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一個看起來高高在上的社會名人,只要他的飲食生活被公之于眾,此人身上也就增添了幾分煙火氣。
比如前蘇聯(lián)的領(lǐng)袖斯大林,他的飲食生活就頗有一番可以說道的地方。
斯大林生動演繹了一句話,一個人的飲食口味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從青年時代到中年時期,再到晚年,斯大林對于吃的追求,明顯呈現(xiàn)出一條曲線的形狀。
他有著怎樣的飲食口味?在飲食這方面,斯大林身邊的人又爆過他怎樣的料?
青年時期
在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參加國宴,能夠和領(lǐng)導(dǎo)人同桌吃飯,這都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情。
可放到前蘇聯(lián),不少政府高官或者蘇聯(lián)外賓都認為,和斯大林一起吃飯,卻是他們經(jīng)歷過的最痛苦的事情之一。
斯大林給他們留下的最為深刻的印象,就是酒品極差。
酒品差,并不意味著斯大林喜歡喝酒,并且喜歡在喝醉之后發(fā)酒瘋。
事實上,他確實喜歡喝酒,但并不酗酒,更不會讓自己在公眾場合喝醉或者失態(tài)。
他的酒品差,主要體現(xiàn)在他在飯桌上無節(jié)制的對別人勸酒。
明明他知道喝酒會誤事,也知道過量的酒精可能會損傷身體健康,但他卻總是樂此不疲的勸說飯桌上的每一個人喝一點,再喝一點,多喝一點。
赫魯曉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就寫道,他是斯大林勸酒陋習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早年間,赫魯曉夫在蘇聯(lián)政府高層擔任官職,最讓他頭疼的事情就是高層聚餐。
只要和斯大林在一個飯桌上吃飯,他總是會提前吃下醒酒藥,但似乎效果并不大。
只要一開席,他還沒來得及吃點兒東西,填填肚子,就會被斯大林勸著喝酒。
當一個人肚子里空空如也的時候,強行灌入酒精,刺激身體內(nèi)部的器官,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所以一開始,赫魯曉夫還會委婉的拒絕,或者找機會抓緊時間先吃兩口菜。
但是后來,隨著斯大林和他越來越熟悉,他也就找不到合適的拒絕理由。
每次赴宴,對他來說都是巨大的折磨。
斯大林的勸酒可不只是單純的勸酒,他簡直是在對別人灌酒。
赫魯曉夫被灌到一個勁兒求饒,可斯大林還是不依不饒的往他杯子里倒酒。
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親自倒酒,親自勸說,赫魯曉夫就是有十個膽子,也不敢強硬的拒絕,最后也只能硬著頭皮全都喝下去。
只要喝到神經(jīng)錯亂,意識不清醒,斯大林就會在他的身上做惡作劇。
比如在他背上寫下笨蛋兩個字,或者讓人把他攙扶到廁所里喝水,又或者是在言語上引誘他,讓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出丑。
斯大林的做派,不免讓人想到了蘇聯(lián)后來的領(lǐng)導(dǎo)人戈爾巴喬夫。
此人也是個相當有名的酒蒙子,喜歡喝酒,而且酒品極差。
不過他和斯大林不一樣,他折磨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在外交訪談這樣的重大工作當中,他都能放任自己喝醉。
明明代表著蘇聯(lián)的形象,他卻能在眾多外國友人面前不管不顧,任由自己給蘇聯(lián)抹黑。
像這樣完全不負責任的總統(tǒng)行為,讓人不得不感嘆,這世界可真是個草臺班子。
普京與戈爾巴喬夫
喝酒算是斯拉夫人的傳統(tǒng)生活習慣,在東歐,喜歡喝酒的人不計其數(shù)。不過像他們這樣酒品極差的人,倒是并不多見。
斯大林不僅喜歡喝酒,而且還喜歡吃肉。
他的飲食口味經(jīng)歷過一些變化,他吃飯的習慣也隨著地位的變化而發(fā)生了改變。
剛開始參加革命的時候,斯大林就是個普通的年輕人,口味也比較偏向于俄羅斯周邊城市的風格。
對于莫斯科的一些所謂的斯拉夫正統(tǒng)飲食,他其實有點接受無能。
那個時候,除了不喜歡做飯,厭惡接觸一切炊具之外,斯大林對于吃其實并沒有多大的講究。
他可以坐在豪華的房間里品嘗一份海鮮盛宴,也可以在一棵大樹底下吃一頓隨便打來的野味。
他可以慢悠悠品味一杯美妙的伏特加,也可以在郊外隨口灌下辛辣的酒水。
