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的海岸線,有時并不在地圖的最外沿,而是在心靈的最深處。格陵蘭島西海岸的伊盧利薩特冰灣(Ilulissat Icefjord),便是一處這樣藏匿在時間縫隙中的地方。它不喧囂,不炫耀,卻以冰之名,靜默了上千年。
清晨五點,天色仍如黎明未醒,寒風從海面席卷而來。我穿著厚重羽絨服站在岸邊,腳下是厚實的凍土,眼前是北極圈內最神秘的一片藍——冰灣中的冰山正從杰科布港冰川緩緩漂出,宛如一隊冰的軍團,在無聲中遠航。
這里是地球上最活躍、最迅速的冰川系統(tǒng)之一。那些巨大無比的冰塊,不是沉睡的雕塑,而是活著的、呼吸的存在。每隔幾小時,就有龐然大物從冰川斷裂,砰然入海,引發(fā)微型海嘯。而這一次,我有幸親眼目睹它。
轟然一聲,仿佛天地震顫,一座高逾十五米的冰山在遠方崩裂,碎片四散而起,如同千年巨獸揮舞著臂膀,向天空釋放最后的力量。然后,它緩緩沉入冰冷海水中,只留下一圈圈回旋的漣漪,傳來水與水之間的低語。
船長是位沉默的本地老人,名叫阿勒。他告訴我,這些冰不是死物,而是記憶的載體。它們來自冰原的深處,每一層都封存著過去的風、雪、甚至地球的呼吸。
“有些冰,年紀比我們所有人加起來還大?!彼吐曊f,眼中透出對自然的敬畏。
我聽著他說話,望著那一塊塊被夕光鍍成藍金色的浮冰,突然有些恍惚。那是怎樣一種存在?它們自冰原深處出發(fā),慢慢向??拷瑥奈纯咕茏约旱拿\——即便最終化為一滴水,也無怨無悔。
船在灣中穿行,四周是高低錯落的冰山,有的如城堡,有的如破碎的翡翠,有的甚至像遠古神靈的殘像,端坐在海面,守望著什么。這一切太過真實,又太不真實,如同夢境與現實之間的縫隙。
我坐在甲板上,用手觸摸一塊剛撈上來的小冰塊。它透明、寒冷,宛如一顆靜止的心跳。陽光落在它的棱角上,折射出柔和的光斑,像一段不被人知的時光,忽然愿意對我敞開。
在伊盧利薩特,我的語言變得多余。面對這些千年冰山,人類的語言變得淺薄無力。我只能靜靜地看、輕輕地聽,盡可能讓自己不去打擾這份沉靜。
夜晚到來得極慢。午夜時分,天邊仍留有金橘色的余光。北極圈的夏日是沒有真正黑夜的,這片冰的世界,在朦朧的光中,仿佛始終處在黃昏與清晨之間,永不告別,永不開始。
我獨自走在木棧道上,背后是小鎮(zhèn)稀疏的燈光,前方則是一望無際的冰原與海。遠處,冰山依舊在緩緩移動。海鳥劃過天際,發(fā)出短促的鳴叫,然后又歸于寂靜。
我忽然明白,為什么這里會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并非因為冰的壯麗,而是因為它教會人類一種態(tài)度——慢,靜,尊重,聆聽,以及敬畏。
離開伊盧利薩特的那天,我站在岸邊,再次望向那片冰灣。寒風依舊,海水依舊,冰山依舊,只是我知道,有什么已悄然改變。
或許是我對時間的理解,或許是對自然的謙卑,又或許,只是多了一種想念這種沉靜的能力。
伊盧利薩特不適合匆匆一游,它屬于那些愿意等待、愿意傾聽、愿意把自己放空的人。它沒有刻意迎合,也沒有特別裝點,卻用一片冰,給予你關于生命最深的體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