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籃亞洲杯再勝印度,成績看似穩(wěn)固,卻難掩背后選人用人的亂象,尤其郭士強教練的調度招致不少質疑。這場比賽,余嘉豪和高詩巖的表現(xiàn)成了焦點,前者在籃下軟弱無力,后者進攻低效被對手頻頻擊穿,甚至被印度隊員在他頭上砍下13分,成了“活靶子,這無疑給球隊淘汰賽之路蒙上一層陰影。中國男籃贏球是贏了,但贏得不踏實,也讓球迷們對后續(xù)比賽更加擔憂。
先說余嘉豪,這名中鋒打了17分鐘卻只拿到4分,命中率6投2中,關鍵籃下二次進攻三次沒進,面對印度這樣一個實力明顯不強的對手都沒能站穩(wěn)腳跟,何況接下來碰上實力更強的隊伍,難免讓人懷疑他的作用到底幾何。更別提他防守端的軟弱,面對對方內線輕松得分,完全看不出一個國手該有的穩(wěn)定性和威懾力。李祥波末節(jié)被打了8分鐘,2米高的他防印度內線顯得力不從心,郭士強為何不調整,反而讓這兩個防守漏洞同時存在,實在令人費解。
再來看高詩巖,郭士強給了他17分鐘的上場時間,結果5投2中,三分3投1中,僅得5分,進攻效率低到令人咋舌。更尷尬的是,他在場期間被印度隊員在頭上砍了13分,幾次防守直接被突破得分,一個空接、一個三分、一個2+1,甚至還有目送對方上籃的鏡頭,簡直就是自損八百、敵人得利千。這種表現(xiàn)要說沒問題,誰信?上一場運動戰(zhàn)連分都沒得,靠罰球勉強拿下4分,遇到強隊時還能指望他干啥?這不光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更是郭士強選人標準和用人思路的縮影——帶著“私貨上陣,結果給球隊添亂,真是讓人替球隊捏把汗。
這背后反映出的問題很明顯:郭士強的選人策略和臨場調整存在明顯短板,既沒有靈活應變,也沒有嚴格按實力和狀態(tài)排兵布陣,反而讓一些狀態(tài)差、效率低的球員占據(jù)重要位置,難怪球隊面對強敵時會捉襟見肘。中國男籃這幾年一直在尋找穩(wěn)定核心和鋒線支撐,結果關鍵時刻卻被這些“軟肋拖后腿,難免讓人失望。你說巧不巧,球隊贏印度的比賽本該是輕松秀肌肉,結果卻成了暴露短板的舞臺。
當然,贏球是硬道理,亞洲杯小組賽拿下第二場勝利說明中國男籃肯定還沒到完全崩盤的地步,陣容深度和戰(zhàn)術體系也不是全無亮點。但問題是,球隊的底氣和未來卻不能靠這些勉強拼湊的球員撐起來,尤其關鍵位置上的低效和防守漏洞,若不及時調整,淘汰賽面對更強對手絕對吃大虧。球迷們的怒火不只是針對某場比賽的表現(xiàn),更是對整個選人用人機制的失望和無奈。
綜上所述,郭士強的用人邏輯亟待反思,余嘉豪和高詩巖的表現(xiàn)成為球隊短板的縮影,讓中國男籃在亞洲杯的晉級路上蒙上陰影。希望接下來教練組能擺正心態(tài),真正拿出對球員狀態(tài)和實力的客觀判斷,別再讓“私貨拖累球隊,也別讓球迷的期待一次次變成失望。畢竟,亞洲杯不僅是贏球,更是備戰(zhàn)更大舞臺的試金石,別讓這些“擺爛表現(xiàn)演變成習慣,打磨出真正有競爭力的國手,才是正經(jīng)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