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兩個人,一個在臺北當市長,一個在大陸讀軍校。這倆人,一個是蔣介石的曾孫蔣萬安,另一個是毛澤東的曾孫毛東東。最絕的是,他倆居然是同月同日生,都是12月26號。這一天,還是毛澤東本人的生日。
這三個人的生日撞在一塊,簡直就像是歷史開了個大玩笑。畢竟,蔣家和毛家上一代的恩怨情仇,那是咱們現(xiàn)代史上繞不開的一頁?,F(xiàn)在,他們的后代,一個在臺灣的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一個在大陸的頂尖軍校里深造。
先說說蔣萬安吧。他現(xiàn)在是臺北市長,而且是臺北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市長,2022年當選時才43歲。這“蔣家第四代”的標簽,是他身上最亮眼,也最沉重的東西。
說起來,他的身世還挺有故事性。他爸是蔣孝嚴,爺爺據(jù)說是蔣經(jīng)國。但這層關系一直沒做過DNA鑒定,算是家族里的口述歷史。所以蔣萬安小時候不姓蔣,姓章。直到他十來歲,家里才告訴他這段往事。2005年,他爸蔣孝嚴帶著全家正式認祖歸宗,改姓蔣,他才跟著從“章萬安”變成了“蔣萬安”。他自己也說,從小到大,生活跟普通臺灣小孩沒啥兩樣,和其他蔣家第四代的親戚也沒什么來往。
所以很多人說他是“最不蔣家的蔣家后代”。他的成長軌跡,跟那種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權貴子弟完全不同。臺北讀完大學,跑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念了個法學博士。畢業(yè)后留在美國當律師,專做企業(yè)上市的業(yè)務。誰能想到,2008年金融危機,他這個名校博士照樣被律所裁員,失業(yè)了好幾個月,投出去的簡歷石沉大海。 這段經(jīng)歷,讓他特接地氣,也讓他明白,除了自己,誰也靠不住。
后來他自己開了律所,事業(yè)慢慢做起來,2013年才帶著老婆孩子回到臺灣。他從政的起點是2015年,為了參選“立委”,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棄好不容易拿到的美國綠卡。當時他挑戰(zhàn)國民黨內(nèi)資深前輩羅淑蕾成功,被媒體叫做“王子復仇記”,一戰(zhàn)成名。
當上臺北市長快三年了,蔣萬安的執(zhí)政風格也越來越清晰。他上任后主打民生牌,推出了“都更五箭”政策,大力推進臺北老舊城區(qū)的改造,據(jù)說今年的案件核準量是前幾年的好幾倍。他還關注勞工權益,推出了居家辦公的指導原則,強調(diào)“離線權”,這在“996”文化盛行的今天,算是一股清流。
在兩岸關系這個敏感問題上,蔣萬安走的是對話和交流的路子。2023年8月,頂著島內(nèi)綠營的壓力,他親自帶隊去上海參加了因疫情中斷三年的“雙城論壇”。他在機場說的一段話,我印象很深,他說,兩岸關系越是緊張,越需要溝通和對話,這傳遞了“和平的價值”和“對話的迫切”。 這趟上海行,他簽了醫(yī)療、環(huán)保等幾項合作備忘錄,晚上還去夜市閑逛,跟大陸民眾比“愛心”手勢,親和力拉滿。
當然,質(zhì)疑聲也有。有人說他這是“藍皮綠骨”,面子上親近大陸,骨子里還是民進黨那套。但最新的民調(diào)顯示,,他在臺北市民中的滿意度已經(jīng)攀升到了五成以上,尤其在中老年群體里支持度很高。不過,他也面臨挑戰(zhàn),臺北的年輕人似乎不太買他的賬,如何爭取青年選票,是他接下來要面對的大課題。
說完蔣萬安,咱們再把目光轉到大陸這邊,看看毛東東。
毛東東是2003年12月26號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出生的,他爸爸是毛新宇將軍。作為毛家的第四代,他一直非常低調(diào)。和蔣萬安早早就在聚光燈下不同,毛東東的成長軌跡更像一個傳統(tǒng)的“紅色后代”。
他從小學習成績優(yōu)異,據(jù)說還是個體育健將,在清華附中開運動會時拿過跳高項目的名次。2022年,他考入了被譽為“軍中清華”的國防科技大學。
網(wǎng)上能找到關于他的照片不多,但從流出的幾張來看,小伙子身材高大,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嘴邊那顆痣,更是和他曾祖父毛澤東有幾分神似。每年清明,他都會跟著家人回湖南韶山祭祖,在毛主席銅像前獻花鞠躬,這已經(jīng)成了一種家族的傳承。
他父親毛新宇曾說,東東對曾祖父的軍事思想很感興趣,自己也經(jīng)常給他講。選擇國防科技大學,顯然不是偶然,是承載著家族的期望和自己的理想。一個在臺灣管理著最重要的城市,處理繁雜的市政民生;一個在大陸最好的軍校里,學習最前沿的國防科技和軍事工程。 這兩個年輕人的選擇,仿佛是兩條平行線,卻又因為那個特殊的生日,被歷史宿命般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沉重的歷史,在年輕一代的解構下,變得可以討論,可以想象。
更有意思的是,網(wǎng)友們還挖出了更多“神同步”的細節(jié)。比如,蔣萬安當選臺北市長的年紀,和毛澤東1949年進駐北京香山時的年紀相仿。蔣萬安的法學博士背景,對應著毛澤東早年接受新式師范教育的經(jīng)歷。這些跨越時空的“鏡像人生”,讓這個生日巧合更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蔣萬安頂著壓力去上海交流,他說“對話比對抗好”。他關心的是臺北的下水道會不會堵,臺灣的農(nóng)漁產(chǎn)品能不能順利賣到大陸。而毛東東,在軍事夏令營里被拍到用流利的英語和外軍學員交流,他關心的是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指揮系統(tǒng)和信息技術。
當大陸網(wǎng)友在蔣萬安的社交媒體下留言,問“市長能推薦幾家地道的臺灣奶茶店嗎”,當臺灣媒體轉載毛東東的打球照片,驚嘆“195的身高在球場上太有優(yōu)勢了”,這種去政治化的、充滿生活氣息的互動,或許才是打破宿命論最好的證明。
蔣萬安和毛東東,這兩個被歷史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年輕人,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蔣萬安的政治道路還很長。毛東東明年即將大學畢業(yè),他會走進科研院所,還是會像父輩一樣進入軍隊,我們拭目以待。
他們的生日,是一個有趣的引子,讓我們得以窺見歷史的延續(xù)和變遷。但決定未來的,從來不是生日八字,是每一個當下清醒而務實的選擇。
參考文獻:
張若. “雙城論壇”兩市簽署三項備忘錄. 環(huán)球時報, 2023-08-31(010).
陳立非. 蔣萬安宣布當選臺北市長. 環(huán)球時報, 2022-11-28(010).
臺灣《聯(lián)合報》. 蔣萬安訪問上海評論文章. 202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