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主席是人民群眾心中永遠的英雄人物,直到如今,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解救了中國人民于水火之中,讓無數(shù)人民敬仰。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偉大,他帶領著中國從落后走向繁榮強大,他是中國人民的領袖,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中國經(jīng)歷了土地改革、“三反”運動、“五反”運動等等事。
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后時期里,他不想吃藥,也不愿意打針,他靠著自己的堅強意志與身體的疾病做著斗爭,可最終,在1976年,一代偉人毛主席還是與世長辭了。
去世的消息一經(jīng)傳開,舉國上下都為一代偉人的離開而悲痛不已。
現(xiàn)在,我們想要看毛主席,就可以去天安門廣場前邊的毛主席紀念堂看。
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紀念堂在北京天安門,也有很多人都去參觀過,但如果問毛主席紀念堂為什么會建在在天安門,可能很多人都會回答不上來。
有人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毛主席紀念堂建在天安門不是理所應當?shù)膯幔康敵踹x址的時候并沒有這么容易,毛主席紀念堂的修建也是異常的艱難。
在經(jīng)過重重篩選之后,才終于確定位置和設計圖紙,最后,眾人趕工,于1977年將毛主席紀念堂建成,同年9月9日舉行典禮,并開始對外開放。
毛主席紀念堂的選址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為了表達人民群眾對于毛主席的尊敬和敬仰之情,決定為毛主席修建紀念堂。
初步的想法是有了,但是毛主席紀念堂應該建在哪里還沒有確定,于是,四十多位建筑專家從全國各地趕來北京共同商討紀念堂的選址,很多建筑專家都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個月的時間內,專家們最終給出了三十多種方案,經(jīng)過仔細的對比和挑選,最后留下了幾個適合的方案讓大家一起商討。
起初,毛主席紀念堂的選址其實有五個,其中三個是在天安門,一個在香山,還有一個在景山,然而,在當時有很多專家認為在香山建會更好。
我國建筑選址是很有說法的,講究“風水”學理論,不僅要考慮建筑所在地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還要考慮人文環(huán)境。
就像傳統(tǒng)風水學理論當中,住宅最好是坐北朝南,南邊草木繁盛、陽氣充足,而朝南則代表了崇高的地位。
在最初的工作設想當中,眾人一起討論紀念堂的選址,有人認為應該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讓毛主席在清幽之地長眠。
試想毛主席在這山水之間,享受太陽東升,不就代表了“東方紅”嗎?正是符合毛主席領袖的身份。
按照這個想法,專家們各處奔走,想要找到一片環(huán)境優(yōu)美并且不喧囂的山林,但是找到最后,他們卻覺得毛主席一生都在為人民著想,這種方案不能夠表達人民對于毛主席的心意。
后來他們想應該找一處山花爛漫的地方,一個人們可以看到的地方,于是專家們找到了北京的香山。
還有的人認為,應該響應毛主席說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毛主席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是人民偉大的領袖,以前,他總是那么平易近人,待人親和,身后也應該回到人民群眾中去,這毛主席紀念堂應該建在離人民近的地方。
經(jīng)過眾人的討論,最終決定了五個選址。
第一個地點是天安門門前。
1949年,在天安門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這是一個極其有意義的地點,并且天安門是北京的中心,而北京又是政治中心。
只是,天安門門前道路本就容易擁堵,如果在門前建紀念堂,就會更加造成道路堵塞,不利于正常通行,所以這個方案很快就被否決掉了。
第二個地點是天安門北邊的端門位置。
這個位置如果要是想要建紀念堂,那么就要拆掉原本的端門,這個位置后邊對著故宮的午門,前邊又是天安門,并且周圍又能夠連成一片。
拆掉端門,就會破壞故宮的建筑群,所以經(jīng)過考慮,大家認為這也不是最好的方案。
第三個地點是景山公園。
景山公園位置很好,在這里可以看到整個天安門廣場,所以有人提出可以在景山的中軸線上南北方向打通一個山洞出來。
在這里建毛主席紀念堂,高塔型的紀念碑則安置在山頂,夜晚的時候,塔尖上的紅星還會閃閃發(fā)光。
但是這個想法也被否定了,因為要打山洞的話就必然會破壞景山整體的景觀,并且景山前邊正對著護城河,游客數(shù)量多的時候會擁堵,甚至可能發(fā)生踩踏事故,更不利于游客游覽。
第四個地點是香山。
很多專家都想到了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毛主席曾在這里指揮著軍隊,向全國進軍,最終實現(xiàn)了全中國的解放。
專家們主張將毛主席紀念堂建在位于半山的玉華山莊的平臺上邊,而且從這里可以俯瞰整個北京城。
但是這個方案的缺點就在于位置偏僻,相比其它幾個方案,這個就顯得位置遠了些,而且交通不便,所以考慮現(xiàn)實因素就放棄了這個方案。
第五個地點是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南側。
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毛主席紀念堂所在的位置,天安門是北京城的中心,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
這里地理位置優(yōu)越,可以說是四通八達,旁邊還有地鐵,交通便利,方便人民群眾來此參觀,并且這里空地較大,施工方便。
在決定這個方案以后,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確定毛主席紀念堂的具體位置,大家提出了三個想法。
一是就建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旁邊。
