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pixabay
復學評估是一件系統(tǒng)的工作,要從有哪些社會支持資源,家庭的氛圍,孩子的身心狀態(tài)、日常作息等,各方面進行評估,評估得越細致越好,只有了解得越多,心里才能越踏實。
但無論如何,家長一定要知道的一點是,復學能否成功,最終不是取決于外力,而是取決于孩子自己的意愿和決心。
我很喜歡說的一個比喻是,就像一輛跑車,如果沒有油,就跑不動,即使再怎么檢查、修理都沒有意義,很多休學的孩子也是相似的情況,他們不斷地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完全失去了復學的動力和念頭,這時候他們需要的是情緒上的營養(yǎng)和能量,對自己的接納和認同,而不是所謂的“外力支持”。
而相反,如果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有油”的,哪怕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人際交往、作息等存在問題,家長可以不妨鼓勵孩子一試,并持續(xù)做好一些外圍支持哪怕復學失敗,也可以為以后復學去長一些經(jīng)驗教訓、取得一些成長。
那么,如何評估才是恰當?shù)哪兀课腋爬ㄈ齻€關鍵點。
第一,全面、客觀。很多時候,我們會非常主觀地看待問題。有點孩子一想到復學就非??謶?。當我通過交流和引導,了解到孩子的恐懼,并和家長反饋后,家長卻驚訝地說,我覺得孩子休養(yǎng)了很久,狀態(tài)已經(jīng)很好,原來孩子始終沒有主動和家長說,因此家長對孩子的真實想法并不了解。
有的家長跟孩子說,你想上學,或者想繼續(xù)休學,都可以,表面上是信任孩子,但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但為了不讓家長失望,就違心地說自己沒問題,家長因此也更加相信自己的主觀判斷,這種情況,比家長直接強迫孩子復學更加糟糕。
因此,家長要格外注意,自己對孩子的觀察和孩子實際情況的差別。
第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家長不能過于自負地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支持已經(jīng)夠了,例如有的家長說,我早都跟老師說好了,孩子復學最初幾周可以不做作業(yè),只上半天課,但就算這樣孩子也未必真的能夠接受。
家長努力的方向可能是正確的,但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卡點,例如有的孩子執(zhí)著地希望能趕上學習節(jié)奏,如果家長不跟孩子商量就安排好了這些(即使事實上孩子真的需要),依然會讓孩子產(chǎn)生很多負面的、不利于復學的想法。
再比如,很多家庭在就醫(yī)時,精神科醫(yī)生會隨口提出一些意見,比如管好孩子的作息,不要讓孩子太沉迷手機等,雖然道理是這樣,但卻管不好。同樣,如果能站在青少年的角度,看到青少年的實際需求,就可以找到更具有可行性的方法。
第三,尊重現(xiàn)實,不能盲目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
有關的案例太多了,有家長說,公立學校太“卷”了,要么去私立、國際;或者考本科太難,要么試試藝考或者大?!?/p>
這和前面提到的,幫孩子申請不用作業(yè)的例子一樣,問題是,這些規(guī)劃是誰主導的這些。如果能夠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長救可以進一步著眼于現(xiàn)實,去跟孩子商量,可以給孩子提供哪些支援,和孩子一起探索復學之路。
復學評估,如有條件,最好請有豐富教育經(jīng)驗的心理工作者,或者豐富心理學工作經(jīng)驗的教育工作者,他們既有心理學的知識,也很懂得孩子的心理,能夠最大化地幫到孩子,除此之外,家長自己也可以做一些評估。
家長的評估可以從兩個角度,一個是家庭方面,一個是孩子自身的方面。
家庭方面,重在評估孩子和家長的連接情況,如果孩子認為,和家長溝通沒什么用,除了喊孩子來吃飯幾乎不怎么說話,彼此處于對抗的狀態(tài),(即使孩子和父母都很希望溝通),這種情況下,缺少外援的孩子,復學成功的機會就不會很大,即使孩子能夠上學,一旦遇到事情家長也難以支持。
家長要做的是,分階段地減少僵持和內耗,提升連接能力:
最初階段是從全面的對抗;再后來是到初級的連接,關鍵的話題無法開口但日常話題可以交流;這幾個階段,對家長情緒的穩(wěn)定性有很高的要求,不要隨時把對孩子難以復學的焦慮,投射到正在討論的具體話題上。
第三階段是,再到逐漸可以就敏感、有挑戰(zhàn)性的話題進行坦率溝通,但很難形成有效的共識。這時候,家長要學習傾聽,理清孩子說話的思路,同時,也理清自己的思路,希望得到孩子怎樣的回應。
只有幾次經(jīng)過壓力事件的考驗,親子間才能真正順暢地溝通。
評估孩子的狀況,主要在于孩子復學的能力和意愿,他們身體和心理的能量能否支撐復學。
在他們力量和意愿都很缺乏的時候,會被負面情緒積壓,家庭陪伴要著重用于幫助孩子釋放情緒,例如,通過通過輕松愉快的話題和孩子連接,或者,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話題,就用沉默表示不干擾的關懷。
心理學認為,關系的底層是情緒,沒有情緒就沒有關系,當孩子情緒改善,親子關系的僵局也就自然可以解除,從而進一步支持提升孩子的能量。
當孩子意愿和能量只有其一時,同樣的道理,要提升孩子的能量,就著重于改善關系;要提升孩子復學的意愿,就著重于改善情緒。
家長可能會面臨這樣的困境:孩子的狀態(tài)有了一定的改善,就不由自主地提升對孩子的期望值,一旦無法滿足期望,就會陷入焦慮和迷茫,并把壓力傳給孩子。家長可以試著學習提升自己的調節(jié)能力,同時盡量看到孩子向好的改變,家長的良好情緒是孩子天然的情緒能量場。
當孩子復學的能量和意愿都恢復到一定水平時,復學有較大的成功率,但仍然存在隱患,例如遇到某些事件,例如學業(yè)成績和進度沒有滿足內心的目標,導致能量透支,被迫再次停下來。
這時,家長要全方位提升支持孩子的能力,從調整情緒,到傾聽、溝通,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分化能力,也就是,不輕易被外在評價體系左右自己的情緒和行動的能力。
本文整理自梁輝老師在渡過的直播,整理:瑞寬
作者簡介:
梁輝,渡過親子營發(fā)起人之一,長春復學營發(fā)起人,渡過青少年問題及家庭陪伴指導師?!皩W會愛孩子”講師團創(chuàng)建者。從教28年,深愛各年齡段孩子。
梁輝老師近日參與2025渡過秋季復學方案,為大家做復學前評估,
作者過往作品:
關注渡過,傾聽患者心聲,了解精神健康知識,探索青少年抑郁解決方案,尋找更多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