同塵:收起棱角,才能穿過狹窄的門
電影開場,李善德拿到荔枝使牒時,同僚們或假意恭喜,或暗中竊笑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這個在司農(nóng)寺算清了三十七年糧草賬的老實人,從沒想過自己會被推上風口浪尖 —— 要知道,嶺南荔枝三日便腐,而長安與嶺南相隔五千余里,這簡直是個必死無疑的任務。
在曲江池畔的酒肆中,杜甫看著愁眉不展的李善德,緩緩道出:“和光同塵,不要顯得自己太聰明?!?初到嶺南時,李善德還不懂這個道理。電影中,他拿著朝廷文書硬闖節(jié)度使府,被侍衛(wèi)按在泥地里的狼狽場景,讓觀眾深切感受到他的固執(zhí)。他怒斥驛卒偷換荔枝,反被當?shù)毓倮袈?lián)手刁難的情節(jié),更是將職場的復雜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直到被整得幾乎喪命,他才在大雨滂沱的夜晚,望著窗外搖曳的燭火明白:職場不是算術(shù)題,不是你占理就能行得通。
北宋名相王安石變法期間,呂惠卿的故事同樣詮釋了職場生存的智慧。作為王安石變法的得力助手,呂惠卿起初與司馬光等保守派針鋒相對,寸步不讓,雙方矛盾日益激化。直到他意識到,一味對抗不僅阻礙變法推進,還會樹敵過多。
于是,呂惠卿轉(zhuǎn)變策略,在朝堂議事時主動傾聽保守派意見,甚至在無關(guān)緊要的議題上適當妥協(xié)。表面上看,他似乎弱化了改革派的強硬立場,實則通過這種溫和的方式,減少了變法的阻力。他巧妙周旋于兩派之間,爭取到了更多官員對變法的支持,讓青苗法、市易法等重要改革措施得以順利推行。
后來,呂惠卿在處理地方官員問題上,更展現(xiàn)出靈活變通的智慧。一位因循守舊的老官員,在執(zhí)行新法時屢屢敷衍塞責,旁人都建議將其革職查辦。但呂惠卿卻選擇親自與其溝通,了解到對方并非反對變法,只是對新政策理解不足。于是,他安排專人對這位官員進行指導,幫助其掌握新法要點。最終,這位官員不僅積極推行變法,還在地方上取得了顯著政績,贏得百姓贊譽。
現(xiàn)代職場何嘗不是如此? 你或許看不慣同事的圓滑,受不了領(lǐng)導的官僚,但真要做成事,就得學會與不同特質(zhì)的人共處。收斂鋒芒不是妥協(xié),而是為了在狹窄的生存空間里,悄悄打開一條通路。就像電影中李善德最終學會的:給驛卒遞塊餅,向船家道聲謝,讓每個普通人都愿意幫你一把,遠比單打獨斗更有效。
2 雨露均沾:分得出利益,才接得住機會
電影中,李善德在嶺南摸索出 “雙層甕藏法” 和 “鹽洗保鮮術(shù)” 時,臉上露出的自信笑容,讓觀眾以為他勝券在握??僧旂R頭切換到長安,他才發(fā)現(xiàn)更大的難關(guān)在等著他 —— 兵部不肯調(diào)驛馬,戶部不愿出糧草,司農(nóng)寺更是處處使絆子。直到他在杜甫的茅舍中傾訴困境,杜甫輕嘆一聲點破:“你把功勞都占了,誰還肯幫你? ” 他才恍然大悟,連夜修改文書,將各部門的 “功勞” 一一寫進章程:兵部協(xié)調(diào)有功,戶部調(diào)度有方,就連原本刁難他的司農(nóng)寺,也成了 “統(tǒng)籌全局” 的功臣。
電影中胡商蘇諒那句直白的臺詞點破現(xiàn)實:“天下人忙忙碌碌,不過為了碎銀幾兩。你不肯分利,誰愿陪你冒險?” 李善德最終的解決方案,是讓每個參與轉(zhuǎn)運的部門都能從 “荔枝項目” 中獲得好處 —— 驛站能領(lǐng)到額外補貼,船夫能得到朝廷嘉獎,就連地方官也能在政績簿上添上一筆。利益鏈條一形成,原本推諉的各方立刻變得積極起來的情節(jié),生動地展現(xiàn)了利益共享的重要性。
這種智慧,在晚清官場也有印證。當時官場有句俗語:“不貪不濫,一年三萬?!?但胡林翼遇到的那位 “目標明確” 的縣令,在賺夠三千兩后,主動將多出的三百兩上交,分文不取。這種 “見好就收” 的克制,反而讓胡林翼對其更加信任,后來多次委以重任。
