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佛門清凈之地,竟會有“群魔亂舞”的時刻!
釋永信被帶走之后,更勁爆的還在后頭,他全家的老底都被扒,這時候,人們才發(fā)現(xiàn),釋永信只是冰山一角!
釋永信多年風光,到底圖什么?他的家人,如今怎樣?
“劉永成”變“釋永信”
要講清楚釋永信的“墮落史”,要先知道他是誰。
他本名劉永成,1965年出生,家中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家里窮,地少人多,日子過得緊巴巴,在那個年代,農(nóng)村孩子出路有限,要么種地,要么參軍,要么出家。
1981年,16歲的劉永成,在親戚的介紹下,被送到了少林寺,剃度出家,法號“釋永信”。
這聽起來像是一段勵志故事,寒門少年,遁入空門,潛心修行,終成一代高僧?
但是,釋永信的“修行之路”,從一開始就帶著“實用主義”。
他不像一般的和尚那樣閉關誦經(jīng)、苦修打坐,反而擅長和人打交道,懂政策、會宣傳、能演講,很快,就在寺內(nèi)嶄露頭角。
1987年,年僅32歲,他就被任命為少林寺方丈,成為我國最年輕的方丈之一,這在當時,已經(jīng)是個“奇跡”。
成了方丈后,釋永信開始改革,把少林寺變成了一個“品牌”。
1998年,釋永信就注冊成立了“少林實業(yè)有限公司”,開啟了“少林商業(yè)化”之路,你以為寺廟只是燒香拜佛?錯。
在釋永信的操盤下,少林寺成了一個橫跨文化、旅游、教育、醫(yī)療、影視、地產(chǎn)的綜合商業(yè)體。
我們來數(shù)數(shù)他都干了什么:少林功夫全球巡演、少林品牌授權(quán)、少林武校、少林醫(yī)藥公司、少林影視公司等等,釋永信,就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兼CEO。
更絕的是,他一邊穿著僧袍,一邊坐奔馳、開路虎、用最新款iPhone、戴百達翡麗手表,媒體問他:“和尚能用手機嗎”,他淡定回應:“手機也是法器?!?/p>
有人夸他“與時俱進”,也有人罵他“褻瀆佛門”,可釋永信不在乎,他說:“寺廟也要生存,和尚也要吃飯。”
這話沒錯,可問題是,你吃的,是“飯”,還是“民脂民膏”?
釋永信的倒下
7月27日,官方終于通報:釋永信挪用資金、私生活混亂,涉嫌嚴重的違法,已經(jīng)被帶走調(diào)查。
很快,少林寺連夜“切割”,清空官網(wǎng)、注銷戒牒、新住持上任,佛教協(xié)會更是發(fā)文:“釋永信已不具備僧人資格。”
一切來得又快又狠,仿佛在說:“這個人,我們早就想換了”,但民眾的關注點,不只是釋永信,人們更想知道,他背后,還有誰?
于是,記者順藤摸瓜,直奔他的老家——安徽潁上縣,這一去,不得了。
在村民的口中,釋永信的大哥劉應保,才是真正的“狠人”。
村民回憶,劉應保早年去少林寺探望弟弟,回來時拎著一個尼龍袋,鼓鼓囊囊,全是現(xiàn)金,從那以后,他在村里就“橫著走了”。
他不僅開了“永樂超市”,壟斷了全村的日用品,還辦了武校,收學費比別家貴,但沒人敢競爭,還在村口建了個會館,說是搞文化活動,但卻是他“發(fā)號施令”的據(jù)點。
有村民說:“他車開得飛快,誰擋路他就罵,有一次鄰村婦女不小心擋了他車,他直接動手打人,還揚言:我弟是少林方丈,你能把我怎樣?”
更離譜的是,村里誰家辦紅白喜事,必須去他的店里買,否則就“找你麻煩”,誰家孩子想學武,必須去他武校,不然“別想在村里混”。
這么霸道,可沒人敢舉報,為什么?
因為大家都怕,他的弟弟是“佛門領袖”,動他,等于動整個少林寺。
一位村民苦笑:“他要是真清白,這些事誰敢說,可現(xiàn)在他倒了,我們才敢講?!?/strong>
釋永信最小的弟弟,原名劉應彪,后來也出家,法號“釋永勝”,他擔任“少林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聽起來是個積德行善的好差事。
但釋永信被查后,釋永勝突然失聯(lián),電話打不通,微信不回,辦公室人去樓空,官網(wǎng)的信息也被清空。
有人透露,釋永勝負責少林寺的“對外資金往來”,經(jīng)手了數(shù)億資金,他名下有多家公司,涉及地產(chǎn)、文化、旅游等領域,他,是不是也涉案了?
目前尚無定論,但所有人都在等,他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落馬者”?
釋永信的勢力,早已滲透到少林寺的角落。
有知情人爆料:少林寺的財務、采購由“親信”把持,“少林系”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釋永信的親屬,少林武校的招生、收費、管理,也由釋永信家族參與。
這哪是“寺廟”?這分明是一個以“少林”為名的“家族企業(yè)”,而釋永信,就是這個帝國的“教父”。
劉應彪
拔蘿卜帶泥
很多人問:釋永信搞了這么多年,風風光光,為什么現(xiàn)在才倒?
答案很簡單:他動了不該動的“紅線”。
近年來,上面嚴禁宗教商業(yè)化、嚴禁利用宗教斂財,可釋永信不聽,把少林寺變成了“商業(yè)機器”,把“佛法”變成了“商品”,把“和尚”變成了“員工”,這是赤裸裸的違規(guī)。
一個和尚,坐豪車、戴名表、出入高檔場所、涉嫌私生活混亂,甚至有子女,這違背了佛教戒律。
很多人去少林寺,不是為了禮佛,而是為了“打卡”,不是為了修行,而是為了“看表演”,佛教成了流量工具,信仰成了消費符號。
這種異化,并不合適,所以,釋永信的倒下,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在我國,還有多少“釋永信”?還有多少寺廟,打著“文化”的旗號,干著“圈錢斂財”的勾當?
結(jié)語
釋永信曾說:“和尚也要與時俱進”,這話沒錯,可“與時俱進”,不等于“同流合污”,寺廟可以推廣文化,可以搞慈善,但前提是,不能丟了“清凈”二字。
一旦寺廟成了“公司”,和尚成了“老板”,佛法成了“商品”,那還有什么信仰可言?
佛不在廟里,不在經(jīng)書里,而在人心中,一身袈裟,遮不住野心,千卷金剛經(jīng),擋不住貪念。
真正的高僧,不是會賺錢的,而是能守住本心的,愿少林寺,早日回歸清凈,愿佛門,不再被名利玷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