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這片充滿紛爭之地,存在著一個公開的秘密——以色列是事實上擁有核武器卻拒不承認的國家。這個國土面積不及北京大小的國家,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2023年度報告顯示,已秘密囤積了超過400枚核彈頭,數(shù)量甚至超過了五常中的中國、英國和法國。
更令人震驚的是,面對國際社會的質疑,以色列政府始終保持著"戰(zhàn)略性模糊"政策,既不承認也不否認擁有核武器,而聯(lián)合國對此竟束手無策。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戰(zhàn)略考量?
以色列的核武發(fā)展史堪稱一部諜戰(zhàn)大片。1950年代末,在首任總理本-古里安的推動下,以色列秘密啟動核計劃。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前夕,以色列成功組裝出第一枚核裝置。面對國際社會的質疑,以色列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不承認不否認"的核政策,這一政策被歷任政府延續(xù)至今。
這種"戰(zhàn)略性模糊"政策的設計初衷極具深意。一方面,它避免了公開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以色列非締約國)的國際壓力;另一方面,又讓周邊阿拉伯國家始終籠罩在核威懾的陰影下。正如以色列戰(zhàn)略學家所言:"讓敵人確信我們有能力反擊,但又不知道具體會在什么情況下使用,這才是最有效的威懾。"
2007年,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分析師揭露,以色列已擁有可搭載核彈頭的"杰里科"系列彈道導彈,射程覆蓋整個中東地區(qū)。更令人擔憂的是,以色列還擁有通過潛艇發(fā)射的核巡航導彈,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
面對以色列的核武庫,國際社會表現(xiàn)出罕見的"集體失語"。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美、俄、法三國從未對以色列核問題施加實質性壓力。
這種雙重標準在2010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大會專門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加入條約并接受核查,卻因美國反對而不了了之。
美國對以色列的"特殊庇護"尤其明顯。1986年,以色列核技術員莫迪凱·瓦努努向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披露了迪莫納核設施內部照片后,竟遭以色列特工誘捕并判刑18年。美國政府對此始終保持沉默。2015年伊朗核協(xié)議談判期間,美國堅持要求伊朗徹底棄核,卻對以色列400枚核彈頭視而不見,這種鮮明對比令國際社會嘩然。
更耐人尋味的是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態(tài)度。盡管迪莫納核設施從未接受過IAEA檢查,但該機構年度報告中對以色列核問題總是輕描淡寫。前IAEA總干事巴拉迪曾坦言:"以色列核問題已被政治化,技術核查讓位于大國博弈。"
以色列核武庫的存在深刻改變了中東戰(zhàn)略格局。400枚核彈頭意味著什么?對比來看,英國現(xiàn)役核彈頭約225枚,法國約290枚,中國在350枚左右。以色列這個人口不足千萬的國家,其核武庫規(guī)模已超過這三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這種不對稱的核優(yōu)勢加劇了地區(qū)緊張。2018年,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公開表示:"如果伊朗發(fā)展核武器,沙特將立即跟進。"這反映了阿拉伯國家面對以色列核壟斷的不安。埃及、土耳其等地區(qū)大國也在暗中提升核能力,中東正面臨新一輪核擴散風險。
更令人憂慮的是核安全隱憂。2021年5月巴以沖突期間,以色列極右翼政客公然威脅使用核武器。雖然這只是政治恫嚇,但暴露出核武器在危機時刻可能被濫用的風險。國際反核組織警告,中東地區(qū)任何核武器的使用都將引發(fā)人道主義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