但這樣的話,就會讓這兩個不同的建筑變成一個整體,會破壞原有的意義,所以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否決了。
二是建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南側,并且拆除正陽門。
但是如果要拆除正陽門,將毛主席紀念堂建在正陽門的位置,雖然能夠從視覺上達到天安門南北平衡,但是卻會對交通有影響,所以這個方案也被否決了。
三是建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南側,但是不拆除正陽門。
把毛主席紀念堂建在正陽門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正中間,但由于正陽門高度太高,所以在設計時需要格外注意,不能讓正陽門遮擋毛主席紀念堂。最終,這個方案得到了同意。
為何紀念堂正門朝北
我國的很多建筑物都是坐北朝南,也就是說,房子的位置在北側,房屋的背面朝著北方,大門在南邊開。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很喜歡坐北朝南的房子,大家認為,這能夠代表房子的好壞。
但是我們知道,毛主席紀念堂的正門卻不是朝南開的,而是朝北開的。
這是因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方向也是朝北的,也就是面向著天安門城樓,而這都是根據(jù)毛主席的指示。
所以經(jīng)過大家的幾番考量之后,決定這次建毛主席紀念堂同樣門朝北開,兩處建筑方向一致,面對著天安門城樓,同時突出了天安門的中心地位。
不過,紀念堂的門朝北也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在群眾聚集的時候通常會背對著毛主席紀念堂;第二個問題是建筑物坐南朝北,不見陽光;第三個問題是毛主席紀念堂的朝向與人民群眾所習慣的坐北朝南的傳統(tǒng)觀念不同。
針對這些問題,設計師們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對于第一個問題,可以在紀念堂外邊留出來更多的空地,這樣在集會的時候,就會形成人民群眾將毛主席紀念堂包圍起來的樣子,而且還能體現(xiàn)出毛主席和人民在一起。
解決第二個問題就是把紀念堂的南入口設計成和北入口一模一樣,這樣陽光就能照進來了。
第三個問題是觀念問題,很難改變,也沒有什么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讓人民群眾更好地適應了。
在定好最終的方案以后,紀念堂的草圖也繪制完畢,終于,毛主席紀念堂開始著手搭建了。
毛主席紀念堂的建設
1976年11月,毛主席紀念堂開始搭建,也成立了指揮部。
當時,國務院和中央政治局委托李瑞環(huán)從頭到尾負責紀念堂的建設,同時,聘請經(jīng)驗老道的雕塑廠工人顧士元同志雕刻“奠基”二字。
這兩個字,他整整雕刻了一夜,他知道這是為毛主席而雕刻,這是一項光榮的使命。
在毛主席紀念堂的修建過程中,全國上下共有五十個單位趕往北京,來參與紀念堂的建設,記錄在冊的參與人員就有七十八萬人之多。
人們對于毛主席的懷念,都發(fā)自真心,大家都自愿加入到紀念堂的建設中來。
為了給毛主席紀念堂提供最優(yōu)質的建筑材料,全國各地的人民紛紛拿出各自地區(qū)的上等建筑材料,就如貴州江縣苗族岜沙的人民便獻出了一根千年的香樟木。
建筑材料取材的工程量是相當大的,當時要在北京的房山開采漢白玉。
可是房山區(qū)一年漢白玉石的開采量最高也才兩千立方米,但是為了能夠保障毛主席紀念堂的建設如期完成,采礦工人們必須在四個月里開采出一千五百立方米的漢白玉石。
這是一項難以完成的巨大工程,但是房山的人民知道消息后便立刻行動了起來,很多人都加入到了開采工作中來。
不僅是采礦工人,還有很多領導干部、軍人、人民群眾們都加入了這場“開采行動”中來。
在經(jīng)過房山人民的堅持努力下,終于在四個月的期限內完成了這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如期拿出了一千五百立方米的漢白玉石材料。
漢白玉石是開采出來了,可運輸也是一項很大的工程。
承擔運輸工作的是北京市運輸公司,根據(jù)當時的統(tǒng)計,運輸?shù)能囕v中光是汽車就高達2018輛,還有2460輛掛車。
運輸公司不僅要將各處的材料運來,還要將施工的渣土運輸出去,并且還要負責周圍一些建筑物的拆除、園林的綠化管理、道路的路面管理等等一系列的事物。
并且,這些工作都是交叉進行的,每天要有上百輛車同時運轉,才能夠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
可就是如此,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大家還是按照工期完成了任務。
十一月的北京,已經(jīng)是寒冬了。
時間緊,而且任務重,所以施工團隊不分晝夜地加班加點,終于在六個月以后,也就是1977年的5月,毛主席紀念堂終于竣工了。
在毛主席逝世的一周年之前,紀念堂的內外裝修也完成了。
1977年8月18日,毛主席的水晶棺正式移動到了紀念堂當中,兩天后,毛主席的遺體也移入了紀念堂。
1977年9月9日,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時候,舉行了隆重的典禮。
葉劍英同志擔任主持,中國人民解放軍樂隊奏起了《東方紅》,在場全體人員肅立,共同哀悼我們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
人們懷念毛主席的時候,也是在懷念那個有毛主席的時代。
那時,生活充滿了激情,充滿了希望和奮斗,雖然那時候艱苦了點,但人民卻淳樸,整個社會充滿了正氣和偉大的理想抱負,人們在艱苦中追求快樂、和諧的幸福生活,讓自己得到充實。
我們難忘毛主席,難忘那個勞動光榮、激情四溢、身心愉快、無憂無慮的年代。
毛主席一生為人民,一直備受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而如今,將紀念堂建在北京城中心的天安門,也是最合適的地方,與人民大會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還有天安門城樓構成一個雄偉壯觀的場景,同時毛主席也在人民的心中永世長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