哪怕是當上蘇聯(lián)高層官員之后,他的飲食習慣與其他人相比,也有著比較樸素的風格。
簡簡單單熬成的蕎麥粥,一碗普通的蔬菜湯,一杯檸檬茶搭配一塊干面包,都能讓他吃的滿足。
不過確立了自己在蘇聯(lián)的最高統(tǒng)治地位之后,斯大林在飲食習慣上的追求就和從前不太一樣了。
大概是意識到,美食也是展現(xiàn)國家政治實力的一種象征,所以斯大林在宴請外賓的時候,尤其注重排場和規(guī)格。
他一般會安排專門的廚師提前從全國各地準備新鮮食材,即使在運輸上花費再大的成本,他也要求食材必須保持新鮮,尊重原本的口感。
設(shè)宴的時候,賓客能不能把菜吃完是其次,這些菜能不能體現(xiàn)蘇聯(lián)的大國風貌,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到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斯大林的宴會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嚴重的浪費現(xiàn)象。
不過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除了能夠彰顯綜合國力之外,斯大林還認為,美食的排場體現(xiàn)了他的社會地位。
他是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是蘇聯(lián)最高權(quán)力的象征,所以他理應(yīng)享受最優(yōu)越的生活,吃到天下所有的美味。
這樣的思想觀念和他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領(lǐng)袖的身份是完全相悖的,他的身上,也有很多類似的矛盾特質(zhì)。
到了50年代初,斯大林明顯感覺到因為自己鋪張浪費的生活,社會上已經(jīng)有民眾對他表示不滿,他這才有所收斂,不再過分高調(diào)和張揚。
這個時候,愿意跟在斯大林身邊,陪同他一起進餐的人已經(jīng)少之又少。
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都是一個人窩在克里姆林宮的辦公室里,或者待在家里的餐廳,寂寞的享受一頓并不豐盛的午餐或者晚餐。
沒人陪他說話,沒人給他解悶兒,再好吃的東西好像也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此時的斯大林,口味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完全的莫斯科風格。
他已經(jīng)不習慣再吃自己從前喜歡的食物,而是熱衷于各種傳統(tǒng)的俄羅斯美食。
在他晚年時,蘇聯(lián)社會上頻繁出現(xiàn)投毒問題,這件事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也讓他格外警惕。
普通人之間尚且會因為矛盾而投毒,像他這樣位高權(quán)重的人,不知道會讓多少人懷恨在心,也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想伺機在他的飲食里投毒。
他的疑心病越來越重,不相信心腹,不相信專門聘請的廚師。
別人辛辛苦苦為他做好的飯菜,他一把就推到地上,總懷疑有刁民想害他。
沒辦法,為了維持生存,斯大林只能自己動手下廚。
別忘了,從前的他是一個極度討厭做飯的人,所以他根本不會掌控食材,只能做一些最簡單的快餐。
有人說,晚年時的斯大林身材瘦削,身體素質(zhì)不如從前,可能這也與他飲食上的營養(yǎng)攝入不足有關(guān)。
至于那些從前深受他酒品所害的人,更不可能對他抱有一點同情。
這些人都在冷眼旁觀,等著看斯大林什么時候去世,好開始新一輪的權(quán)力決斗。
斯大林的一生,單單從飲食習慣上來看,其實本質(zhì)上,和普通飲食男女的一生并未有太大差別。
拋棄國家領(lǐng)袖的濾鏡和身份,他也就是個平凡人,身上也有著煙火氣。
像他這樣的知名政治家,并非不食人間煙火??陀^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也有助于人們認識更真實的他們。
參考資料:
[1]張小平.名人的飲食嗜好[J].祝您健康,2002,(12):8-9.
[2]戴隆斌.斯大林的最后時刻[J].中外文摘,2018,(18):58-61.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