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歌手2025》總決賽落下帷幕,陳楚生以兩輪鏖戰(zhàn)逆襲奪冠,成為節(jié)目史上首位全程靠原創(chuàng)登頂?shù)?a target="_blank" >歌王。然而,這場勝利卻像他歌詞里寫的——“聽見誰喊我乳名,我已滿頭白發(fā)”——既是一場18年堅守的圓滿,也是一場輿論風暴的開端。
2007年,《快樂男聲》舞臺上,26歲的陳楚生以一首《有沒有人告訴你》拿下冠軍;18年后,44歲的他帶著未發(fā)布的新歌《獲獎之作》站上《歌手》總決賽,用一句“我已滿頭白發(fā)”戳中無數(shù)普通人的共鳴,最終完成從“選秀偶像”到“職業(yè)歌王”的跨越。
數(shù)據(jù)不會說謊:全季四次收視破1、音源收藏量破150萬、B站5個百萬播放舞臺,陳楚生的成績單堪稱本季最硬。更難得的是,他全程堅持原創(chuàng),從《將進酒》的豪邁到《大夢》的哲思,甚至決賽的《獲獎之作》,都在探討生命與時間的命題——這或許正是節(jié)目組想傳遞的信號:《歌手》不再只是“翻唱競技場”,而開始向“原創(chuàng)價值”轉(zhuǎn)向。
但奪冠之路并非全是掌聲。第一輪與鄭鈞合作的《赤裸裸》被批“平淡油膩”,甚至沖上“難聽”熱搜,但話題迅速降溫;第二輪《獲獎之作》雖情感飽滿,但技術流觀眾認為米奇·蓋頓的高音轟炸、單依純的細膩唱功更配歌王。更戲劇性的是,首輪第三的陳楚生,次輪票數(shù)竟斷層反超,連樂評人耳帝都自曝“兩輪都沒投他”,引發(fā)“做票”猜測。
網(wǎng)友翻出陳楚生的“芒果臺冠軍史”——《快男》《披哥》《歌手》全登頂,質(zhì)疑“資源傾斜”。面對“皇族”標簽,他在后臺苦笑:“若真是皇族,就不會這么累了?!弊云貍滟惾齻€月靠安眠藥入睡,這番話倒是讓部分觀眾轉(zhuǎn)了風向:“拼到44歲還叫皇族?那內(nèi)娛真沒努力的人了?!?/p>
陳楚生的獲獎感言很“反套路”:“舞臺沒有歌王,每個歌手獨一無二。”這句話像是對爭議的回應,也像是對行業(yè)的提醒——當一檔老牌音綜試圖用“原創(chuàng)”破局時,觀眾是否準備好了接受“情感共鳴”可能比“技術炫技”更重要?
當然,爭議不會停歇。有人翻出米奇·蓋頓的海外影響力、單依純的00后市場潛力,認為節(jié)目“犧牲國際范保送情懷”;但也有60余家媒體力挺陳楚生,認為“藝術價值應看整個賽季的探索,而非一場決賽的發(fā)揮”。
從酒吧駐唱到快男冠軍,再到44歲捧起歌王獎杯,陳楚生的故事像極了他歌里唱的——“平凡人的堅持,終會被聽見”。至于“皇族”質(zhì)疑?或許正如網(wǎng)友調(diào)侃:“如果18年磨一劍也算皇族,那內(nèi)娛多幾個這樣的‘資源咖’倒也不是壞事?!?/p>
下一次,當流量與實力、技術與情懷再度碰撞時,我們該追問的或許是:音樂到底需要怎樣的“歌王”?而答案,可能就藏在那些“滿頭白發(fā)”卻仍在歌唱的人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