職場中,很多人輸就輸在 “只想獨吞蛋糕”。項目做成了,忙著往自己臉上貼金;獎金發(fā)下來,算計著怎么多占一份。卻不知,一次獨占功勞,可能失去十次合作機會;一回利益獨吞,必然埋下百個隱患。就像電影中李善德最初的遭遇:你把所有好處都攥在手里,就別怪別人在你路上挖坑。真正的高手都懂:先考慮別人能得到什么,再談自己想收獲什么。
3 眾人抬轎:你幫人搭橋,人才為你鋪路
電影中,李善德最絕望的時候,不是荔枝在暴雨中腐爛的揪心畫面,也不是被節(jié)度使威脅的緊張時刻,而是當他以為自己掌握了轉(zhuǎn)運秘訣,卻發(fā)現(xiàn)沒人愿意配合的無助場景。直到他憶起杜甫臨別時的叮嚀:“花花轎子眾人抬,你不抬人,人怎會抬你? ”
在嶺南時,電影用一系列溫情的鏡頭展現(xiàn)他曾把僅剩的干糧分給饑餓的驛卒;暴雨沖毀道路時,他幫山民修補茅屋;甚至在被小吏刁難時,也不忘送上幾句好話。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意,后來都成了他的助力:驛卒幫他搶運荔枝,山民為他指引近路,就連曾刁難他的小吏,也在關(guān)鍵時刻通風報信。
職場中的 “抬轎”,從來不是阿諛奉承那么簡單。有觀眾在影評里寫道:“發(fā)表文章時把領(lǐng)導名字放前面,不是虛偽;項目成功后先感謝同事,不是客套?!?這背后是懂得尊重他人付出的智慧。就像電影中李善德最終學會的:把功勞分給那些熬夜抄錄文書的小吏,感謝那些冒雨趕路的驛卒,甚至在給朝廷的奏折里,特意提到為他縫補行囊的妻子。
胡林翼對此深有體會。他在湖北推行改革時,遇到最大的阻力是地方鄉(xiāng)紳。但他沒有強硬打壓,而是邀請鄉(xiāng)紳參與辦學、修堤,讓他們在地方事務中擁有話語權(quán)。結(jié)果原本的反對者,變成了改革的支持者。他曾說:“能容人處且容人,能讓人處且讓人,畢竟路要大家走。”
現(xiàn)代職場的本質(zhì),是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的互相支撐。你今天幫同事完成一個報告,明天他可能在你被刁難時站出來;你此刻為下屬爭取一次機會,將來他或許能在關(guān)鍵時刻拉你一把。就像電影中李善德最終領(lǐng)悟的:那些你曾經(jīng)抬過的 “轎子”,終會在你需要時,組成抬你的隊伍。
4 千年未變的生存哲學
電影中,杜甫那句 “千古艱難唯做事,一事功成萬頭禿” 以字幕形式出現(xiàn),意味深長。李善德最終把鮮荔枝送到了長安,卻也付出了被流放嶺南的代價。站在長安城墻上回望時,他感嘆:“我贏了,卻好像失去了更多?!?這一幕,讓觀眾深刻感受到職場成功背后的沉重。
這或許就是職場的真相:沒有完美的成功,只有權(quán)衡后的前行。和光同塵不是同流合污,而是為了更好地抵達目標;雨露均沾不是放棄原則,而是明白合作需要利益基礎(chǔ);眾人抬轎不是圓滑世故,而是懂得沒有人能獨自成功。
今天的我們,何嘗不是另一個李善德?每天擠地鐵上班,為 KPI 焦頭爛額,在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中小心翼翼。房貸是我們的 “荔枝”,績效是我們的 “轉(zhuǎn)運令”,而那些職場法則,依然是穿越困境的指南針。
就像電影中李善德在嶺南荒野中,看著腐爛的荔枝說的那句話:“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而這三條來自盛唐的智慧,或許能讓我們在奔向終點時,走得更穩(wěn),也更從容。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贊支持阿布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