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更多家庭近距離觸摸非遺文化,在親子協(xié)作中感受傳統(tǒng)技藝的魅力,8月6日上午,沁陽市文化館與沁陽市圖書館共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黑陶制作技藝”非遺親子課,為暑期的文化生活增添一抹鮮活的色彩。
走進圖書館,寬敞明亮的大廳被精心布置成臨時的“陶藝工坊”,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來自盆窯村的焦作市級非遺傳承人王金波為大家展示了神奇的盤泥條技藝,只見柔軟的陶泥在匠人的手中仿佛有了靈性,一圈圈、一層層地纏繞堆疊,轉(zhuǎn)眼間便勾勒出器物的雛形,那專注的神情、嫻熟的手法,讓在場的家長和孩子驚嘆不已。
此次課堂中,王師傅帶著孩子們做起了“泥哨”,詳細講解了泥哨的制作手法,從泥土的揉捏到形狀的塑造,每一個步驟都講得清清楚楚,還特別提醒了大家制作時要注意的細節(jié)。
輪到自己動手,孩子們個個興致勃勃,在家長的陪伴下,有模有樣地揉泥、塑形、打孔。不一會兒,一個個形態(tài)各異的泥哨就誕生了。當(dāng)孩子們拿起自己做的泥哨,鼓足腮幫子一吹,“嘟嘟”的聲音響起,有的清脆,有的渾厚,大廳里頓時充滿了歡聲笑語。
隨后,王師傅還手把手教授拉坯技巧,孩子們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嘗試轉(zhuǎn)動拉坯機,感受陶泥逐漸成形的過程。"手腕要穩(wěn),力道要勻。"王師傅俯身握住孩子沾滿泥漿的手,在轉(zhuǎn)盤上緩緩起伏。九歲的李依萌,看著泥團在自己掌心神奇地拔高、收口,興奮地拽著母親衣角:"媽媽快看!泥巴站起來了!”
“平時工作忙,很少有這樣和孩子一起動手做手工的機會。看著孩子認真的樣子,再看看自己手里的成果,覺得特別有意義,不僅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還親身感受到了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有多厲害,這種體驗太珍貴了?!奔议L王女士說。
這場親子課堂不僅是一次技藝的學(xué)習(xí),更是一場文化的浸潤。它讓家長和孩子在共同體驗中增進情感,更讓大家親身感受非遺黑陶的獨特魅力,領(lǐng)略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