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信息|報道|輿情|公益|新聞
目前8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導 讀:本次新聞內容
一:資源整合 打造服務新樣板讓家門口的家政服務惠及群眾
二:主動解決“尋路難”增設標牌解民憂
三:潭柘寺鎮(zhèn)未雨綢繆解心結 精準安置顯溫情
一:資源整合 打造服務新樣板讓家門口的家政服務惠及群眾
推動家政服務進社區(qū)試點工作是2025年市級民生實事重點任務,為扎實推進試點工作開展,區(qū)商務局聯合大峪街道、東辛房街道深入調研,因地制宜采用服務嵌入公共服務設施模式,完成大峪街道月季園二區(qū)社區(qū)、東辛房街道北澗溝社區(qū)試點創(chuàng)建,切實讓家門口的家政服務惠及群眾。截至目前,兩個試點社區(qū)已通過市級民生實事重點任務驗收,累計服務居民超300人次,滿意度達97%以上。
我區(qū)以“資源整合、便民利民”為核心,挖掘社區(qū)公共服務設施中的可用空間,將家政服務嵌入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養(yǎng)老驛站等場所,打造集咨詢、培訓、預約、監(jiān)督于一體的“一站式”平臺,有效破解居民面臨的家政服務信息獲取難、服務價格不透明、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目前,已梳理服務項目20余項,為居民提供精準匹配服務。
同時,突出“試點特色”,打造服務新樣板。大峪街道月季園二區(qū)社區(qū),依托社區(qū)養(yǎng)老驛站現有設備,開展家庭保潔、養(yǎng)老護理、母嬰照料等多樣化服務,同步開設家政知識科普課堂,幫助居民掌握科學清潔、護理技巧。累計開展服務200余次,舉辦相關活動10余場,參與居民超500人。東辛房街道北澗溝社區(qū)創(chuàng)新“家政服務+志愿服務”模式,聯合專業(yè)機構為獨居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免費提供上門服務評估和個性化方案制定。目前,已為社區(qū)13名特殊群體制定服務方案,提供上門服務90余次,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
下一步,我區(qū)將持續(xù)跟蹤試點進展,總結可復制經驗,逐步擴大家政服務進社區(qū)的覆蓋范圍,推動家政服務進社區(qū)工作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為增進民生福祉、構建和諧宜居社區(qū)注入新動能。
二:主動解決“尋路難”增設標牌解民憂
隨著大峪街道增產路社區(qū)32號樓老舊小區(qū)改造工程圓滿結束,嶄新的樓體、平整的路面、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為居民們帶來了煥然一新的生活環(huán)境。社區(qū)工作人員在走訪時發(fā)現,原有的樓號、單元標識在改造中被覆蓋,百姓在新環(huán)境下出現“尋路難”的問題。
社區(qū)工作人員迅速行動,深入小區(qū)實地勘查,發(fā)現除部分樓棟和單元的號碼被遮擋外,還存在標識牌過高或位置隱蔽的問題。此外,有的數字號碼字體太小,遠距離觀察困難,夜晚或光線不佳時更難以辨認。在與外賣員、快遞員溝通時,工作人員還了解到,部分樓棟入口處缺少清晰、獨立的單元號指引牌,訪客需進入樓內才能辨別單元歸屬,加上每棟樓的標識風格一致,缺乏個性化元素和記憶點,為來訪人員快速識別住址增加了難度。
針對實地調研中了解到的狀況,社區(qū)細致梳理具體問題,建立工作臺賬,由黨委牽頭,立即協調原改造設計方、施工方及專業(yè)標識制作單位,共同研究解決方案。方案主要從兩方面進行整改,一方面是提升辨識度,堅持“清晰易辨、方便實用”原則,重新規(guī)劃標識點位,顯著增大樓號字體,細化門戶指引,增設獨立、醒目的單元號標識牌;另一方面,突出樓院特色,立足社區(qū)文化,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和建議,深入挖掘重點服務群體符號,例如制作服務“新就業(yè)群體友好社區(qū)”的單元門牌標識。
嶄新的標識系統一經安裝,效果立竿見影。曾經在樓院內兜圈子的外賣員小李欣慰地說:“以前送餐到這兒最頭疼,一模一樣的樓,轉半天。現在這新牌子又大又顯眼,老遠就認出來了,節(jié)約了送餐時間。”前來探親訪友的張阿姨也連連稱贊:“新牌子真漂亮,在路口一轉彎就能看見,找?guī)滋枠菐讍卧荒苛巳?,不用打電話反復確認位置了?!?br/>下一步,社區(qū)將持續(xù)深化主動治理與精細化治理,以百姓需求為導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讓便民服務更具前瞻性與精準度。
三:潭柘寺鎮(zhèn)未雨綢繆解心結 精準安置顯溫情
近日,潭柘寺鎮(zhèn)桑峪村兩位村民在村干部的攙扶下,來到安置點。他們看著設施周全的房間,緊蹙的眉頭終于舒展。
桑峪村在轉移風險點村民過程中遇到一個特殊的困難:一位村民患有精神疾病,行動不便,對轉移顧慮重重。他既擔憂如廁困難,又怕“給村里添麻煩”。他的哥哥雖有心照料,卻也因弟弟的特殊需求,對安置點條件心存疑慮。盡管當時天空尚未落雨,但暴雨紅色預警就是命令,村干部數次上門勸說,兄弟倆的心結始終未能解開。
關鍵時刻,鎮(zhèn)黨委書記葉榮德帶隊,再次走進村民家中,耐心詢問每一個擔憂,特別是如廁和照護難題。他一邊請哥哥協助安撫弟弟情緒,一邊迅速協調資源。
隨后,在村委會安置點旁的養(yǎng)老照料中心,安排了一個安靜的單間,里面有兩張床位,確保哥哥能隨時看護弟弟,而且房間緊鄰衛(wèi)生間。工作人員也提前備好了熱水、泡面。
這份精準到位的安置,在暴雨來臨前,穩(wěn)穩(wěn)托起了這個特殊家庭的安心。
新聞來源:京西時報 東辛房街道
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于我們:本公眾號是本地具有公益屬性的自媒體平臺,以報道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等正能量傳播為主導;涵蓋新聞輿情,生活訊息,人文資訊等本地內容推送。感謝您的關注!
合作微信:zhao1056323479t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