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來旅游的,不是來挨打的”!
僅僅因為1500元的漢服套餐和店家的一個承諾,一位母親被打進了醫(yī)院,腦震蕩、雙肺挫傷。
8月5日,當這個新聞被各大媒體曝光之后,西安文旅評論區(qū)直接淪陷了,還有一些去過西安的游客紛紛開始曝起黑幕,央媒果然沒說錯....
西安老板打暈游客
一切的崩壞,源于一份1500元的套餐和一句信誓旦旦的許諾。
在西安大雁塔景區(qū)的“梔子花開漢服館”,王女士為全家選了漢服體驗。店家說得承若:保證60張底片,精修10張,如果趕時間,加個微信就能在線選片。
說實話,像王女士這樣帶著孩子出門旅游的,簡直再貼心不過。
可這份體貼,從付完款的那一刻就煙消云散了。
實際過程中,攝影師全程心不在焉,三個場景,咔咔六十下,就算完成任務。想多要一張親子合影,都得好說歹說地求。
第二天,當王女士急著趕火車,提出微信選片時,竟被店家一口回絕。
老板先是推脫“師傅下午才來”,隨后又要求王女士必須現(xiàn)場選片。
氣不過的王女士只能更改行程,親身去往了漢服館,發(fā)現(xiàn)根本沒人之后,她選擇了報警。
店家眼看拖不過去,警察都來了,老板干脆玩起了消失。
王女士和三個孩子,就在那家店里,從上午一直耗到下午,干等了四五個小時。
當老板終于出現(xiàn)時,王女士忍不住向旁邊圍觀的游客抱怨了幾句,想提個醒。
就這么幾句話,徹底引爆了老板。沒有爭吵,沒有理論,一個沙包大的拳頭直接揮了過來,王女士當場被打暈在店門口。
送往醫(yī)院檢查后,診斷書上赫然寫著:腦震蕩,雙肺挫傷。
央媒果然沒說錯
這樁鬧劇,迅速在網(wǎng)上炸開。
根據(jù)官媒報道顯示,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的大雁塔派出所出警后,直接就把這家店的老板帶走了,還出具了《行政案件立案告知書》,說30天內會給出結果。
可到現(xiàn)在為止,這家店的老板連個道歉都沒有,更別說賠償了。
王女士躺在病床上,錄下視頻,哭訴著自己的遭遇,說三個孩子在賓館沒人管,連飯都吃不上。
揪心的一幕,讓無數(shù)網(wǎng)友瞬間涌向了西安文旅的官方賬號。人們追著問,要一個說法,一個公道。
面對排山倒海的質問,那個賬號卻選擇了最不明智的做法——悄悄關閉了評論區(qū)。
這一關,關上的不只是評論,更是溝通的渠道和解決問題的姿態(tài),無異于給熊熊燃燒的輿論又添了一把新柴。
事情繼續(xù)發(fā)酵,更讓人心寒的細節(jié)浮出水面。王女士后來投訴才發(fā)現(xiàn),這家店在市場監(jiān)管部門那里早就是掛了號的“??汀?,投訴不斷。
監(jiān)管部門打電話過去,店家直接不理。打人之后,店鋪甚至照常開門營業(yè)。
無奈之下,王女士發(fā)布視頻說,她“認慫了”。因為孩子沒人照顧,她一個外地人,也實在耗不起。
西安的旅游形象被重創(chuàng)
隨著輿論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持續(xù)發(fā)酵之后,這事對西安的旅游形象傷害太大了。
一時間,無數(shù)曾在西安旅游的游客,紛紛在網(wǎng)上揭露西安景區(qū)的各種黑幕。
有人說,大雁塔附近的漢服店,宰客一個比一個狠。有人說,當年在兵馬俑門口,被忽悠花大價錢去看了一個粗制濫造的蠟像秦始皇。還有人抱怨,回民街一碗油潑面,面里的幾顆花生居然要單獨收費。
一位網(wǎng)友甚至翻出十一年前的舊賬,就因為一次不愉快的經歷,讓他至今對西安再無好感。
但這種旅游生態(tài)的惡化,卻并非西安獨有。
就在不久前,重慶洪崖洞也上演過一出“真人快打”。
一位強行招攬游客拍照的紅衣女子,因被游客拒絕,當場破口大罵,污言穢語像機關槍一樣掃射對方全家。
就算進了派出所,她還敢叫囂著要找人報復。
看看這些事,何其相似。起因都是旅拍、攬客這種小生意,處理方式卻直接從服務問題,升級為辱罵甚至暴力。
重慶事件后,央媒曾痛斥這類“三步一攔、五步一拽”的強制服務是貼在城市臉上的“狗皮膏藥”,呼吁根治。
信息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諷刺的是,早在2016年,西安就因“一日游”亂象被央視曝光,三家3A景區(qū)因此摘牌。
這么多年過去,熟悉的劇本還在上演,只是換了個舞臺。
宣傳與現(xiàn)實的反差
吊詭的是,這座城市的另一面,又是如此的光彩照人。
這些年,西安在文旅宣傳上下的功夫,誰都看得見。
從“非遺進街區(qū)”到大唐芙蓉園的“長安舞會”,再到各種博物館推出的AR體驗和元宇宙互動,這座古都擁抱新潮的姿態(tài),比誰都積極。
宣傳片里,它是盛世長安,恢弘大氣。數(shù)據(jù)報表上,它是游客如織,國際聞名。
可游客的手機里,錄下的卻是另一番景象。一邊是精心制作的城市宣傳片,一邊是游客被打后充滿恐懼和憤怒的實拍視頻。
正如那句老話說的: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個別商家的惡劣行為,可能會毀掉一座城市多年來辛苦打造的旅游形象。
一位陜西本地人在網(wǎng)上留言,話說得懇切:“不護短,所有旅游景點周圍,凡是坑人的、打人的門店,就該一律關門走人,否則西安的良好形象,全讓他們給敗光了!”
做生意,講的是和氣生財。當一座城市的旅游體驗,需要游客揣著一份詳盡的“避坑指南”才敢出發(fā)時,這本身就是最危險的信號。
暴力是文明的底線,誠信是商業(yè)的基石。人們千里迢迢來到這里,是為了一睹十三朝古都的風采,不是來挨打被宰的。
也希望其他城市能夠引以為戒,未雨綢繆,不要等到出了問題才去補救,畢竟口碑這東西,來之不易,失之易矣!
對此,你們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